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贵阳市地图 > 乌当区地图 >
东风镇地图
东风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东风镇位于海伦市南9公里,地处松嫩平原北部,南隔克音河与绥棱县接壤。全镇土地面积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95公顷,独特的地形地貌,使东风流域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七十年代以来,东风镇坚持几届班子一支笔,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全镇人民从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入手,经过三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奋斗,使全镇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修建水平梯田4、1万亩,水库塘坝23座,植树造林5、4万亩,森林覆被率达21%,终于形成了山上栽松、山腰植果、山坡种场、山根插柳、库内养鱼、坝下种稻的立体开发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环境建设先进乡镇,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全省最佳绿化单位、全省生态镇。

气候条件

本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有效积温2250℃~2350℃。全年降水量为500~550毫米,无霜期115~120天。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20毫米,径流系数13.3%。

沿革

1949年为乐底乡。1953年析设?桥、木城乡。1958年撤乡并入二塘公社。1962年析建鲁章、?桥、木城公社。1966年鲁章、?桥合并置东风公社,木城更名草坪(营坝)公社。1984年改置东风镇及草坪乡。1991年合并置东风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胡尿营,在草海镇东31公里,乌江上游结里河边。

交通

东风镇交通方便,距大湾火车站5公里。有内昆铁路经镇镜通过,距石丫口火车站仅8公里。艾二公路、红小公路、板底公路横穿全境。全镇15个行政村有80%以上的村民组都有公路或便道直达。

资源

全镇有耕地17368亩,坡耕地占五分之四,荒山草坡占总面积的40%,八十年代初期,植被覆盖率为50%左右。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农、林、牧各业发展。境内植被繁多,凉山地区,主要以常绿叶和落叶松混合林为主,常见有青松、姜子树、杜鹃等树种为多;低矮坡地以青松、黄松、油杉、核桃树等为主。鸟类繁多,有锦鸡、猫头鹰等,有草场1万多亩。地下资源有煤、铁、铜等,以煤为主,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镇企业的主要支柱。据测,全镇主要有7个村,储量5000万吨以上。此外,还有锌、钼、石英等10多种矿藏。境内是毕节地区典型的碳酸钙岩溶地区,岩溶洞多处存在,花鱼洞内深不见底,钟乳石林立。东风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融合,是一个有开发旅游价值的地方。

地理位置及行政沿革

地处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余脉的过度地带,位于海伦市东南部,距市区1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27°00′~127°15′,北纬47°20′~47°30′。东风镇隶属海伦市管辖。位于市境东南部,南以克音河与绥棱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市区9公里。东风镇驻地,原称“东边井”。清光绪朝后期(1895年—),始有人烟,垦荒立屯。清末,先后隶属海伦直隶厅、海伦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海伦县第四区。东北沦陷后,1938年隶属东边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隶海南区,后隶东边区管辖,1950年改隶第五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东边乡。1958年11月,并人海南人民公社。1961年从海南公社划出成立东风公社。1984年3月,改为东风乡。1985年7月,改设东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