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贵阳市地图 > 乌当区地图 >
金华镇地图
金华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文化

金华镇为历史悠久的集镇。西魏置射洪县起至1950年1月县治迁太和镇止,历1400多年为县治地。因建于梁代的金华山观而得名。现辖37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境内交通方便。省道北通绵阳,南至重庆,西抵成都,东达南充。90%的村通公路。金华镇为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故里。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家住金华镇武东山下,故宅今属金华镇武东片区沙嘴村张家湾。因曾任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开创盛唐一代诗风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出诗歌要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感而发,并具体实践了自己的创作主张,千古绝唱《登幽台歌》即为其代表作。历代文学家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均给以极高的评价。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陈子昂是张扬古诗的旗帜”,是“唐古文运动最早的奠基人”。诗文作品由世人汇编成《陈伯玉文集》10卷。

人文地理

金华镇山川毓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足迹的剑川“三山”中的“金华山”,有昔日避暑佳景满贤林(现名千狮山),有神化传说的墨斗山,有林木葱翠、花繁草青的景风公园,有养育剑川儿女之摇篮的剑湖湿地保护区。其中的“石将军”、“华顶朝阳”、“东岭夕辉”、“桑岭古木”、“海面渔灯”、“睡佛岩”、“玉皇阁”、“灵宝塔”、“来薰楼”、“关岳庙”等景点,使人遐想万千,游而忘返。满贤林建于明代初期,以其山、石、林、泉、幽、险、奇、绝而闻名,是历代剑川文人墨客聚会吟诗作联之地,1998年起恢复了满贤林殿宇,并开始在景区内新雕形态各异,分别以历代不同风格的石狮子1000多只,同时收集了民间遗存的石狮子200多只,形成了石狮子博览园。镇内古代建筑群繁多,极具考古旅游观光价值,有明、清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四合五天井古建筑群;有始建于公元1781年的五孔石拱永安桥,桥龄近290年,乃剑川最古的桥梁之一。金华高风蔚起,人才辈出,有晚清诗人、书法家赵藩,有云南籍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张伯简,有社会活动家周钟岳等。其中赵藩和张伯简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赵藩所作四川武候祠楹联“能攻心,则反则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金华有淳朴的民风,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至今还保存完整,有的进一步需要挖掘,有的将进一步弘扬壮大,将这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去。

基本信息

金华镇位于剑川坝子北部,为剑川县城所在地,1975年设镇,是剑川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14国道的要冲,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东南距昆明525公里,西北距迪庆198公里,距丽江75公里,距兰坪120公里。海拔2195米(县城十字街口)。东与大理的鹤庆接壤,南与本县的甸南镇相邻,北与丽江的九河相连。经2005年乡镇撤并后,现辖23个社区、村委会,83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8942.5亩,有总人口51089人,是全县最大的一个乡镇,居住民族有白、汉、回、纳西、藏、傈僳等,白族占总人口的94%,是白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镇。金华镇是典型的温带气候,光照充裕,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751毫米,无霜期为205天左右。镇内永丰河、格美江、金凤河、螳螂河、金龙河纵横交错,水利条件较好,有剑川“鱼米之乡”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党委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县城,稳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至2006年,全镇共有镇属企业5家,村办企业5家,非公经济实体35家,个体工商户1708户。镇内有较丰富的资源,有闻名遐迩的剑川木雕、刺绣、布扎、地参、松茸、兰花、当归等土特产品;有年产7万吨的双河煤矿区;有东山的锰矿、铜矿;有储量丰富的花岗石、石灰石、砂子等建材资源;而且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有从业人员近千,从业户数近百的石雕专业村梅园。加之城南、城北新区的建设日新月异和古城的保护不断深化,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发展的机遇。

基础设施

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成昆铁路南北贯穿,有货运站一个,成雅(乐)高速公路过境4.7公里;镇中心宝峰场距高速路普兴出入口2.8公里,高速路出入口、宝峰场、新津火车站三角鼎立,道路相连,距成都市西南航空港仅10多分钟行程。全镇大力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逐步提升区位优势,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于1997年建成了11.3公里的双车道二级水泥路面津华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16.8公里。农村农电改造全面完成,于1998年8月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全面开通光纤电视。全镇有提灌站52座,U型槽改造1800米,山平塘380口。2005年市国土局在该镇实施的土地整理工程已完成对云峰、回龙村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

科教事业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科技兴镇,教育为本,切实巩固“普九”和“两基”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全镇各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从1998年起先后投入7万元改善了清凉小学危房,投入50余万元完成了金华、白果、五星“三校合一”工程,新建教学办公楼1000平方米。全镇有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点校。2005年金华中学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市上验收。

经济发展

金华镇有较丰富的砂石、天然气和水资源。镇区工业以纺织为支柱,综合发展化工、农机配件、火炮、建筑建材、棉胎、食品、蚕丝、印刷、农肥、食盐等行业。丝、棉胎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形成了食品、农机、化工、建筑建材、蚕丝、火炮、农肥等行业。农业盛产粮、棉、油、蚕茧、鱼、菜、水果等。为县“三高”农业高产区。金华镇辖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有街道18条,有日供水量1.8万千瓦时,装机容量1万千瓦。有程控电话250门及移动电话系统,对旧城改造、城区建筑、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能源等市政建设作出了近、远期科学规划。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集镇。境内金华山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距镇1公里、县城20公里。由金华山观和陈子昂读书台两部分组成。风景区有乔,灌、草本蕨植物68科123属164种。山上古木荫翳,郁郁葱葱:山下江渠环绕,河深水碧;古刹凌空,云雾飘渺;楼台殿阁,古雅别致;雕粱画栋,五光十色。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春日登金华(山)观》诗赞云:“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姻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其中陈子昂读书台。原名陈子昂读书堂。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早年“独苦节读书”之处,诗圣杜甫于宝应元年(762)作诗《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云:“陈公读书堂,石多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井在射洪县作七律《野望》:“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西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伤神谁为携?”二诗并刻石碑,立于读书台外。金华山观。蜀中四大道教名胜之一。建于粱天监年间,迄今已有1470多年的历史。历代迭有修葺扩建,规模愈来愈大。有单座建筑和群体建筑8处。各式殿宇客堂、斋房、楼阁、亭台共31处。十年动乱,许多殿宇被毁。近10多年来,经过大规模修葺,又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杜甫诗碑。杜诗手迹石刻。存于金华山观山门外的石华表上。华表左右各一,高约5米。为正方体,右侧华表内侧(正对山门的一侧)刻有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的手迹,外侧刻有杜诗《野望》手迹。经历史学家范文澜等考证,确系杜甫手迹,为当今少见的珍贵文物。2009年1月28日(大年初三)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射洪金华镇中坪村板栗湾开展灾后恢复重建,37户受灾群众节前全部搬入新居或加固房的新闻。画面上,条条曲径通庭院,潺潺流水映翠竹,白墙红瓦风光美,文化广场歌声欢,房前屋后果满枝,活动室里笑开颜……当天,大人们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孩子们穿新衣、快乐地打闹嬉戏,好一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风景画!板栗湾的变化正是金华镇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实现GDP17716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7479万元,乡企入库税金完成725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473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52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26万元,增值税(16.25%部分)完成22.59万元;
农业:经济发展相当迅速,综和实力不断增强。该镇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围绕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全镇目前已基本形成千亩银杏、2500亩蚕桑、千亩竹笋、5000亩杂柑、千亩速生丰产林五大种植基地;2005年4月中旬以来,通过金华镇政府联系,新津县科技局请来果树专家到高升、金坝两村为果农进行培训讲课,200多户果农到会参加了培训。高升、金坝两村是金华镇建设优质杂柑基地项目的主力村,两村共有柑桔面积2000余亩,其中优质杂柑种植面积800余亩。虽然优质杂柑品质高、市场前景好,但由于果农们对杂柑新品种知识了解甚少,以致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发展好全镇的优质杂柑种植项目,提高农民收入,镇政府组织了这几次培训。在培训会上,老师就杂柑新品种及最佳品种进行了介绍,对柑桔的树形管理、施肥、用药以及如何提高果子品质、柑桔防冻等知识向果农们进行了讲解,并建议果农们在果树种植上要形成规模化、优质化,打开销售出路。课后,老师还对果农们提出的有关果树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特色农业:银杏基地简介发布日期:2010-03-20阅读次数:1350金华镇宝峰银杏基地主要以银杏山庄为主,附带银杏山庄狩猎场(另附简介)、银杏生态园,依托丘陵地带的特点,推进土地向业主规模集中,所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占地近2000亩,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园内种植银杏25万株,山茶花15万株,采用先进的“微喷”进行灌溉,绿树掩映,山环水清。下一步,银杏园还将计划扩大至3000亩的规模,不仅推进土地进一步规模集中,也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幽雅的环境,可口的饭菜,宾至如归的服务,令人怎能不流连忘返。正应和了古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蚕桑基地简介发布日期:2006-10-29阅读次数:1370金华镇云峰村自养殖蚕桑以来,村域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原有三两个村组干部带头小打小闹,到现在家家基本都种有桑树,全村达到了三千亩桑树的栽种面积。云峰村党支部通过与大鹏茧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方式,定立了相关合同,推动了全村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牧马山二荆条海椒发布日期:2006-10-29阅读次数:1318牧马山二荆条海椒香味独特,诱人异常,盛名响誉省内外。金华镇就属于牧马山二荆条海椒的原产地之一,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成批成批鲜辣的二荆条海椒便乘车坐船销往各地。
工业:重点企业:恒力磁性材料有限公司、金华硝矿、和昌(成都)化工有限公司、楠昂化工有限公司、成都远翔皮革有限公司、成都威达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其中:恒力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和昌(成都)化工有限公司属县级重点企业之列。优势产品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软磁铁氧体磁芯、无水硫酸钠等。目前投资1000余万元的旖旎皮革制衣公司(金华异地落户工业园区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2500万元,占地50亩的奥龙铸造材料有限公司即将进场建设;投资1000万美元,占地350余亩的和昌化工有限公司25万吨/年元明粉生产线进场前期工作已完成,2005年12月8日已开挖新提升井;2005年新引进项目楠昂公司,该项目系楠昂化工有限公司收购原罡达公司后组建,计划投资1500万元,2006年新上遮阳网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第三产业:该镇规模较大的第三产业有福满楼、国税培训中心。2006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筹建银杏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