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韶关市地图 > 乳源县地图 >
东坪镇地图
东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产品

东坪特产有擂茶味道可自选,甜味、咸味。以黑茶和千两茶最为出名,黑茶是属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黑茶是采割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需要4-5个月的时间,应此产量很少。饮用千两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润醇厚、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功效。

各项事业

1949年,境内有学校2所,学生300人。60年代,村村办学,并开办农民夜校扫除青壮年文盲。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先后为镇村企业培养各类技术人才1600余人。1990年始,合班并校并园,中学由2所合为1所,小学由15所合为4所,幼儿园由21所合为3所。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建高标准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3所。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楼房化。中小学都配备微机等教学设备。2002年底,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2201名,教职工187名;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60名。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实现学前三年教育。1995年6月,镇成人教育中心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1995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3月,中学、中心小学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1998年4月,被山东省专利管理局命名为“山东专利镇”,山东华荣机械有限公司被命名为“专利明星企业”。金城、玉丰两个企业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5月,被省科协授予科普先进乡镇称号。至2002年,全镇有科技人员265人。建立科技进步发展基金450万元,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6项,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省级项目6项,有16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2个产品填补省内空白。全镇申请并实施专利技术56项。荣获省、市、区科技进步奖项目21个,有17个产品创市优,6个产品创省优。1958年,建立公社文化站。1972年,成立公社电影队。1973年,建立公社广播站。1978年,在全国科教电影汇映月活动中,东坪公社电影队被国家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等国家六部委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3月,东坪镇在南峪村东山顶建立电视差转台。1990年3月,在山西村东凤皇山建第二座电视差转台。1992年,投资60万元,建闭路电视收发站,实现村村通闭路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1998年,投资80万元建影剧院。1999年8月,投资80万元,建东坪镇文化中心,各村建起文化大院(室)。2000年,建文化广场。1956年6月,成立联合诊所,卫生人员14名。1966年,培训乡村医生24人,各大队建立卫生室。1973年,投资3.2万元建公社卫生院门诊楼1幢。1995年,购置B超机。1997年,乡镇卫生院改造,重建门诊病房楼,购置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洗胃机等。1998年,创建爱婴医院。2002年底,有镇卫生院1所,门诊部3个,病床40张,职工43人,村卫生室24个,乡村医生32人。2002年,创建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1993年始,每年举办篮球、乒乓球、拔河、长跑、射击、田径等体育比赛。1994年10月,举办东坪镇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至2001年共举办3届。1997年,代表区参加市拔河比赛,荣获第二名。东坪镇先后向山东省射击专业队、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体育人才25人。1998年,东坪镇荣获山东省体育先进镇荣誉称号。

行政区划

东坪镇下辖村:黄金村大埠溪村闵家村吴合村泥埠桥村酉州村大埠村上烟村中烟村下烟村青山村青中村青合村青全村马井村宋家村羊公村虎皮村通溪村蛇溪村崇阳村田庄溪村双溪村大沙村吉祥村乔口村大城村林家村柳潭村连台村铁炉村舒家村永安村安中村中砥村安乐村八家村王头村丰元村福利村湘家村辰山村界山村

政府情况

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张其雪: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分管镇财审办、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协调国税、地税工作;,孙锋: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镇工业办、安监站、安全监理中队工作;协调金融、工商工作;郑良村:副镇长,主持镇党政办公室工作;分管镇农业办、水利站、经管站工作;负责基金会工作;协助张其雪分管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工作;郑庆健:副镇长,分管镇城建办工作,负责居民小区管理工作;协调交管、土矿、供电工作;孙凌云:计生办主任,主持镇计生办公室工作;王成军:镇长助理,协助孙锋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牟文轲:镇长助理,协助郑庆健分管镇村环卫工作。
内设机构:东坪镇政府内设党政办公室,工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城建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财政审计办公室、记帐中心,经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站,文化站等机构。其职责如下: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党委、政府的日常事务包括人事、文档、老干、机关后勤、综合协调等工作;负责组织会议、起草文稿,及时做好上呈下达,保证政令畅通;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工业办公室:主要负责原镇办、村办、个体私营企业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搞好经济政策研究、发展规划和经营、销售、信息方面的服务,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做好乡镇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外经外贸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协调工商、税务、金融、农电、交通、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农业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协调管理农、林等工作;抓好植树造林、农业技术培训、林业防火等工作;抓好科技推广等工作。城建办公室:主要负责镇域规划的编制、实施;抓好镇村开发建设和管理;组织实施城镇综合治理,规范市场秩序;负责城镇绿化及维护工作;加强城镇建设管理规范化化。民政办公室:主要负责社会事务、民政、老龄、残疾人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各项事业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信访、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协调公安、检察和法庭等单位的工作。财政审计办公室:主要负责镇级财政的预决算工作,编制镇级财政收支预算、决算报表,按期向人代会报告;加强财源建设与研究,协调税务部门完成税收任务,组织管理农业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强预算外资金的“零户统管”,做好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工资等,做好镇直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工作,负责对各村(居)财务监管、审计监督工作。记帐中心:负责对各村(居)委托代理、财务监管工作。经管站:主要负责指导全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全镇计划安排工作,各种统计报表。计划生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宣传、普及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节育、优生科学知识;开展婚、育、生、养全程服务,做好各种节育手术和优生优育咨询;组织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做好一般治疗工作;做好避孕药具的储存发放和推广工作。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协调管理农、林等工作;抓好植树造林、农业技术培训、林业防火等工作;抓好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农业机械的管理、年审工作;农机推广工作,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全镇畜牧业生产、管理与发展规划,提供畜牧业技术服务,搞好动物检验、检疫、防疫等项工作。水利站:负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抗旱期间的人畜吃水、农作物灌溉及抗旱活动情况的统计摸底及上报工作;负责全镇防汛工作;负责全镇的社会化供水,做好自来水管道、用户水表的维修、维护工作;定期收取水费。文化站:做好社会文化宣传报道及推广工作。

镇村建设

1985年,投资60万元修建东岱路(东小庄至博山区岱庄村),总长10公里。1987年3月,投资40万元修建东坪至西河镇薛家峪村公路,总长7公里。是年,聘请山东省城建规划学校专家编制东坪乡第一轮总体规划。1991年4月,投资90万元,建邮电大楼,装机量1000门。1992年2月,投资50万元,建计生服务楼、法庭办公楼。1996年10月,聘请山东省城乡建筑规划设计院编制东坪镇第二轮总体规划。1996年,投资1700万元完成生活小区6栋宿舍楼建设及其配套工程,建设沿路商住房43套。1997年,投资730万元完成生活区集中供热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国税分局办公楼、镇卫生院门诊楼,重建病房楼。1998年,投资480万元完成道路硬化工程,全镇实现村村通沥青路。2001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中心路东扩慢车道硬化、排污涵洞建设等配套工程;建成生活区7?#、8?#楼及教师公寓。2002年,完成东坪镇驻地西区规划,在镇政府西建设2000平方米中心花园。至2002年,共建设商住房256套。

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

东坪镇内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有风光秀丽的南水湖,水面积57000亩,库容12亿立方米,是广东第三大水库。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南水温泉度假村,有独特瑶族风情的农家度假村。

农业发展

新中国建国后,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1965年-1984年,实施淄水西调工程、引淄入坪水利工程,凿山洞8条、修建倒虹吸、渡槽,建方塘8座、扬水站6个、打深水机井3眼,解决部分村村民吃水问题。1990年,乡政府提出:把客水引进来,把地下水开出来,把天上水贮起来的工作思路。至1996年,在山西村、下义户村、宝泉村打机井各1眼,初步解决了用水问题。1997年,13个村实现社会化供水。1999年始,先后投资65万元实施远距离调水工程与全镇社会化供水联网,确保供水网水源供应。2002年,新建扬水站2个,方塘1个,小水窖800个,彻底解决偏远村群众吃水问题。1959年-1972年,实施以侧柏为主的荒山绿化。1995年,实现省级绿化达标。实施旱作农业开发,1997年,旱田小麦亩产684.7公斤,经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列全国北方小麦旱作开发第二名。1998年,投资120万元建起冬暖式塑料大棚60个,建雪枣、冬枣密植示范园、特种养殖场等。2001年始,以市场为导向,以万亩干杂果基地建设为重点,以黄烟、中草药、小杂粮开发为突破口,压减粮田面积。至2002年底,全镇栽植仁用杏、速生杨、花椒等各类经济树74万株,25度坡以上山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大田种植经济树266.66公顷,8个村成为林果专业村。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381万元,其中种植业676万元,林业178万元,畜牧业9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