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荆门市地图 > 钟祥市地图 >
东桥镇地图
东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优势资源

东桥镇尽管地下资源贫泛,但也有珍贵的矿藏,坑背、五丰村境内蕴藏着黄金、锌、铅、铁等矿石,经多次勘探约矿石20万吨,茶红村的石膏矿,边山、南干村的石英沙,界头村的铜矿石,只因资金、技术的影响,期待客商行家开采。东桥有着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萍乡四大水系的草水河,两岸四季常青,鲜花多彩。形象逼真、资态各异的鹅公山、钟鼓寨、鲤鱼山、胎儿坐栏,虎气森森的老虎山,悬岩峭壁的棋盘石、仙人掌、婆婆岩,5公里之长的强盗洞,萍乡四大名山的五峰山,海拔664.3米,宋代东晋孝武帝时的庐山东林寺主持僧慧远禅派系,衣钵教徒老和尚沿江而上来萍乡阐扬佛法,居住在五峰隐迹修真,名声更振,引来不少文人墨客寻芳览胜,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和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与密老关系较好,也亲自登上五峰,看望密老,并一同游览五峰秀色,现观五峰福寿庵墙壁仍刻有他当时所作的诗:送密老和尚住五峰山,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峰绕羊肠。水边株下缝衲子,南北东西古道肠。五峰秀出云霄上,有中宝坊如侧掌。去与青山作主人,不负法昌老禅将。栽松种竹是家风,莫嫌斗绝无深巷。但得螺丝吞大象,从象美酒无来往。还有历史悠久的老塘庵、回龙庵、青霞山庵,兰台村内的马脑寨,长塘村境内的印心塘,南岸境内石拱桥,草水河上游的南干水泥钢筋大坝,杨源村湖广坪300年历史以上围径3米的古桂花树,界头村河冲上的天然瀑布和具有500年历史的大古樟和围径两米的古桎木。同时还有800年历史以上界头船神庙,每缝新春佳节,旗锣鼓伞,炮声四扬,香火旺盛,迎候船神山出驾保一方平安的传说,数千人的人群争先恐后观看。

经济发展

东桥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东桥、富裕东桥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全市乡镇经济总量考核中,由2006年的111位升至2007年的56位。2008年度,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301.6万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增长8.3%;招商引资2500万元,增长50%.........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综合竞争力,不断开辟招商引资新途径,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3年超1000万元。全力提升集镇建设水平,着力构建项目建设平台,创新服务机制,做好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增强发展现代企业的吸引力,壮大骨干企业,培育支柱产业,加速工业经济新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村经济崛起。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畜禽、环保蔬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金东”、“丑鹅”牌咸鹅,青爪鸡,“金皖丰”牌大米等,远销上海、无锡、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积极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和凤还巢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迅速崛起。投资1600万元日产250吨大米的先锋米业现已竣工投产运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东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整治“六乱”,建设省级、市级生态村、生态镇,镇、村面貌得以改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推进依法治镇,被评为市级“平安乡镇”。

历史文化

东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和现代的名人层出不穷,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毛泽东的老师汤增壁先生。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人邓卓群,一生为革命,死亦痛革命——革命烈士余淑烈、贾克仁,徐甲春,惨遭杀戮的女红军贺菊英等72位烈士,还有著名世界语学者,英语教育家汤钟琰,同盟会员漆英,历史农民画家汤宝诚,明朝时代清官司知县邓以澄,他们的故土就在东桥。现代名人有著名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顾问,原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付培彬博士,十三集团军参谋长,昆明陆军学院院长邓福全将军。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水稻专家,曾连选任全国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颜龙安同志,水稻王国的保护神、高级农艺师,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世界名人、享受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龚航莲同志。

经济发展

东桥是一个以盛产稻谷为主的农业大乡镇,年产稻谷17630吨,红薯510吨,是萍乡红薯干最大的产地之一,山坡山地面积较多,是发展草食动物的天然条件。全镇发展了养羊户205亩,山羊8750吨,年产水鱼110吨,还盛产杂交板栗树面积1500亩,近年已进入盛果期。进入21世纪后,东桥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截止到2008年,全镇农民街有7条,常住人口5150人,从事第三产业的门店756个,农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1.5亿元,全镇拥有民营二、三产业260家,长达120多年历史的民用生活铁锅生产长盛不衰,年产量12万口,在攸县、礼陵、萍乡、宜春、浏阳等县市占有一定的销量。制鞋业不断发展,全镇民营制鞋厂7家,年产量15万双,工业瓷厂14家,水电站2家,年发电160万度。200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259亿元,工业、农业总产值1.4064亿元,财政收入724.3亿元。

基础设施

进入21世纪以来,镇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省级公路5公里,县级公路54公里,其中水泥公路12公里,村级公路110公里,纵横全镇21个行政村。拥有机动车辆4170辆,其中货运汽车23辆,客运车27辆,农用小车45辆,小车和各式摩托车4075辆。通讯设施较好,程控电话已发到3350门,移动电话网络覆盖面达80%以上。3.5万伏输变电延伸至各村庄。水利设施完备,全镇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6座,引水工程20处,水塘557口,引水渠道12500米,总灌溉面积17000亩,到2007年末基本上实现了水利自流化,确保了全年粮食总产17630吨的目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4107男24949女29158家庭户户数14666家庭户总人口(总)52809家庭户男24137家庭户女286720-14岁(总)188290-14岁男90370-14岁女979215-64岁(总)3191215-64岁男1470715-64岁女1720565岁及以上(总)336665岁及以上男120565岁及以上女216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