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镇地图
冷水镇相关地区地图:
镇情简介
冷水镇位于钟祥市西大门,离荆门城区和钟祥城区各20公里,辖冷水、乔坡、杨岭、付泉、孔艾、治国、松柏、林岭、郑湾、清泉、郭刘、建设、经建、胡院、太山、长春、邓庙、田岗、湾堰、牛践岗、官坡、李湾、铜钱、银钱、官垱、石桥、铁岗、雷兴、茄垱、白佛、候集、雷垱、鸭湖、王垱、鲍岗、共兴、砂石岭、董沟、百井、樊庙39个村民委员会,256个村民小组,1个果园场,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3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299亩,人口50300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4亿元,财政收入359.1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全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8亿元。
建置沿革
镇名以人民政府所在地冷水村命名。该村旁有3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曾在此收集到石?、石斧等新石器和西周中晚期人类活动遗物。古址旁有清泉一眼,从不枯竭,炎夏饮之寒冷透骨,故名冷川,俗称冷水。古属东阳郡永康县。唐万岁登封元年(696),划入缙云县。宋元明清时期为缙云县美化乡石龙里二十七都。民国年间(1912~1949),为龙门乡。1949年,属缙云县潘潭乡。1953年9月,潘潭乡划入磐安县管辖。1954年3月,由潘潭乡划出冷水、泗岩、虬里、西英、岩潭、小章、杨山、水坑弄、山干、弹上等村,翠峰乡划出西湖、外田口、后陈等村,建立冷水乡,驻地冷水,属大皿区(黄余田)。1956年3月,潘潭乡和雅塘乡的白岩、朱山、河南、大溪等村并入冷水乡,又将西湖、杨山、外田口、后陈、山干、弹上等村划给翠峰乡。1958年,为卫星公社(新渥)冷水管理区(大队)。不久,磐安县并入东阳,卫星公社并入安文公社,故称东阳县安文公社冷水管理区(大队)。1961年,原公社改为区建置,原管理区(大队)改称公社,故为安文区冷水公社。198,3年11月,磐安复县后,为磐安县安文区冷水乡。1992年撤区,为县直属乡。1997年9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为县直属镇。
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311省道、长荆铁路横贯东西,东距汉江陈集码头10公里,西离荆门火车站20公里,官坡飞机场位于境内。辖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一座,年供电量1300万千瓦时,农户用电面100%。镇区自来水厂年供水量1.5万吨。全镇有水库12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座,大型泵站5座,主干渠道4条。
交通
冷水的交通十分便利,全乡5个村26个组,组组都通车,且畅通无阻,通车户达90%以上。其中成沪高速公路经过冷水,并设有进出口;旅游路从高速路出口处直达黄水森林公园,这给冷水的交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石柏路(即石柱到湖北的柏洋塘)、冷水到枫木、冷水到湖镇、冷水到金铃、金竹等乡的公路都非常畅通,形成了以冷水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镇情简介
冷水镇地处白河县的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4公里,总面积96.1平方公里。镇辖11个村,62个村民小组,3406户13010人(其中农业人口12602人),现有耕地11729亩,人均仅0.9亩,累计退耕还林9834.7亩。2005年粮食总产达325万公斤,人均250公斤;工农业总产值566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户数达302个,从业人员887人,产值达2662万元,占47%),农民人均纯收入1783元。汉江沿镇而下,襄渝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过境23公里,镇政府地处冷水火车站、汉江码头、316国道与冷厚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前言
本文从2001年开始撰编以来,因很多数据和内容随年代和历史原因而过时,因而再次编写时进行了大篇幅的修改,本收录在编者自编的《冉氏春秋》“第二章我们的家乡——石柱县”第三节之中。因在网上没有查到关于冷水镇的详细介绍,于是便萌生了补充资料的念头。经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有幸查阅到2003年冷水乡人民政府正在编写的《乡志》,现将石柱县冷水镇的资料编辑在此,填补这片空白。近年来,因编者自身原因没有搜集到新的资料,望广大读者积极进行补充、指正。在此,感谢《乡志》编辑组的所有工作人员,你们不辞辛劳的工作,才有我们今天的受益,谢谢你们!,——许先松2011年8月22日于成都
特色农业
【全国最大的鲜香菇集散地——冷水香菇市场】1986年,冷水村部分农户培植香菇获利丰厚,引起全乡农民的广泛注意,到1988年香菇生产成为全乡的主要种植产业。1990年始,省农科院作为重点基地扶植,县设香菇生产专业办公室加以领导,省农科院等单位委托县食用菌公司在此设点常年收购,各地有关公司和菇商也纷纷到此收购,因此桥头马路香菇市场自发形成。1991年,因势利导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香菇专业市场,成交量2300吨,成交额6000多万元。1992年7月,市场扩建为9635平方米(其中干菇市场106个摊位,占地4400平方米;鲜菇市场有102间交易房,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高峰容纳量为万余人。投售货源除磐安县外,有福建、丽水、庆元、仙居、缙云、东阳、永康等省市县的菇农菇商进入市场。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市常驻冷水采购者有500余家。磐安县也有从事贩运的菇商30余家。至1996年,打通了亚洲,欧洲,北美以及香港、澳门的销售渠道,销售量为2.9万吨,销售额为2.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香菇集散地。【注重效益农业新品种试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良种良法的试验推广,2007年以来来,冷水镇注重效益农业新品种的试种推广工作,根据本地区气候、土质等特点,淘汰易感病、品质差的品种,因地制宜选择一些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做好引进试种工作,以逐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去年该镇先后引进了春玉米鲜食品种泰国甜玉米(KTT10)、巴西陆稻(旱种)、日本秋萝卜、日本南瓜、百合等新品种,试种结果较为理想。但也有一些新品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效益不佳,如去年该镇试种的30余亩日本南瓜由于季节问题和试种时间过早,未能取得较好收益。镇农技站对试种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技术上不成熟是其中的关键,并准备将日本南瓜的种植季节由春季改为秋季,同时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来解决栽培中的问题,力争今后取得明显效益。1988年,冷水镇在胡山、庄头、潘潭、水坑弄等村落实了鲜食甜玉米试种面积170多亩,试种情况表明,这种甜玉米生长期短、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平均亩产920.3公斤,以每公斤0.8元的收购价计算,亩产值达736.24元,比同等常规春玉米亩产值增395元。优良的品种,良好的效益,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一些农户主动要求引种甜玉米。今年冷水镇共落实了甜玉米栽培面积270多亩,比去年足足多了1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