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广州市地图 > 番禺区地图 >
东涌镇地图
东涌镇相关地区地图:

土特产

海盐、鳗鲶(沙毛)。

社会事业

区位交通:东涌镇是汕尾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中规划的新城市中心。海汕公路、汕可公路、红海湾大道等公路穿境而过,还有品清湖环湖3期工程,汕遮公路改(续)建工程,厦深铁路等建设和规划。2002年市区公共汽车已直达镇内各村,2004年实现全镇100%行政村通水泥路。
邮电通信:2006年,有电信支局、邮政支局各1个,拥有固定电话8000多部(户),宽带业务200多户,卡式公话26部,信箱13个,电信业务收入540多万元,邮政业务收入70多万元。
文化教育:2006年,有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各1所,小学19所,在校生11000人,其中中学生3700人,小学生73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0人。
医疗卫生:2006年,有镇级卫生院1所,乡村个体医疗12间,医护人员50人,镇级卫生院内设妇产科、综合内外科、化验室、X光、B超、心电图等科室。2007年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农民36268人,覆盖率达75%。

经济发展

农业:东涌镇东、西部为平原产粮区、南部为品清湖,是生产海盐和进行海水养殖的理想基地,北部多丘陵台地,宜果、宜林、宜牧。2006年该镇有大小山塘水库18座,总蓄水量1850万立方米,有防潮海堤15.2KM,耕地面积1045公顷,品清湖滩涂面积1066公顷。镇内蔬菜、水果、海水养殖三大基地已初具规模,面积分别达到4000亩、7000亩、3000亩以上,养猪、养鸡、花卉等特色农业。
工业:已初步形成新湖、品清、东涌工业长廊,还有东涌民营科技园和番禺(汕尾)转移产业园区正在加紧规划建设。2006年全镇共有工企业306家,从业人员1.6万人,其中产值超500万元以上的工企业有9家,工业门类有塑料、纺织、皮革、文具、珠宝工艺等,工业已成为镇的主要产业。

交通状况

行政区域调整后,原东涌镇、鱼窝头镇、灵山镇的西樵村合并为新的东涌镇。撤并后的东涌镇的地域更广,发展空间更大,可调配的资源更多。东涌镇作为番禺区东南部的发展前沿,番禺区和南沙区的重要接合部,区域优势更加日显凸现。镇域内有南沙大道、市南路两条出入境交通大动脉,有途径的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公路、黄榄快线、地铁四号线以及即将动工的穗港高速客运铁路、南二环高速等,这些交通主干线都在该镇实现枢纽连接,形成该镇的发展优势。此外,馏岗水道,沙湾水道环绕南北,是穗、港、澳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快捷方便。通往各地的均是六车道以上的一级及高速公路,至广州机场只需40分钟、深圳机场30分钟,且每日都有多班快速客轮及大型巴士直通香港及澳门,时间只需1个多小时。东涌镇水上运输发达,有沙湾水道、骝岗水道和蕉门水道,300-500吨级货船均可通航,且不受潮汐限制。

发展规划

基于东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1988年3月,汕尾市决定把东涌镇作为工业卫星镇进行重点建设。并作出了长远的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

2006年,镇内设有番禺区日产20万立方米和本镇两个日产14万和2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建有两座110伏特的变电站,设置移动电话基地16个,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40000多门,小灵通基地60多个。镇内建有日处理3万立方米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拟建一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两个日处理总量约为300吨的工业、生活垃圾处理厂。

引历史沿革

东涌镇在区境中部。驻地清雍正年间(1723—1735)建村。1953年设东涌乡。1961年成立东涌公社,1980年改区,1986年建镇。番禺区政府于2006年起撤销鱼窝头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涌镇。调整后,管辖原东涌镇的石基、大稳、东涌、南涌、东导、官坦、石排、庆盛、三沙、沙公堡、和原鱼窝头镇的鱼窝头的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原灵山镇西樵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