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坝乡地图
范坝乡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构想
范坝乡乡党委和乡政府决心再接再厉,夺取更大成绩。全乡经济发展基本思路是:"调整农业结构,主攻支柱产业,夯实农业基础,拓宽农村市场"。坚持从范坝乡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问题,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科技兴农为先导,经济建设为中心,富民兴乡为目标",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着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把范坝乡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美好、文明的新农村。奋斗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o,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1的基础上增加50%左右,消除贫困,人民生活水平接近小康,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人均占有粮达到500公斤。为实现这一目标,本届乡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五个转变"(粮食生产从结构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工作程序从多方面适应依法上转变,计划生育从措施落实向优质服务上转变,干部素质从传统性向开拓性转变,工作作风从强调量化向求真务实上转变),抓住"四个机遇"(老库区移民扶持延长,退耕还林,西北电网扩大改造,天保工程),强化"一个基础"(农业基础),拓宽"一条路子"(农村产业化发展),搞好"一个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五大基地"(1000亩茶叶,500亩蔬菜,1万亩核桃、药材、食用菌,畜牧养殖),实现"五个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交通,教学,农业生产,美化环境)。建设40项工程,每年争取完成10项以上工程,到任期届满时争取使全乡实现"三通四有":村村通公路、电、自来水,村村有广播、电视、电话、农用车。40项工程主要是乡村公路、农机道路、便道、桥梁、人畜饮水、农电线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学校、医院、小城镇建设等。投资260万元的王家坝大桥和投资66万元的中学教学大楼,已于2002年3月破土动工。黑沟、白皂等一批人饮工程也已经开工。让水河铁索桥
清同治七年(1868年),让水河村民募捐修建了让水河铁索桥,桥长150米,是联接碧口和文县的主要枢纽桥。1958年修建甘川公路时拆除,代之而起的公路浮水桥,后被碧口电站水库淹没,1987年建起了高家磨人行吊桥,跨度228米,是全省境内最大的人行吊桥,甚为雄伟壮观。交通农业
交通:乡境内交通呈"水陆并进"的局面,形成"双保险",旱路蜿蜒,水路通畅。全乡最长的县公路--"何马公路"穿境而过。碧口水库建成后在当地形成水域2000多亩,形成一条通往碧口镇的数十里长的黄金水道,闻名遐迩的水上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水上运输户有40户左右,拥有大小机动木船40余艘,轻舟穿梭,载客运货,往返于范坝和碧口之间,成为山乡库区的一道亮丽风景,俨然一幅江南水乡图,既活跃了流通和经济,又方便了山乡农民群众生活。农业:库区水产养殖前景广阔,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鲢鱼、鲤鱼、白甲鱼、中华裂腹鱼,近年养殖银鱼喜获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除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外,其它工副业也发展较快。酿造业名声鹊起,全乡有大大小小百余农户用当地盛产的玉米为原料酿造白酒,以质优价廉的特色在县内外颇有名气,"范坝白酒"已成为当地引以为荣的"品牌"。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除中心小学外,村村有村学,还设有独立初级中学1所。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依山傍河的范坝街融古老民居和现代建筑为一休,成为毗邻五乡一镇的乡场集市,范坝场历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年代更加繁华。范坝街又以男到女家落户多而著称,有"上门女婿一条街"之说,洋溢着移风易俗的春风,名扬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