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大理州地图 > 大理市地图 >
凤仪镇地图
凤仪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教育

凤仪的文化教育历史渊远流长,是滇西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刻苦攻读的奋发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学校校舍基本建设完备,教育改革卓有成效,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已达到优良水平,教育事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前景令人鼓舞。全镇现有凤仪镇第一中学、凤仪镇第二中学、凤仪镇第三中学三所普通中学,建有14所完小,分布于13个村委会,教师总人数有411人,学生7270人,辖区内建有大理市第三中学,使凤仪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力提高。辖区内建有文化站、新华书店、图书室,私人书店遍布城内,各村委会建有农民之家等各种阅览室,地方文化事业空前繁荣。

人口卫生

凤仪镇多年来坚持贯彻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2007年实现:1、无计划外出生;2、无计划外多孩出生;3、流动人口无违法多生育;4、《独生子女光荣证》任务数为253户,完成数为254户。实行“黄牌警告”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全面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使群众少生优育的新型观念逐步树立。全镇13个村委会建立了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卫生所,凤仪医院拟建成大理市第三人民医院,一期建设17个科室,200张病床,个人诊疗室遍及各村社,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设施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社会保障

凤仪镇认真贯彻省、州、市各级会议精神,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根本,将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使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得到改善,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81人次,参保金额1166200元。完善了镇域内240多名企退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建立了数据库信息;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审核办理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85本,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74人,涉及金额110166元;劳动力输出、劳动力转移培训1466人,劳动力转移输出1141人。联合公安、工商、安监、工会等部门,排查了凤仪镇辖区内73个砖(瓦)厂909人,检查违法使用童工、托欠农民工工资等情况,取缔了无证经营、生产、加工窝点;监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

农村经济

凤仪镇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新型工业城镇,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22.97%;财政收入完成9156万元,同比增长29.7%;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26.6%;工业总产值完成21.7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506万元,同比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77元,同比增长6%;全镇呈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基础设施

凤仪镇重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紧紧围绕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战略,对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进行了超前规划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大凤公路为连接线,以新型工业区、仓储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打造大理第一城区和经济发展第一平台,形成吸纳城市人口的重要聚集区、新型工业城。道路:随着大凤公路的建成通车,境内分布有关宾路、楚大路、320国道、大理机场、大丽铁路等多条交通干道,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供水:由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的水厂供给,沿道路埋设管道18610M;电:由大理州电力集团供给,把35KV扩容到110KV,建2座10KV配电开关站,风力发电站的建设也在进展中;建垃圾中转站一个,客运站一个。全镇行政村均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自然村也基本实现五通。积极加强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建设。

人文地理

凤仪镇地处点苍山南缘,哀牢山起点北端,位于大理市东南郊,全境南高北低,呈狭长形由南向北逐渐作扇形展开,总面积307.9平方公里,东西横距平均7.2公里,南北纵距42公里。气候温和,热止于温,冷止于凉,晴多雾少,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干爽同时,有着发展农业、林业的良好自然资源。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波罗江、东大沟、北塔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形成有序的排灌体系,土壤结构以紫性胶泥土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豆麦及玉米。近年来,随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的加快,水生蔬菜、茭瓜、山药、花卉、烤烟种植等多种经济作物不断取代原有传统农作结构,形成我市新型农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境内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优美的风景名胜,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蘸会、本主会、火把节热闹非凡,彝族打歌热烈豪放,情绪激昂,龙狮灯舞让人赏心悦目,霸王鞭和八角鼓敲打出白族人民的婀娜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