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镇地图
浮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浮山镇
浮山镇,是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四大中心乡镇之一,是旅游重镇。位于枞阳县境中西部,长江北岸的白荡湖畔,东与枞阳县白湖、项铺两乡镇隔湖相对,南与枞阳县会宫乡毗连,西和枞阳县义津镇接壤,北与枞阳县钱桥镇为邻。旅游资源丰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浮山就坐落在浮山镇境内。教育优势突出,安徽省级示范重点中学——枞阳县浮山中学就坐落在浮山东麓。浮山镇以独特的条件而闻名。全镇镇域面积4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659亩,山场10913亩,水面5000余亩。辖浮渡、向阳、女儿桥、浮山、太平5个村,人口21680人。浮山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桐(城)枞(阳)公路、义(津)浮(山)公路、合(肥)铜(陵)黄(山)高速浮山出口——白(湖)会(宫)公路经此。距县城20公里,离安庆开发区、安庆港口70公里。农业发展
作为纯农山区镇,浮山镇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浮山镇在积极扶持种粮大户的同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发展高产、高质、高值的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调整农村生产布局,属镇区周围的村,以发展工业为主线;属“一村一品”的村,如汉塘村的“香蕉”,坪洋的“柿饼”、军埔的“园林”等,扩大规模,逐步形成基地建设。如坪洋“柿饼村”建设,扩建柿饼加工区10—15亩,使加工区面积达到20亩以上。建设柿饼食品加工厂,完成柿饼的商标注册,改变传统的包装使用真空包装,力争打开柿饼的品牌,把产品打入旅游景点和超市。另外,汉塘的“香蕉村”,在原基础上进行品种改良,扩大种植规模,力争把香蕉扩种到2000亩以上,使它成为浮山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按照名、优、特、稀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专业村,努力把浮山传统的特色产业做大做活。建设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浮山镇将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在培育农业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投资软硬环境。在实现工业“零”的突破后,浮山镇表示,争取今年至少2—3家企业到工业园区落户,做到引进一家,成功一家,努力扩充经济总量。乡镇概况
浮山是闽粤二省七县的商贸集散地,水电设施齐全,交通通讯便利。浮山汉塘,坪洋制作的柿饼加工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柿饼闻名于东南亚一带,潜力和效益很大。镇已把建设青柿生产基地及加工柿饼、柿这个项目作为今后一项特色产业来抓。浮山现有山地面积6.6万亩,25度以下山坡地38000亩,尚未开发利用约15000亩左右。浮山镇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学校、医院、金融、娱乐等各项服务设施完备。浮山镇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浮山中学就座落在浮山东麓,她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又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将军外交家黄镇曾在浮中执教,周恩来总理养女孙维世曾在此就读。这里培养出了汪旭光(工程院院士),吴中瑞、吴中辉、陈雪江、朱铁骨将军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1900——2002年,浮山中学向全国各类高等学院输送合格新生4000余人。1999年,陈良文同学一举夺得全省文科状元桂冠。浮山镇镇域面积48。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1600人,耕地20659亩,山场1091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752元。浮山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浮山旅游开发为重点,以新建新型旅游集镇为龙头,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大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浮山镇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浮山镇上下演奏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浮山镇先后争取农网改造资金600多万元,建成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厂;投资400多万元的移动、联通通迅塔也全部在浮山安家落户,小集镇住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浮山镇中小学均建起了教学楼,横穿浮山南北的白会公路已全线贯通,与潘浮公路纵横交错。浮山“玲珑剔透生态美,寻幽览趣佳境多”,36岩、72洞、42怪石、36奇峰,“无岩不树,无径不竹,无涧不花,无石不苔”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浮山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旅游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植,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重点发展观光游、野生动物考察游、火山探险游、休闲娱乐游。浮山人本着“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发展绿洲与改善生态完美地结合。这里将是旅游业投资的理想之所。自然资源
浮山物产资源丰富,农业产品有水稻、花生、甘蔗、黄红麻和荷兰豆。果树产品有柑、桔、荔枝、龙眼、香蕉、柿、青梅、橄榄、茶叶等。工业产品有酿酒、水果加工、建材家具、抽纱珠绣、竹木加工、纸制品等。水产养殖方面:养鳗、牛蛙、养鱼等业已形成规模的生产基地。旅游资源
介绍:浮山古称浮度山,号称“山之隐者”,位于白荡湖滨,距县36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并列,为安徽省五大历史名山之一。浮山以火山地貌和摩崖石刻为奇观,以佛教建筑,名人墓葬,革命遗址为特色。1987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11月浮山地质博物馆开牌揭园。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古火山浮山曾两度爆发,熔浆横流。几万年后,火山休眠,尘埃落定,岩浆凝固,在两水不断冲击深蚀下,姿态万千的奇峰怪石,玲珑怪状的苍岩幽洞展现在人们面前,丰富多彩的火山地貌在浮山形成了。特色:“削成绝壁千寻峭,生成悬挂万窍空”,这是古人对浮山峰如林立,洞如蜂房的高度概况和绝妙写照,全山有名可指的峰有36个,个个如刀削斧壁,各自有姿,各有奇妙。主峰妙高峰,海拔165米,如舳舻矗立,峭拔千寻,游人登临,既可饱览山色,亦可俯瞰江流,石龙峰,形若虬龙,昂首苍穹。浮山又是洞穴的世界,最著名的有36岩、72洞。金谷岩为岩洞之冠,高10米,纵25米,横40余米,后壁浮雕佛像29尊,精镌细凿,造型生动,岩口古木参天,荫翳蔽日,来到洞中,如入仙境;滴珠岩,石壁森森,形如海螺直立,穹窿一窍见天,称为“一线天”,常年不断地洒下一串串水珠,形成“白日晴飞雨,散瀑溅洌珠”的奇妙现象。
历史:早在4500年前,人类祖先就群居浮山,生息繁衍。晋梁时,高僧云集浮山,修身养性,参径坐禅,并建起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寺庙。赵宋以后,成为曹洞宗的祖庭一一圆鉴大师禅扬佛法的宝地,圆鉴大师与欧阳修“因棋说法”的千古佳话即发生在这里。由于佛教文化的兴盛,浮山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方以智、方苞、刘大槐等等,他们流连于山水之间,或唱酬,或题刻,在浮山石壁上留下大量文体各异、书法万千的摩崖石刻,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浮山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就成为安徽革命根据地之一。王步文、黄镇、朱蕴山等曾在此领导了可歌可泣的农民和学生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给浮山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