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溪乡地图
富溪乡相关地区地图:
4、四川省内江市富溪乡
区位概况:该乡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在东兴区沿沱江河上游的西北角,东与三烈、双才镇相连,南面与胜利镇接壤,西与内江市中区史家镇隔河相望,北与资中县大联乡、报恩乡相接。距东兴城区15公里,位于东经105°01′,北纬29°38′。截止2008年底,该乡人民政府驻地是田溪口。其中田9091亩,土10855亩,有退耕还林3384亩。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甘蔗、水稻。历史沿革:1913年置富溪乡,1958年并入顺江公社,1962年析建富溪公社,1984年复置乡。
行政辖区:富溪乡下辖村:天赐村常山村天桥村来凤村高坪村双井村白马滩村鸭子冲村染房坝村宁安桥村田溪口村顺江村天平3村凤凰村高山村罗井村建华村
基础设施:2008年建好网络打基础。2008年,在条件成熟的村相继开通了“电视上网”工程,使全乡网络覆盖面达100%。管好网络保畅通。乡党委制定严格的播放、管理工作制度,乡村配备专职播映管理员,按时播放,定期检查,确保网络畅通、使用正常、操作规范。集中播放强效果。遇重大盛会、盛事集中播放,如各村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了奥运会等节目,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截止2008年底,该乡现已建好了一个客运码头,落成了一个规范的农贸综合市场,实现了四条主要街道水泥硬化,场镇建设规范,清洁卫生。完成了胜爱公路(内江城区—富溪)柏油路铺筑,新建的321国道也将贯穿富溪乡,一座“四美”大桥将跨越沱江连通市中区史家镇,交通将更加便利。截止2008年底,乡现有一所初级中学,三所中心小学,5所村级小学,在职教师172人,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2003年有41人升入内江市重点高中。
产业经济:2002年农业结构调整中,富溪乡重点发展了生猪、蚕桑和养羊。成立了养猪、养蚕和养羊三大协会。2002年生猪出栏达2万多头,繁育母猪饲养量达3千多头,仔猪销售每年近6万头。涌现出了年产值达13万多元的罗井村1社凌兴忠,主要繁育瘦肉型种仔猪。罗井村1社陈启元在2000年建成了启元种猪场,年收入达30多万元。目前正大力推广二元杂交母猪。全乡现已栽桑4000余亩,有凤凰村3社李春霞、来凤村6社张朝彬、太平村7社唐仁富、顺江村跃进社邱志辉等养蚕大户,2003年出茧量可达700担左右,产值40余万元。顺江村跃进社肖显锋饲养波尔山羊也初具规模,带动了一大批社员。
人口数据:该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6615男13815女12800家庭户户数7770家庭户总人口(总)26614家庭户男13815家庭户女127990-14岁(总)54130-14岁男27980-14岁女261515-64岁(总)1886715-64岁男995615-64岁女891165岁及以上(总)233565岁及以上男106165岁及以上女127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6179
2、江西省永丰县富溪乡
富溪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全乡总人口1.2万人,该乡被称为是甘蔗、辣椒之乡,也是农业之都。这里出产甘蔗其含糖量十分丰富,约为18-20%。富溪乡白水村的九峰岭下有神奇的“五味泉”。水质透明、清澈、冰凉,且有酒味。喝时具有鲜啤酒酸、辣、苦、清、甜的味道。据鉴定,发现其中除了含有大量游离的二氧化碳外,还含有钙、镁、钾、锂、硒、锌、氡、碘等二十多种名贵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中国的“维希”,与世界名水法国巴黎(Perrier)和法国依云(Evian)同档次。目前,永丰县已经与香港福仁堂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对“五味泉”进行全方位开采。“五味泉”在深圳、香港等地上市,受到顾客的青睐和饮料行家的称道。行政辖村,路田村富裕村塘头村罗付村阆田村野溪村白水村龙潭村,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1945男6286女5659家庭户户数3218家庭户总人口(总)11630家庭户男6063家庭户女55670-14岁(总)33960-14岁男19030-14岁女149315-64岁(总)780315-64岁男404415-64岁女375965岁及以上(总)74665岁及以上男33965岁及以上女40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3813、福建省拓荣县富溪乡
地理:富溪乡位于县境中西部,东经119°49′30″,北纬27°11′22″,东邻东源乡,南接宅中乡,西连黄柏乡,北界楮坪乡,总面积51.47平方公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2206户,9000人,其中畲族134人。现辖11个行政村(含76个自然村),115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设在富溪村,海拔450米,距离县城12.4公里。历史:富溪历史上曾名库溪、古溪、武陵。宋时,长溪县设库溪巡检司。元、明、清三代属柘洋上里,民国前期属上西柘洋区。民国23年(1934),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时期,富溪是霞鼎泰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曾设立富溪、前宅、东山3个乡苏维埃政府;东溪、霞利洋、前洋、杜坑、岭后、炉兜、陈溪坪、半岭(今北岭)、叶山、陈上洋,横龙坑11个村苏维埃政府。民国24~28年,曾设富溪镇;民国29年,改称富蒲乡(取富溪、蒲洋二村首字为名);民国32年12月,又合并菖宅乡成立武陵乡,原二乡所辖的20个保,经两次缩编,至民国36年编为8个保。新中国成立之初,县人民政府划武陵乡为第二区,废除旧保甲,将富溪保改为区属的富溪乡。1958年10月成立富溪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恢复乡镇建制,为县属富溪乡。
经济:乡所在地富溪村地处柘荣山地丘陵第三大盘谷—前宅洋西端。1956年以前,是柘荣—福安陆路交通必经之道,由西至东的富水,把村居分成南北两部。原来里街、外街两小段街市,均在富水南岸,有棉布、国药、水产、屠宰、烟酒、客栈,饮食等商店40多间,历来商业比较兴盛,特别是在茶叶上市季节,茶商活跃。民国21年茶商曾发行过“魏协春”、“陈寿春”、“广顺福”、“袁日升”诸种小额私票,颇获社会信用。福温公路从楮坪通过后,富溪商业一度冷落。1960年湄富公路(今称霞富公路)通车后,溪北岸沿公路开辟一条新街,长180米,宽8米,街旁修建供销社、税务所、粮站、文化站、加工厂等十几幢楼房。1975年后,在归泗桥东面新建人民公社(乡政府)办公楼、邮电所、卫生院、中学、茶厂、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和商店、工厂等,多为2~3层砖(石)混结构楼房。至1990年,乡驻地建筑面积4.79万平方米,年末人均拥有住房面积15.7平方米。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商店发展,新、旧两条街道各种商店40多间,生意兴隆,市场繁华。1990年商业零售额达98万元,乡财政收入23万元,比1980年增长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