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口镇地图
潜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2300男6236女6064家庭户户数3791家庭户总人口(总)12257家庭户男6200家庭户女60570-14岁(总)25490-14岁男13410-14岁女120815-64岁(总)867715-64岁男447115-64岁女420665岁及以上(总)107465岁及以上男42465岁及以上女65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486特色资源
潜口镇不仅是一个农业示范大镇,也是生态旅游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扩充申报地——唐模和华东休闲养生游第一村——蜀源,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特色的徽派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成为众多电影、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雪里蕻、贡米、竹笋、水果、马蹄、山珍、苗木等资源十分丰富。,潜口镇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美、名胜景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及交通便捷的独特优势,认真实施“旅游富镇”发展战略,着重抓好潜口、唐模、蜀源三个文化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叫响唐模小西湖、潜口民宅、蜀源优昙谷等知名景点品牌。镇党委、政府发动全镇上下齐抓共管,做到软硬两手抓,使旅游开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潜口民宅被安徽省文化厅授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唐模村曾获得全国文明村、唐模景区荣获安徽省优秀文明景区等荣誉称号。蜀源养生旅游度假村则被誉为华东养生旅游第一村。旅游指南
现开通了黄山旅游集散中心(黄山客运总站)—西溪南景区—潜口民宅—唐模—棠樾牌坊群—徽州古城的旅游巴士,游客可从黄山旅游集散中心乘坐旅游巴士直达潜口民宅景区或从徽州区政府所在地岩寺乘坐公共汽车到潜口。古镇集萃
荫秀桥:入山庄大门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始建于明嘉靖申寅年(1554年),原坐落于潜口镇唐贝村口。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该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然。乐善堂,建于明中叶,原系潜口镇汪姓子孙所建众厅,因族中老人常娱乐议事于此,故又称“耄耋厅”。该宅高雅古朴,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的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古时徽州人聚水如聚财,选设天井,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之吉利。乐善堂天井两侧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横梁雕刻精细,整个建筑气势不凡。曹门厅:乐善堂北面毗连着“曹门厅”,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原为潜口镇汪曹(其先人曾任宋代漕运使)后裔支祠,此厅檐罩高悬,九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八根献柱整齐划列,庄严肃穆。建筑宏伟,为一般视祠堂所不及。司谏第,穿过曹门厅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原坐落于潜口村,系明永乐初进士汪善孙辈祭祖所建宗祠,为明厅式的文化型建筑。第内设天井。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直通正厅,厅上设石座寝室,供奉神位,该第构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单步梁、斗拱雕刻精美,显示了明代建筑风格。此第原是明永乐初进士、谏官、吏部给事中汪善的孙辈,为祭祖所建的家祠。方观田宅,位于山庄北侧,始建于明中叶,原坐落歙县坑日乡沦潭村,是一座明代徽州普通农民住宅,该宅为一进二层三间两厢式,小青瓦、马头墙、楼厅、天井、栏板均采用护缝制装饰,楼下青砖铺地,大门有门罩保护、门内罩饰有霸王拳,专家认为此宅是徽州普通农民住宅的代表。
旅游资源
综述:潜口镇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美、名胜景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及交通便捷的独特优势,认真实施“旅游富镇”发展战略,着重抓好潜口、唐模、蜀源三个文化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叫响唐模小西湖、潜口民宅、蜀源优昙谷等知名景点品牌。镇党委、政府发动全镇上下齐抓共管,做到软硬两手抓,使旅游开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唐模景区全年门票收入达28万元,蜀源养生游仅“五一”黄金周游客量与去年持平。唐模村曾获得全国文明村、唐模景区荣获安徽省优秀文明景区、黄山市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蜀源养生旅游度假村则被誉为华东养生旅游第一村,特别是唐模景区正在加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将有力地促进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唐模景区:潜口镇主要旅游景点唐模景区始建于隋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它以拥有众多品位较高的徽派古建筑,特别在选位、营造、完善生存空间、规划布局等整体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堪称徽派古村落之典范。它通过两年来的旅游开发,以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而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石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而名闻遐迩于我市。景区共分为两部分:具有典型江南水乡色彩和浓郁古徽州建筑风格唐模水街,民居夹岸而建。一条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临水而设,并设有“美人靠”。周围古桥、古树、古井、古祠,共同为您营造一幅静止的“清明上河图”。江南水口园林的经典——檀干园。它建于清初,占地十余亩。园内三塘相连,拥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笠亭等胜景为您述说一个个动人的典故、传说。尤为珍贵的是境亭内珍藏的宋、元、明、清的十八位名家石刻,让您领略一下古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唐模景区的旅游开发起步于1998年,历经几年的努力,已初显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收入逐年上升。为做大做强唐模旅游文章。如今,唐模景区已成立具有经济实力的上海复星公司在徽州区假期旅游经营投资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蜀源景区:位于黄山南麓的蜀源村,四面环山、古木参天,一水环绕似玉带贯穿全村,因地形酷像四川盆地,故名为蜀源;又因村口观音山上遍植昙花、桃花,故有“优昙谷”、“小桃花源”之赞誉。蜀源村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兴于隋唐、盛于明清。大自然的千古沧桑为蜀源造就了人间仙境般的风光,悠久的文化历史又给蜀源留下了观为叹止的文物古迹。其中罕见的“古全景西湖图”门罩砖雕堪称绝佳精品。还有古桥六重形成的“小桥、流水、人家”之意境,和尚寺、尼姑庵、都天庙、天灯阁、虎栅、观音庙、仑麓泉、板桥仙迹等又为蜀源增添了一份神秘。村内至今还存有乾隆年间刘镛的墨迹,历代文人名士迭出。建国以前,七品以上的官员57人。建国后,大学生114位。民风日盛,普通百姓的书法造诣都让人赞叹不已。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新一代蜀源人,近年以“黄山二创”为契机。狠抓环境整治,进一步美化、绿化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景点工作,发展休闲养生游。蜀源休闲养生中心现已成功接待来自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游客近千人次。游客对蜀源村的生态环境之佳、服务质量之高、村风民风之淳朴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