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地图
甘棠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概况
全镇现有人口5万多人,面积189平方公里,辖15个村(居)委、96个自然村。总人口5万人,壮族人口居多,占85%,属少数民族乡镇。有耕地面积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万亩,有山林面积15万亩,属一个山区农业大镇。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物产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糖蔗、桑蚕、木薯等,畜牧业发达,尤以生猪、仔猪和养鸡业出名。几来年,平均年生猪出栏4万头,仔猪上市10万头,肉鸡出栏22万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末,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300多户,较具规模的私营企业有16家,主要产品有衡器铸件、农机具系列产品、不锈钢产品等,是广西有名的农机具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区内外,并出口到东盟各国,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桑蚕、糖蔗、养殖业和民营经济属该镇的几大支柱产业,甘棠粉利享誉县内外,是群众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近年来,年均粉利产值都达1600万元,是该镇一项极具潜力的特色产品之一。
古镇新城
甘棠古镇新城,人文荟萃,社会繁荣。70年代涌现出全国林业劳模方咸松(当选过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省人大常委)。境内有区属一中、二中、旅游职业学校、小学一所、自办初级中学一所,小学11所,实现了两基达标,培养了大批专业和实用人才。镇境有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各一所,并建有乡镇医院一所,引进了六都名医开设了骨伤科门诊。建成了省级五星级广播电视站和全省百佳计划生育服务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民自治成为模范乡镇和无毒示范乡镇,基层组织建设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甘棠镇已确立了坚持“稳农强工,兴旅活商,打造全市发展最快,城镇最美,生态最佳”的名牌乡镇的发展战略;以民营经济为核心,以结构调整、工业建设、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工业重镇、民营强镇、经济富镇、生态名镇的跨越。
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较为发达,全镇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共有13家,协业行业有铸件、农机具、造纸、农药、竹器、红砖厂等。其中铸件系列产品是甘棠镇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产品,近年来,农机具系列产品生产更具地方特色,主要产品有:打谷机、风谷机、切蔓机、谷仓机、微型碾米机等,年生产能力18万台(套)以上产品质量上乘,价格适宜,畅销区内各地及云南、贵州、海南、广东、深受用户好评。甘棠镇劳动力资源丰富,2003年初统计,外出务工人员将近1万人。甘棠镇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5.05万亩,山林面积14.9万亩,辖区内储藏着钦含量达98.5%的重晶石矿、以及制造瓷器用的白泥、烧制红砖用的优质土壤。甘棠镇是个农业大镇,农业主要以粮食、糖蔗、桑蚕三大支柱为主。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20206吨,进厂原料蔗达2.1万吨,蚕茧产量1044吨,国内生产总值达17340万元,财政收入287.4万元,企业营业总收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8元。
旅游及特产
甘棠镇内物产殷实,资源丰富。拥有林地9.9万余亩,活立木蓄积量17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06万株,森林覆盖率56.7%;茶园面积953亩,年产干茶27吨,民主彩虹云尖是黄山毛峰系列品牌;全镇耕地1.5万亩,盛产水稻,蔬菜,瓜果,甘蔗为主,养殖业遍布全镇,拥有千头猪场,万只鸡场及肉鸽、蛇、鳖、羊、奶牛、七彩山鸡等特种养殖基地;浦溪河流经境内,小2型水库4座,养殖水面305亩,肖黄山牧龙山泉矿泉水、花岗岩等天然资源已开发利用。名胜古迹众多,尤以现存的明清时期的六角楼、兴村古祠堂、钟山庵为著名,肖黄山雾山,孟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黄荆岛、彩虹谷、十里山自然保护区及文化公园、蒋家山遗址,巽峰塔等景区景点正在引资开发;中心城区建有20多家高中档宾馆和部省属休(疗)养院、培训中心,“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被誉为黄山脚下“培训城”,是很好的休闲、度假、旅游、疗养目的地。
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甘棠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树形象、立权威、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就,1996年跻身全省经济实力"百强镇"。乡镇企业迅速崛起。2000年,全镇有各类乡镇企业678家,总产值7.82亿元,成为全镇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其中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形成了以水泥、煤炭、建材、铸造、中药材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1996年被评为"娄底地区乡镇企业十强镇"。近年来,该镇辟建工业小区,已有10多家上规模的不锈钢、中药材加工企业落户区内。近年来,各产业兴起。煤炭,水泥,石灰,砂石,大理石等产业是日新月异。其中海螺水泥厂,小富水泥厂等都是行业中的姣姣者。煤炭更是远近闻名,其中还有很多人煤炭的专业人士远赴异地指导工作,为能源产业作出不可呼视的力量。农业是该镇的基础产业,近10年来,该镇在进一步巩固发展粮、猪主导产品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建立起中药材、西瓜、竹荪、小水果等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公路通、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共识。10年来,新修镇村公路12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崭新的农民城已在甘棠镇崛起,10年来,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50多万元,先后建成日产300吨的自来水厂、邮政电信大楼,开通1000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全镇90%的村通电话;新建了镇政府和镇财政所办公大楼、镇农贸市场、客运站。镇党委、政府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单位包干、经常工作为主、节育措施到户"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92年投资52万元建成计育综合服务国策楼,建立了一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计育服务队伍,有效地促进了计育工作的开展。10年来,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5%,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达100%。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0年来,累计投资2500万元,改造危房12000平方米,新建扩建学校11所,有17所学校建好了图书室和阅览室,有27所学校建好了仪器管理和学生实验室,有8所学校被评为"园林式"、"花园式"学校,金家中学率先建起了电脑室。新建了投资75万元的镇中心小学,投资115万元建起了双峰八中的五层教学大楼。投资45万元建起了有线电视台,实现了有线、无线两台合一。卫生保健事业同步发展,投资120万元建成了镇中心医院,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等问题。
辖区
1990年,甘棠镇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39个村委会,118个自然村。莲城居民委员会(驻甘棠村),东门村辖甘棠东门;西门村辖甘棠西门;南门村辖甘棠南门;北门村辖甘棠北门;小留村辖小留、填里、南洋、填里半岭、桥洋、桥洋湾、港头鼻、坑里、上洋、湾头自然村;南安村辖南安、里澳自然村;山头庄村辖山头庄、前坪、北山、过冈自然村;小岭村辖小岭自然村;坑门里村辖坑门里、沙坑、八斗、林洋半岭、荷杏、牛楼、岔门头、大洋、林洋、桥头仔、庵坪自然村;可洋村辖可洋自然村;北山村辖北山、岭尾宫自然村;何厝村辖何厝、□村、对面楼、刘洋、油西坑、后别、大坪自然村;铜坑里村辖铜坑里、如林自然村;倪下村辖倪下自然村;大留村辖大留、东山自然村;樟港村辖樟港、山后、田头鼻自然村;加招村辖加招自然村;吴洋村辖吴洋、八斗、南镜、牛角湾自然村;山下村辖山下、洋岙、双木洋自然村;后岐村辖后岐自然村;港岐村辖港岐自然村;观里村辖观里、红桥下、山坪、油坊自然村;厝坪村辖厝坪、樟坂店自然村;牛柏洋村辖牛柏洋、何亨、洋中、南山、下横头自然村;甘坪村辖甘坪自然村;甘江村辖甘江、亭江自然村;外塘村辖外塘自然村;上塘村辖上塘、上厝、八斗头、洋头里自然村;港边村辖港边自然村;边洋村辖过洋、石壁头、笊篱壑、猴池、野马壑、岔栋自然村;岭尾村辖岭尾、新厝、洋溪里、半岭、大坪中、虎头冈、樟加洋、梅梅洞自然村;南塘村辖南塘、温厝、高厝、郑家塘自然村;大车村辖大车、里厝自然村;国泽村辖国泽、林厝里、南洋自然村;春雷云村辖春雷云、白云庵、春木洋、虎岩冈自然村;牛家洋村辖牛家洋、虎岩、马槽自然村;奎聚村辖奎聚、鼻头厝自然村;湄洋村辖前溪、坑边、冈后、长门山、王家山、清水壑自然村;英岐村辖英岐楼、王厝、李厝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