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窑镇地图
干窑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2002年外贸出口5.03亿元,财政总收入5500万元,在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一等奖,浙江省百强乡镇中排名64位,居嘉兴市第一位,是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浙江省卫生镇、嘉兴市文明镇、镇党委保持“市‘六好’乡镇党委”称号。耕地面积35991亩,水田35524亩,淡水养殖面积1022亩,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大棚蔬菜、蘑菇、草莓、肉鸭、水产为特色的新型种养业格局,年粮食总产量15578吨,淡水水产品1735吨,蘑菇2304吨,肉鸭270万羽,出栏肉猪45482头。农业总产值1.8亿元。水利基础设施有10大圩区,外港圩岸56千米,防洪水闸齐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势头强劲。现有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以木业、电子、机械轴承、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双飞轴承、金泉木业、经纬办公、汇东电子、三力轴承、日安木业、三林木业等企业在县内外享有盛誉。招商引资工作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0775万元,其中工业66216万元,农业9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3元。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3099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幼儿园11所(含村办托儿所),有镇卫生院、文化站、敬老院等文化卫生设施。2000年投资160多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有线电视安装1700余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47.39部,农民饮用自来水率达99%。经济发展
干窑镇地处浙北嘉善县中部,紧邻县城魏塘。全镇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5万人。交通便捷,距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铁路、320国道均约4公里。建设中申嘉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距上海90公里,西至杭州100公里,北接苏州9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水网交织,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明清时期多产“京砖”,瓦当文化灿烂,史称“千窑之镇”。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外贸出口7.6亿元,财政总收入54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455元。两次跻身浙江省“经济百强镇”行列,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省级卫生镇、市级文明镇、嘉兴市“招商引资”十强镇。先后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原省委书记张德江,现省委书记习近平,原省长柴松岳,省政协主席刘枫等领导及印尼总统梅加华蒂的丈夫陶菲克先生等嘉宾来干窑镇调研考察,为干窑镇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开放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县内开放型经济强镇,先进制造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投入发展,改革调整,扶优扶强,现有大小工业企业7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人。工业经济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木业、电子电声、五金机械(轴承)、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全镇现有木业企业80多家,规模最大的是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浙江金泉木业,木业形成了旋切――刨切――贴面――胶合产业链,主要产品有普通板、贴面板、多层板、花色板,木业年产60万立方米,占嘉善木业产量五分之一。电子企业20多家,规模最大的嘉兴汇东电子公司,生产多层电子线路板,电子业年产值7亿元。上述四大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55%。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46.2亿元,工业增加值9.2亿元,实现利税2亿多元,完成技改投入财务数3.8亿元。全镇招商引资工作通过以优引外、以外引外,以诚引资,取得明显成效。自92年引进首家“三资”企业以来,已引进新办“三资”企业46家,合同利用外资2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多万美元,为干窑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极大活力。干窑镇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小乡镇逐步发展成为初步工业化的经济强镇,走出了一条以优引外,以外引外,具有“朋友经济”显著特色的发展之路。农业经济通过积极调整、引导示范,效益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大棚瓜菜、草莓、蘑菇、肉鸭等主导产业。2003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3.17万亩,经济作物复种面积4.1万亩,其中大棚设施栽培5400亩,蘑菇复种面积480万平方尺,肉鸭出栏280万羽。全年粮经复种面积7.4万亩,复种指数207,农业总产值1.8亿元。同时“干窑大米”、“范泾草莓”、“金盛肉鸭”等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有较高的影响力。城镇建设按照县城“一心四点”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着力塑造县内第三大镇新形象。面对新机遇和新的挑战,干窑镇将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开放兴镇、产业强镇、生态立镇”发展路子,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抓住长三角大开放大开发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一号工程(招商引资)”和“百姓致富工程”,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推进现代化,着力建设“工业强镇、特色农业重镇、现代化卫星镇”,全面推进全镇现代化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大事记
1981年,集镇居民饮用自来水,至1997年全镇各村普及自来水,饮用率95%以上,覆盖率100%;1981年,被省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86年5月,从镇企利润中抽出12万元支持发展农业,成立镇农业发展基金会,为全省首家。1987年9月,嘉兴市第一家村级合作基金会——治本村农村合作基金会成立,筹措资金11.078万元,用于扶持该村农业发展;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基础教育先进镇。1988年,投资2万元建成全县乡镇第一个标准灯光球场(沥青),内设700个座位的看台。1991~1994年,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建干窑万亩圩区、干范圩区。1992年,投资11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的干窑中学教学楼;建成镇有线电视台,至1996年与县光缆联网,共播出24套节目;投资116万元建成长550米、宽30米的叶新路;投资50万元开通程控电话,至1997年实现电话镇,现有电话2641门;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嘉兴威良胶带有限公司正式创办。1993年,投资47万元建造面积为24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1994年,全市第一家乡镇级律师事务所挂牌。1995年5月,省长万学远在市委书记王国平等陪同下视察干窑,并到叶福明田头了解早稻种植情况;建立三仙工业经济开发区,3家外资企业落户,并建立康民私营经济开发区。1996年,村级“金狮”集团公司成立;投资140万元,建筑面积1868平方米标准式新幼儿园落成,并投资25万元建成街心公园;9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有林、顾问邵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专门小组副组长陶西平等11人来我镇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指导。1997年,率先在全县建立镇科技发展基金,筹集资金5?1万元,并开通国际互联网;全镇所有行政村达到电器化合格村,农村线路整修改造完毕,变压器容量增加到100个千伏安。1998年7月,镇人民政府搬迁到闲置的厂房办公;10月,镇敬老院从红旗塘搬迁到原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前幢,后幢办公楼为“外来民工之家”;投资735万元的窑洪公路通车;镇文化中心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相关内容
嘉善三仙外商投资区初具规模:嘉善三仙外商投资区水陆空交通便捷。东距上海98公里,西至杭州114公里,北接苏州96公里,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80公里,离上海港100公里,乍浦港35公里,距320国道、沪杭铁路4公里,沪杭甬高速公路7公里,沪杭甲级航道贯穿境内。邮电通信现代化、程控电话、光缆通信进入全国自动通讯网。区内现有22万伏和35万伏变电所各一座,装机容量6000千瓦火力发电厂一家,均并入华东电网,且有优质地下深井水厂一家。嘉善三仙外商投资区,规划总面积195.98公顷,23种地块已实现路、水、电、邮、管道蒸气五通一平,分二个区域开发。第一区域68.41公顷,内有三仙木业、日安木业、三力荣耀轴承、正盛塑料金属等三资企业18家。投资者主要来自台湾地区和美国、德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主要行业为木业、电子、机械、轴承等,区内有国内企业7家。在1997年底,已完成第一区域投资格局,第二区域开发正在蓬勃发展,投资1000万美元的浙江金泉木业有限公司和投资420万美元的浙江昶兴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动工兴建。外向型经济崛起: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努力探索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子,积极招商引资,使干窑外向经济不断发展、扩大。同时,大力开展优质服务,以外引外、以台引台,使外商更加热心投资干窑,并积极介绍亲朋好友来干窑投资落户。1998年,全镇外向型经济又有了新的局面,共洽谈项目10多个,已签约引进金泉木业、富善木业、正盛橡胶、卓世机械、茂霖木业等三资企业7家,协议利用外资2000多万美元。1998年,嘉兴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利用外资先进乡镇,获得县“三资金龙杯”金杯、“工业振兴杯”金杯、“外资创汇杯”银杯和工业经济一级强乡镇称号。
2家企业成立研究所:1998年5月,干窑镇在嘉善三力荣耀轴承有限公司建成嘉善滚针轴承研究所,又于7月在金狮集团成立嘉善金属办公家具研究所。研究所由高级工程师负责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和应用。研究所的成立,优点在于不断将研究开发的新产品直接投入生产。从而节省时间、减少费用,实现科研、生产集一体的功能。嘉善滚针轴承研究所的新产品TAW6045滚针轴承,在国际上也只有日本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嘉善金属办公家具研究所成立伊始,就着手研究,向嘉善县科委申报了二项专利产品。企业办研究所,是乡镇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一种探索,为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镇村企业办研究所在嘉兴地区也是绝无仅有。
2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嘉兴汇东电子有限公司和嘉善三力荣耀轴承有限公司,依靠自身素质的过硬,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奋斗,分别于1998年7月和11月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认证验收。公司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客户满意,经济效益不断上升。
江南瓦当文化陈列室:干窑窑业历史悠久,明万历《嘉善县志》载:“砖瓦出张泾汇者曰东窑,出干家窑者曰北窑”。清代晚期砖瓦产量与日俱增,民国初期窑业日趋繁荣发达,生产的砖瓦品种繁多。干窑民间收藏者董纪法,从1989年起,花了近8年时间深挖细找,反复考证,收集瓦当品种300多种,有海墁、京砖、夹铺头、顶龙、人九方、大反水、大印进、花边滴水、头统勾、头通鸡等。最早的藏品出自明代,最重一件藏品达50公斤多,最小一件只有200克。江南瓦当文化陈列室对研究装饰建民房和亭台楼阁及宗教、政治、人文历史有重大的影响,该陈列室于1998年展出,是江南唯一的私人藏室,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共青团苗圃实验基地初见成效:一个以培养花卉苗木为主,种植果蔬为辅,80亩土地规模的镇共青团苗圃实验基地在大同村建成。1998年,投入资金20多万元,建造生产房4间,购置钢管大棚10只,毛竹大棚8只,将种植花卉苗木15亩的土地用围墙围住。经镇团委和场长张正光的综合规划,引种国内外优质的观赏植物品种48个和F—1代杂交的花卉品种10个及果蔬优特品种,种植露地花卉苗木15亩,大棚花卉1亩,大棚洋香瓜10亩,大棚划莓8亩和其他果蔬40多亩,采用电热丝架热及温控装置进行大棚育苗,引进节水灌溉技术——滴灌,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全年实现总产值26万元。共青团苗圃基地在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一些农民上门请教,基地还提供优质低价的种苗,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优高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成为嘉善花卉市场的“领头雁”。1998年,基地被团县委列为县级共青团示范基地,县科协列为县级“金桥工程”项目。张正光被授予市级“十佳”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和推荐为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协会常务理事。
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新辟的叶新路商业街基本形成,高楼耸立,住宅小区发展迅速。1998年,新建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投资57.5万元。道路拓宽,纵横交叉,路面硬化5568平方米,投资39万元。新城区面貌一年一变样。同时,对旧城区进行不断改造,以市河为中心两旁整修,使古老的窑乡保持古老特色。
一方名产——京砖:京砖俗称方砖,是江泾村的祖传副业产品。据传,明朝时吕家已生产有“明富”字号的京砖,随后又有邵家、陆家联合制作“定超”京砖。京砖一般为皇宫、寺庙或民间厅堂铺地之物,沿至今日,凡修葺古典园林建筑,仍非此莫属。上海豫园的“京砖之王”,即为江泾村邵家所制新品。
一方名村——干窑村:嘉兴市经济百强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干窑村,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8692万元,村可支配资金91.7万元,村集体总资产达到2147万元,人均收入4782元。为形成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能力,于1996年重组资产,建立村级集团企业——嘉善金狮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资产1037万元。依靠科技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全县首家村级研究所——嘉善金属办公家具研究所,实行科研与生产一体化,拥有二个品牌产品,“江南”牌文件柜、“金狮”牌保险箱、贮米柜荣获国家级专利产品。投入21.5万元,改造地下水泥渠道5600米,机埠3座,完成万亩圩区段1088米的块石护岸,新建改建机耕道路2000米;投入15.2万元,修筑水泥路面6200米,使全村路面硬化率达100%;投入24.5万元,新建和改建6个项目卫生设施,全村卫生环境达到省级卫生村标准,全村无害化达标率100%;投入4.6万元使户户吃上自来水;投入4.2万元开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投入8.7万元进行电话村建设,农户电话安装率达到85%以上。同时搞好社会福利事业,村里出钱给村民投保疾病保险,实行独生子女学杂费全部报销,对老党员、老干部实行党龄补贴和老干部津贴,对60岁以上农民年终发放慰问品等。1998年,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消逝的特产——人物云片糕:干窑黄永昌茶食店,民国9年(1920)创办。店主黄永济得其祖传,独家生产人物云片糕,令人叹为糕中精品。其配料及制作方法独特,刀工讲究,其糕片薄如纸张。在每一糕片上都以各色糖瓜嵌出“和合三仙”、“刘海要金钱”和“百年好合”、“福寿双全”等图画及字句,色彩鲜艳,人物亦维妙维肖,神态各异,生动逼真。乡里用此糕来作定亲、结婚、寿辰等喜庆礼品,放上“讨口彩”(即吉祥语言)的人物云片以示敬颂之情。别处无法仿制,远销江苏、上海、北京各地,名闻一时。民国30年(1941),黄永昌茶食店歇业,因后继无人,制作工艺从此失传。
1998年镇集体荣誉录: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省爱卫会授予浙江省卫生镇;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嘉兴市文明城镇;市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杯”银杯和利用外资先进乡镇;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乡镇和一级强乡镇;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希望杯”金杯、“工业振兴杯”金杯、“三资金龙杯”金杯、“农村小康杯”金杯、“外资创汇杯”银杯、“科技希望杯”银杯、“社会安定杯”银杯、“精神文明新风杯”铜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