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塍镇地图
高塍镇相关地区地图:
环保技术
高塍的科技发展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环保(产业)之乡”的崛起同步。80年代起,全镇各项科技经费投入累计1.54亿元,先后开发新产品1600多个,技改项目50多个,引进进口先进设备14套(台)。全镇列入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的国家级项目有13个,省级项目24个;列为省级新产品、重点新产品的有59个,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的有159个;共有100多个产品获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奖。高塍1993年被省科委确定为星火技术密集区,1995年被评为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江苏鹏鹞集团有限公司、华都绿色工程集团、江苏凯凯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被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有江苏赛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先后被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全镇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其中高、中职称294人。全镇有关企业办有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45个,聘有包括高级工程师54人在内的各类高新技术人才86人。
历史沿革
高塍人文荟萃,历代人才辈出。自宋至明清,计状元1人,进士67人,并曾有人位列九卿。现代出有蒋南翔、虞兆中分任清华大学校长(并先后任高教部长、教育部长)、台湾大学校长,一街双星光耀海峡两岸教坛的佳话。高塍籍副处级以上的党政军干部和副高级职称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总数逾6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有12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19人。近年来,各项社会事业生机勃勃,全镇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荣获“江苏省星火技术密集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和“江苏省文明卫生镇”、“无锡市信用镇”等称号。
产值
高塍镇是宜兴市的经济强镇和工业重镇。2007年,高塍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农业总产值3亿元;高塍镇工业应税销售达到17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5亿元,完成工业利润11亿元。高塍镇现有工业企业800余家,主要以环保设备制造、电线电缆、橡塑、化工、纺织、服装、电子、建材等行业为主,并形成了产业集群和规模优势,其中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宜兴市鹏鹞环保有限公司已在新加坡主板成功上市。高塍是中国闻名的“环保之乡”,为“江苏省环保产业集群区”和“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高塍镇现有环保设备制造企业600多家,产品多达200多个系列1600余种规格,已占国内8%的市场份额,并远销美国、东南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总投资达6亿多元的“中国(宜兴)国际环保科技数码港”项目建设已于2008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
气候产业
高塍镇紧邻滆湖,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高塍镇有耕地面积6.5万亩,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并形成了水产特种养殖、特禽养殖、果品、名特优反季节大棚蔬菜、经济林木等10多个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高塍镇有鱼塘养殖面积3.9万亩、滆湖围网养殖面积7千亩,主产淡水鱼、螃蟹等,其中滆湖螃蟹是省级无公害农产品。
工业发展
高塍镇在外商投资工业集中区、桃园工业集中区已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高塍镇集中区中心区建设,加速打造腾飞发展新平台。专门请苏州科技学院规划设计研究所高起点设计,高水平推进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集中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地平整等,依法拆迁了6万多平方米的房屋,把位于东部的外商投资工业集中区、中部的中心区和西部的桃园工业集中区连成一片,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集聚效应得到有效放大。工业集中区成功引进注册资本均超千万美元的凯普电子、罗普阀业等一批基地型、规模型外资项目,新增入区企业50多家,累计达到120家,集中区产出规模已占高塍镇经济总量的90%以上。伴随着投资创业综合环境的日益优化,坚持以调优调强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扩大有效投入为主抓手,成为高塍镇企业、尤其是规模骨干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自觉行动。作为电线电缆行业“领军企业”的远东集团,在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国内领先的高科技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企业已实现应税销售70.06亿元,同比增长83.56%,全年集团营业性收入将突破百亿元,成为宜兴市首家“百亿强企”。高塍镇以远东集团为龙头的电线电缆,以鹏鹞、华都、博大等为龙头的环保,以申利化工、运通实业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以雨豪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日益凸现,规模经济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已提升到95%左右。
悠久历史
高塍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为吴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阳羡县,西晋永嘉四年(310)属义兴郡阳羡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宜兴县滆湖乡、成任乡一部,明、清分属宜兴县万二区、成任区和万金乡、成任乡,清末宣统三年(1911)为宜兴县四镇之一,民国元年为宜兴县七市之一,民国18年为宜兴县十三区,民国23年域内高塍乡、赋村乡、雅乐乡、亳邱乡、湖陵乡、胥井乡、高遥乡、鲍庄乡同属宜兴县第三区,民国35年域内为集善乡一部和高塍镇、复兴乡,1950年设高塍镇、高遥乡、赋村乡,1954年增设滆南乡,1957年合并称高塍乡,1988年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