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淮安市地图 > 洪泽县地图 >
共和镇地图
共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5、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

基本概况:共和镇全镇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0.3公里,总面积86.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北纬33°18′,东经118°5′。现有社会人口26000人,6252户人。辖9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162个村(居)民小组,耕地面积47921亩。国内生产总值1811万元,财政收入7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被省评为普法先进乡镇,被省农林厅授予“绿色乡镇”称号。
工业经济,工业企业92个,从业人员1274人,工业技改投入13354万元,工业入库税金197万元,举能大米、大丰拖斗获得“国家知名品牌”称号。
农业经济,优质稻米种植37800亩,种植绿色蔬菜6211亩,产量7453吨;家禽饲养量250万只,其中洪泽湖四季鹅130万只,年保种鹅13000只;桑园面积5000亩,蚕茧年产量550吨;成片造林537亩,育苗120亩,标准农田林网10000亩;举办劳动技能培训19期10600人次,劳务输出10562人,其中成建制输出350人。

城镇建设

共和镇是江门地区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试点镇。曾获评江门市"五邑"杯小城镇达标建设一等奖和省卫生先进镇。镇内基础设施完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互联网信息传输方便,当地各类银行可提供外向兑换、直汇等服务。公共服务设施齐备,治安稳定,秩序良好,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污染少。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蓬勃开展。建有占地1万多平方米、投资1400万元的大型农贸市场,总投资500万元的镇级图书馆;占地75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镇中心小学被列为全省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示范项目;针对不同消费群兴建高档次休闲度假别墅区、高尚住宅小区及员工新村等房产项目。共和属于低丘陵地区,自然景观丰富,环境优美,主要历史文化古迹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凹关帝庙及大凹古樟树,旅游资源有首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鹤山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共和第三产业建设的亮点。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2所,中心幼儿园2所,卫生院(站)14间,文化、娱乐、福利设施一应俱全。在建的有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观光大型旅游娱乐项目。

大凹关帝庙

鹤山境内曾有20余座关帝庙,目前保存尚好的只有共和大凹村的一座。它是清光绪丙申年(公元1896年)由当地绅民集资在旧庙基础上重建,并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修葺过的。庙宇包括主座、左右青云巷及左右厢房,面积357平方米。其营造法式与佛山祖庙相仿,体现清代后期岭南庙宇的建筑特点。这座小小的关帝庙汇集着建筑、雕塑、书法、楹联、图书等艺术,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1994年,市人民政府把它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概况

共和镇工业从90年代中期起步并快速发展,几年来全镇初步形成以电子灯饰、汽配、五金、制衣为支柱,资金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结合的工业发展格局。共和镇以市创建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契机,致力于打造电子产业基地,已引进银雨灯饰有限公司、通天光电有限公司、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香港世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世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电子类生产企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及企业群体。目前已开发的工业区内共有外资、民营企业8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民资超过20亿元。

交通建设

共和镇地处交通咽喉要塞,是江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佛开高速公路和江鹤公路(广珠高速公路路段)纵横交汇于镇内,与具欧陆风格的江鹤一级公路、325国道等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从共和至广州、珠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方便快捷。靠近江门高沙港、新会天马港和鹤山港等几个港口,均仅需半小时车程可直达。每天有大量的豪华客车、货柜车、货柜船、散装货船和高速双体客轮穿梭于港澳和鹤山之间。

农业概况

共和镇农业种养历史悠久,是江门市、鹤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传统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蔬菜标志认证,“三瓜两豆”远近驰名,“共裕”牌粉葛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常年蔬菜复种面积达2万亩。建有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大棚良种蔬菜示范基地、共和蔬菜交易中心、现代农业公司、鸵鸟养殖场和梅花鹿养殖场、优质果菜场基地等现代农业项目。共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江门市级星火培训基地,迄今共有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交通、土地资源、劳动力、政策等优势使共和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宝地。镇内有面积几千亩连片的东、西两大工业开发区,分别位于高速公路立交口和一级公路旁,大量的土地可转让、出售和合作。镇内拥有一批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适销对路、管理科学规范、前景较好的外向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汽配五金、电子灯饰、制衣玩具为支柱,资金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的工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