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山镇地图
工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该镇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引下,始终把握“发展是硬道理,一切为了发展”这个理念,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大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对该镇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进行改造、投入,力争做大做强做活。在工业上,该镇不断涌现南陵近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铁公司、铜辉石料、戴汇铜场等规模以上加工开采工业企业,年纳税达10万余元。在农业特色产业上,尤其为千亩烟草基地、经果林基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
自然资源
工山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4200公顷,适宜种植多种经济农作物,主要有优质米、油料、棉花等,山场面积5500公顷,森林覆盖率30%,主要有杉木、外松、稀有珍贵树种楠木,境内拥有芜湖市最大淡水库-石峰水库,另有2个小(I)型水库,10个小(II)型水库,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蓄量大、品位高。主要有金、铜、铁、碳酸钙、方解石等,有30家铜铁开采企业,年开采量达35万吨,7家选矿加工企业。工矿企业占全市三分之二强。工山正将南铜路沿线打造成县矿产品加工区,逐渐形成矿业品加工走廊。工山镇地处内陆,山高峰巅、四季积雪、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年平均气温6.5℃,属中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特征。但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33.9千卡/平方厘米。水文具有典型干旱大陆性水文特征,平均年降水量西北部为220.3毫米,中部为162.8毫米,东部为112.4毫米,虽然降水量不多,但有雪水补给,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由于热量资源较缺,不能生长喜温作物,只能生长耐寒作物。工山镇矿产资源丰富,便于开采。金属矿主要有铁、铜、金、铅锌,非金属主要有煤、石油、磷、陶土、天青石、石膏等,其中储量较多的是煤、铁、石膏。截止2004年底,工山镇共有34家矿山企业。
区位交通
该镇离南陵县县城8公里,西距铜陵市45公里,北距芜湖市50公里,南距九华山100公里,黄山180公里,320省道、216省道贯穿境内,318、205国道邻境而过,交通便捷。
人文文化
该镇境内乌霞公园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素有“九华再现、黄山宿影”之美称,园内有“八仙聚会、大象迎宾、犀牛望月、金鸡报晓”诸多自然景观,载入《中国名胜辞典》之中。北宋时期林学家陈居在洞中所著《桐谱》一书,是我国乃至世界研究泡桐的最早专著,境内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古铜矿冶炼遗址,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寺庙——乌霞寺庙等。随着不断开发,该镇旅游资源初具规模,逐步形成“工山一日游”旅游格局。
矿产资源
该镇现有企业59家,其中矿山开采企业35家,井采金属矿山30家(含5家坑探企业),选矿企业9家,其它矿业加工企业4家,现年开采量为102万吨,开采企业中规模较大的有鑫城矿业、铜铁矿业、近山矿业等。其中鑫城矿业采矿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可望在明年3月份出矿,该矿为全市已在开采的最大的金属矿山,已探矿面积1.17平方公里,金属储量达1.1万吨,尚有约8.73平方公里正在勘探,铜铁、近山两家均已顺利开采。在矿业加工方面主要有氧化铜矿石加工成电子级氧化铜项目、铁矿石加工至铸造项目、尾砂加工成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和年产100万吨近山水泥磨站等,年产100万吨近山水泥磨站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余项目均已建成投产。目前该镇所有的开采均为浅表部开采,深部矿体正在勘探,其中发展潜力较大的有: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812队在该镇姚家岭地区的勘探,经过三年的钻探发现,矿床内铜铅锌矿床体主要呈透镜状和脉状。现已探明矿带长约1500余米,宽300-500米。在控制的三条剖面中发现铜、铅锌、金、硫等矿体共38个,其中铜矿体9个,铅锌矿体19个,硫矿体9个,金矿体1个。铅锌平均品位5.16%,铜1.30%,已探明累计资源储量达40万吨,并伴生较高品位的金银。现该探矿范围4.2平方公里尚在继续勘探之中,并可望将探矿范围发展至8.9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安徽省地质勘查院又对姚家岭以西6.4平方公里朱家冲探矿权进行勘探,专家们根据已探明的有关数据分析,该处金属储量有望突破10万吨,主要金属为铜、金等。以丰富的资源为支撑,该镇紧紧围绕“矿业立镇,工业兴镇”的战略,正将南铜路沿线打造成县矿产品加工区,逐渐形成矿产品加工集中区。
旅游
工山镇的南铜公路北面是乌霞公园,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素有“九华再现、黄山宿影”之美称,园内有“八仙聚会、吉象迎宾、犀牛望月、金鸡报晓”诸多自然景观,载入《中国名胜辞典》之中。北宋时期林学家陈翥在洞中所著《桐谱》一书,是中国乃至世界研究桐树的最早林业专著,境内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古铜矿冶炼遗址,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寺庙——乌霞寺庙等。近年来,景区随着不断开发,正初具规模,逐步形成“工山一日游”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