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镇地图
官渡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方向
官渡镇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五个三”发展举措:一是“三个突破”:即场镇建设有新的突破,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发展有零的突破,土地集约化经营有较大的突破;二是“三个加快”,即:加快新农村示范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三是“三个建立”,即:建立运输专业合作社,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四是“三个增加”,即:增加农民耕地占有量,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劳务输出;五是“三个消除”,即:消除移民“零就业”家庭,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零转移”家庭,消除农村势群众体“零保障”家庭。党政领导班子一班人正团结带领导全镇干部群众,努力构建绿色、人文、靓丽、和谐官渡而奋斗。
自然资源
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素有四川第二高峰的“花萼山”另外还有美妙神奇,幽深迷人的官渡溶洞;有地势险峻,植被茂盛,景色宜人的项家洞风景区;有树林葱郁,靠近城镇的森林公园。
历史沿革
官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官渡古名为细草岗,因传说古时有一官员在此买船设渡口方便百姓过河,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便把渡口改称官渡,并引申为地名沿用至今。历史长河,悠悠岁月,在官渡这片热土上贤才良将辈出,斐声海内外,如明朝抗倭名将吴广(与陈嶙同一时期,官渡坪田人)。而现入籍美国、著名油画作家涂志伟先生便是官渡六里人。
文化教育
辖区内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435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2167人,中心幼儿园3所,私立幼儿园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2006年新建宣传文化站1个,室内设施设备齐全,室外篮球场、健身场、电影院齐备,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医院3所,自来水厂2个,变电站1个,工商、公安、银行等职能部门服务体系健全。
基础建设
官渡集镇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在“拉通瑶湾街,搬走将军岭,填平低洼地,开发河西区,连接桥港村”的过程中,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的投入,提高了对集镇市场运作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了官渡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中心镇地位的确立,给集镇向小城市跨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华东科技大学设计的官渡镇2001—2002年山水型小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集镇建设在改造城区的同时,实施“河西开发战略”,湘赣大道一期工程已按照通过。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启动,全镇上下正掀起小城市建设的新高潮。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5689男8472女7217家庭户户数3750家庭户总人口(总)15313家庭户男8213家庭户女71000-14岁(总)36250-14岁男18460-14岁女177915-64岁(总)1072715-64岁男593115-64岁女479665岁及以上(总)133765岁及以上男69565岁及以上女64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413
建设
为挖掘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00年,昆明市政府把官渡镇定为全市20个明星小城镇建设工程之一。特别是官渡古镇修复和建设被列为昆明实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标志性工程。官渡区委、区政府决定以恢复官渡古镇风貌为核心,寻找城乡经济结合点,培育商贸旅游产业经济,精心打造云南文化特色镇。2001年4月,官渡古镇恢复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工程完成规划面积2035公顷,总投入达9000多万元。2002年7月,首先成功地将地基下沉的金刚塔顶升2.6米。此后又完成了妙湛寺建筑群、法定寺建筑群、文明阁建筑群、土主庙、观音寺、上下阁楼、广济寺、妙湛寺东西塔、金刚塔广场、牌坊等工程的修复。另外,还新建公共绿地3000多平方米,建成广场面积6000余平方米。2002年11月,建成了123米的青石板仿古大街,在道路两旁还建成了古香古色的仿古商铺14幢,建筑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官渡古镇修复重建,历史风貌大放异彩,大量市民和旅游观光者蜂拥而至。每逢双休日到古镇参观者达四五千人,2003年“十一”黄金周更是达到了数万人。人流潮带动了投资潮,以餐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古镇周边农户有的经营豌豆粉、饵(饣夬)、粑粑等特色小吃,有的从事运输业,还有的租下门面销售旅游商品、农民书画等。两年间,古镇从事餐饮、农家乐等服务业的经营者有100余户。此外,旅游产品加工、园林园艺、观光农业、设施农业投资者也纷至沓来,广福路两旁的地价因此纷纷上扬,地租由两年前的每亩1000元,上涨到现在的5000元左右。昆明锦绣绿色种业公司投入400万元,租下110亩土地开发蔬菜新品种制种技术,带动百余户农民搞起了设施农业,形成观光农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