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地图
古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五代时在此筑城,名“古城寨”。1949年设第十三区,1956年改古城区,1960年改古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
历史
古城镇,建国前属富川县为古城乡,1950年冬以前属富川县第一区古城乡;1950年冬以后属富川县为第二区;1952年属富钟县为第十区,1957年撤区并乡属富钟县为古城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英雄公社;1960年改称为古城公社;1961年下半年属县为古城公社;1962年下半年改为公社;1984年改为乡,1990年与莲山分离;乡政府驻设在横山街,2003年改为古城镇.
管辖社区、村、煤矿
1个社区:樊马社区,7个村:古绳村、江李村、邹王村、余联村、毛圩村、大赵村、赵楼村,1个煤矿:刘庄煤矿
沿革
1953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付庄乡并入。1997年,全镇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
位置
古城镇在富川城东南部,北靠进富利乡,南接莲山镇,西临龟石水库,柳家和富阳乡.
悠久历史
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古城集,古城集历史悠久。西汉时为思善侯国国都,东汉时为思善肥城(《三国志》载):“王莽改城父置”。年代之久古,距今约2000年,有“千年文明古城”之美称,也有“夜转亳州”一说,据说现在的亳州市城区原先在古城这个地方。并无考证。古往今来,这里又为精英良才用武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清代为捻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共涡亳县委和一中共鹿亳县委均设立于此。解放后,曾先后多次在此设区政府、公社、乡。1992年撤区并乡后,更名为古城镇。也是亳州辖区南部最大的镇。
薄荷之乡
古城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大镇。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其中小麦年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80%以上,平均单产突破400公斤大关,总产2。4万吨以上。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药材、薄荷、瓜菜,其中的种植棉花1万亩以上,药材8000余亩,薄荷1.2万亩以上,年产薄荷油150余吨,被称为"薄荷之乡"。如“家家种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