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坡镇地图
马坡镇相关地区地图:
环境交通
马坡镇位于铜山县西北部。西部、北部与沛县接壤;东靠微山湖。镇驻地地理坐标东经117°3′45",北纬34°1′21"。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在33—36米之间。全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马坡、瓦矿、和畅、大新庄、蒋楼、丁集、王堂、十段、姜站、九段、前八段、后八段),52个自然村。总人口47000余人,可耕地面积40000公顷。马坡镇属平原地区,地表土质有三种:自西向东分别为沙土、壤土和淤土。马坡镇水陆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在东部穿境而过。傍靠京杭大运河有前八段、河涯、代海三个运输码头。境内纵向有柳马公路和郑马路;横向有河(涯)—马(坡)—张(庄镇)公路,联接京杭大运河和徐屯铁路、徐沛公路。上述三条镇内公路为水泥和柏油路面。镇村公路为石子路。境内有马坡、前八段两个汽车站,客运线路四条。平均日客周转量1600人次。名村简介
靖东村坐落在陆川县马坡镇的北部,距二级公路2公里多,全村有48个村民小组,1576户,总人口7752人,其中党员71人,总耕地面积10172亩,其中坡地6790亩,水田3382亩,2005年末村内农民收入均纯收入3120元。近年来,靖东村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通过外出办企业劳动致富后,率先于2004年底开始了新农村村容村貌建设工作,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后,群众建设热情更高涨。靖东村的群众勤劳智慧,村民群众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生产,农业方面以优质谷、糖蔗种植为主,其他作物为辅,其中糖蔗种植1200多亩,年创收210万元以上;在村内有养鸡场12个(其中万羽以上2个),小型养猪场3个,副食品加工厂3个,在工业方面,村内有投资3000万元占地40多亩专业生产自行车、汽车轮胎的橡胶制品厂1个,容纳300多人就业的石场1个。2000多名劳动力到外地办企业、打工,在广州、深圳、南宁、昆明兴办企业成功创业,为周边村镇群众外出创业带了好头。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楼房,100%的家庭有电视机。村内95%以上群众拥有手机、固定电话,有货车120台,小车160多辆,村内修通了环村水泥路,交通便利,群众生活宽裕。靖东村民风纯朴,村民一直和睦相处,代代相传的乡规民约一直有效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他们勤劳善良、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强,很少发生赌博、斗殴、偷盗、吸毒和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靖东人求知奋进,清嘉庆5年(1800年)胡姓一人获广西举人“文魁”称号,道光8年(1828年)中两榜进士,2003年出了一名广西“十运会”女子摔跤46公斤级冠军。近年来,每年考上区内外大中专院校学生20多名。优良的读书传统一直保持至今。2004年底,靖东村外出经商打工的人回到家乡,带回金钱、技术的同时,也带回了新想法、新观念,他们萌发了改变村容村貌的念头,并立即付诸实施。由外出经商的年轻人带头捐款57万元,修通了530多米长的霞地坡村民小组水泥环组公路,建好一个舞台、篮球场,将村里的两口池塘进行整治,修建成养鱼、休闲的景观,把池塘周围建成绿化带,池塘中央建两个休闲、纳凉的小凉亭,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各业经济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形成南林北果、东渔西菜的格局。微山湖产出的优质无公害米深得大众喜爱;瓦矿村、和畅村建成万亩特种蔬菜种植示范区;后八段村建成千亩优质冬雪蜜桃果林示范区;以九段村为核心建成万亩青虾、河蟹水产养殖示范区;以大新庄村为核心的畜禽生产加工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发展较快,镇内有省级前八段实业集团,下辖三个玻璃瓶厂,瓶盖厂、模具厂、化工厂;镇办工业有化工厂、农具厂;村办厂有后八段轻丽强板厂、九段高频焊管厂和杜沟编织袋厂等。马坡建管站1994年晋级为铜山县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现有办事处8个,建筑工人近万人。施工阵地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所承建工程全优率在97%以上。荣获省颁发的“建筑之乡”称号。第三产业有较快发展,贸工农一体化建设得到加强。境内有马坡湖产品批发市场、前八段农贸市场和马坡矿市场。湖产品、土产品、畜牧产品和日用百货供应充足品种齐全,日贸易额近200万元。基本内容
镇情概况,梁山泊和祝英台的故乡马坡镇位于山东省微山县的北端,东临邹城,西邻任城,地处县市区的"金三角"地带。距济宁市区,兖矿矿区,邹城电厂均半小时的里程,104国道贯穿全镇,白马河、泗河从东至西流过,交通便利。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共辖王庄、马坡、址坊、石里、西庄、朱集、姬堂和荆集8个管区,58个行政村,5.8万人口,7.3万亩耕地。农产品质优量大,有“微山粮仓”、“芦笋之乡”、“蔬菜瓜果之乡”、“梁祝故里”之美誉。2010年7月12日,马坡撤乡改镇。历史文物: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马坡是祝、马的故里,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马坡村,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济宁市邹县(今微山县)马坡有梁祝合葬墓,并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视济宁马坡时发现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旧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2003年10月27日,山东省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和微山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重修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的复出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女士,山东省民俗学会原会长李万鹏先生,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叶涛先生等专家学者参加了出土仪式。此碑的出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众多的国内新闻媒体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外国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梁祝墓碑碑文中有如下字样:“山伯别来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迤东。西庄富室马郎亲迎至期。”碑文中马郎即是指马文才,古代的西庄即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马坡村,在祝英台所在九曲村西南,经访查得知:九曲村现位于泗河南岸,济微公路西侧,因泗河从兖州至此有九处弯而得名,今已演变为东九、西九两个村庄。祝氏家族因避水灾,后迁至济宁市任城区岔河村。岔河村95%以上为祝姓,村中族人尊祝英台为其先祖,讳与马氏通婚,严禁村中演唱“梁祝”戏;梁氏从马坡附近西居村迁出后,定居于两城、南阳、梁岗广大地区。据梁姓人说,两城梁氏为其近支嫡传;西庄马郎,其后裔于明代从西庄迁出,即今日马坡之马氏。梁、祝、马三姓氏村居靠近,从九曲村距西庄四华里,西庄至马坡六华里,吴桥距九曲村仅有十华里。从九曲村赴峄山读书,过西庄、马坡、吴桥,入柳荫之乡,经古路口,两下店,登峄山是历史上的一条古道,梁祝二人柳荫驻足相会,实属自然。由此也可进一步推断梁祝“家”在济宁,在孟子故里邹县峄山读书是历史事实。
农林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显著,肥沃的土地是马坡镇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始终坚持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主要举措,目前,在大棚瓜菜供求平衡、效益徘徊甚至下滑的情况下,该镇的温室、大棚特色林果一枝独秀蹬上市场。大棚葡萄、温室雪桃、毛桃上市期比常规种植提前一个半月,价格提高了10多倍。马坡镇林业有着坚实基础。植树造林实行了规划、实施、建设管护三统一,把造林绿化与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整体效益不断膨胀。目前,全乡完善林网万余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6%,活立木220万株,蓄积15万立方,实现了大堤园林化,堤渠生态化。以世行二期项目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建成3250亩一方的方田,总面积5万亩。修建生产路44条,总长110公里,修建桥涵洞闸538座,新打机井105眼,配套高低压电力设施8.2公里,铺设PVC低压管道12000米,管灌、滴灌面积2200亩,完成林网4万亩,建成后的项目区基本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井房成排,沟渠相连,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业格局。一大批名、特、优蔬菜、林果在项目区安家,优质品种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民营经济:紧紧围绕近靠城区、矿区的地缘优势,立足传统的种、养、加工等优势项目,大力实施了“路域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一品兴一业、一业带一片”等一系列战略,积极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向种养、运输、商贸、加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和行业拓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渗透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在济微路沿线规划实施了马坡镇驻地6华里民营经济一条街,民营经济园区,拓建了马坡镇农贸市场,新建了荆集瓜菜专业批发市场,已初步形成餐饮、娱乐、家俱、建材、家电、装饰、装修、农机配件、机动车维修、小商品的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个体私营园区。成为特色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和商贸物品的流转中心。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立足当地传统优势加工项目,鼓励扶持“龙头”大户,带动了胡村锉刀、张庄地毯、泉上拖把、姬堂菜板、于庄扫帚、韩寨木业、河口钢木家俱等26个各有优势,各具特色专业村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芦笋是马坡乡的主导产品之一,种植历史长远。马坡镇按照“农牧富民、贸工强乡、科技兴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以高效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工业带动高效农业,农工联动、协调发展的路子。先后与济宁绿然罐头食品有限公司、食品行业全国闻名的福建漳洲经工贸公司签订联合加工协议。这两家公司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注册成立了济宁市立融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达到了4000吨,新开辟双孢菇、刀青豆等罐头加工生产线,拓建了蔬菜保鲜、冷藏恒温库,建成了集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冷藏、营销于一体,辐射面广、功能齐全的大型“农”字号龙头企业,并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种笋户签订产销合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建立起“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促市场、市场促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把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农户联系起来走向国内、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