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汉中市地图 > 西乡县地图 >
古城镇地图
古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城镇的资源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除优质小麦、优质面粉、棉花、烤烟、薄荷油之外,肉年产量5300吨,蛋年产量680吨,且质优价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0年以上,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均占有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古城镇将真正成为大京九线上的明星镇。

基层党建

以“三级联创”和“标兵工程”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三培两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村干部“三制”管理、中心户长党员化暨星级管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两述两测”等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和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积极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活动、“五送一建”关爱活动、党员标兵示范带动工程、党员帮带致富工程和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经济发展

古城镇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小麦、大豆、红芋、玉米,煤矿储存量高达15.6亿吨,1992年建立古城乡以来,全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先后修筑了一批主干道路连接着城镇和乡村,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广播电视通连千家万户。镇委、镇政府正带领全镇人民向着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古城镇地处阜淮铁路北侧,224省道东侧,距颍上火车站仅4.2公里,交通便捷、市场活跃。计划中的颍上至莲花寺的快速通道贯穿古城全境,古城将成为颍上北部主要的商业物流集散地。古城镇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刘庄煤矿移民安置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

薄荷之乡

古城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大镇。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其中小麦年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80%以上,平均单产突破400公斤大关,总产2。4万吨以上。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药材、薄荷、瓜菜,其中的种植棉花1万亩以上,药材8000余亩,薄荷1.2万亩以上,年产薄荷油150余吨,被称为"薄荷之乡"。如“家家种桑麻”。

悠久历史

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古城集,古城集历史悠久。西汉时为思善侯国国都,东汉时为思善肥城(《三国志》载):“王莽改城父置”。年代之久古,距今约2000年,有“千年文明古城”之美称,也有“夜转亳州”一说,据说现在的亳州市城区原先在古城这个地方。并无考证。古往今来,这里又为精英良才用武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清代为捻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共涡亳县委和一中共鹿亳县委均设立于此。解放后,曾先后多次在此设区政府、公社、乡。1992年撤区并乡后,更名为古城镇。也是亳州辖区南部最大的镇。

基本概况

古城镇属1996年撤区并乡新建制镇,行政区域为原二郎乡、三郎乡和原堰口镇的古城村、泾洋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位于210、316国道交汇处,距县城以东7公里,“十天”高速路贯穿东西,全镇总面积88.3平方公里,辖11个村,71个村民小组,现有5814户,20416人,总耕地面积18687亩,其中,水田10564亩,旱地7616亩,临时性耕地507亩。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茶叶、生猪、烤烟、林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716毫米,平均气温17℃,气候温和、湿润。全镇拥有中学一所,完全小学6所,卫生院1个,移动、联通、固话信号覆盖全镇,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是旅游、投资的理想场所。2008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503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01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