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镇地图
谷里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
1999年末,全镇49331人,其中回族等少数民族占10%。男女比例104:100。
特色产业
玻璃产业是谷里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谷里镇的优势产业。谷里镇党委、政府依托这个产业优势,发挥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硬环境,抓好软环境,培育活环境,做大做强玻璃产业。该镇倾力打造硬环境,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将城镇化与民营经济聚集区建设相结合。短短5年时间,城镇建设再上一个档次,被评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与此同时,规划建设的16平方公里的民营经济聚集区,区内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一亿多元,把聚集区建设成了绿色生态工业园、客商投资的新乐园,全镇包括玻璃玻纤企业在内民营企业已达到78家。“三环境”三位一体,培育了良好的投资创业乐土。玻璃产业迅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谷里镇支柱产业。其中泰山生力源玻璃有限公司年产玻璃制品10万吨,年产值1.8亿元,利税3600万元。山东升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年产玻璃制品16万吨,年产值2.4亿元,利税5000万元。山东兴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年产值4000万元,利税600万元。一业兴盛百业起,谷里镇玻璃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相关产业的振兴,全镇发展起与玻璃产品配套的企业30个,其中本地玻璃购销企业25个,周边乡镇及县市区定点收购玻璃的个体运输企业5个,年可实现经济效益数亿元。
基本介绍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谷里镇因夹谷会盟而史册留名,龟山因孔子登临而声名鹊起。李白、韩愈等诸多文化名人在谷里留下大量诗词歌赋。历史古镇谷里位于新泰市中部,自然面积98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人。辖区内煤、长石、铁矿石、石英砂等储量丰富;交通便利,津浦铁路磁莱支线贯穿东西并设站,京沪高速公路、蒙馆公路、牛石公路在镇驻地交汇,镇政府驻地距京沪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谷里镇近年来发展迅速,进入泰安经济20强乡镇,2001年以来获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泰安民营经济纳税先进乡镇、泰安文明信用乡镇等各种荣誉100多项。
气候
谷里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多云雾,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3.7℃。
建置区划
春秋时,鲁定公与齐景公在此会盟,史称“夹谷会盟”,后称此地为谷里。镇境,194)年为新泰县谷里区。1955年属新泰县第五区。1958年属宫里公社。1981年为新泰市宫里办事处谷里乡。1985年撤销办事处后,谷里乡属新泰市。1993年改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名。1999年,全镇辖北谷里、南谷里、大新兴、小新兴、宝泉、大尧沟、小尧沟、银河、徐家庄、山后村、东蒲、单家庄、南王、西蒲、泉子山、立庄、后麻峪、前麻峪、五龙、柘子沟、牛家枣林峪、于家枣林峪、白杨沟、桂花、华荣、店子、杏山峪、河东、前北佐、后北佐、岱家庄、华石桥、东南佐、西南佐、西朱、南朱、幸福庄、鲍家泉、东朱、东高乎、西高乎、北高平、高东、高西、高北、高南、胡家庄、老牛沟、大车峪、秦岭、小徐庄等51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001年合并后谷里镇下辖村:北谷里村、高平南村、于家枣林峪村、南朱村、白杨沟村、徐家庄村、华石桥村、小新兴村、银河圈村、前麻峪村、岱家庄村、幸福庄村、东蒲村、高东村、大车峪村、西朱村、河东村、泉子山村、高西村、柘子沟村、大尧沟村、单家庄村、小徐庄村、后北佐村、牛家枣林峪村、桂花庄村、前北佐村、鲍家泉村、大新兴村、北高平村、东朱村、华荣庄村、南王庄村、南谷里村、秦岭村、东高平村、老牛沟村、东南佐村、宝泉村、小尧沟村、山后沟村、立庄村、西南佐村、胡家庄村、后麻峪村、西高平村、西蒲村、杏山峪村、高北村、店子村、五龙村
自然状况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北部平原占总面积三分之一。海拔200-400米。年均降水718毫米。土壤以黄土为主,次为沙土。资源主要有煤、长石、石英砂等。人口1999年末,全镇49331人,其中回族等少数民族占10%。男女比例104:100。
社会事业发展
1999年,小学33所,在校生9580人;初中4所,在校生35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30人,中级97人。镇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78处,合作医疗普及率100%。全镇计划生育率99.8%,人口自然增长率3.58‰。敬老院1处,收养老人16名。享受五保人口占应享受的100%。坚定不移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2006年全镇共升入重点高中489人,职业高中253人,音体美特长生112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中学入学率达98%以上,升学率列全市第一名。中考综合评估连续4年名列新泰市第一,小学综合评估连续2年名列新泰市第一。2005年被评为泰安市教育强乡镇。谷里镇高度关注民生,将水、电、路、医、学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实现34个村通自来水,全镇绝大多数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建成卫生院综合病房楼。51个行政村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参合率达到98%,累计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200多万元。全镇26个村设立了定点卫生所,方便了群众报销医药费。完成敬老院公寓楼建设,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全镇全部低保户家庭、优抚对象、五保户免费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