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毕节地区地图 > 黔西县地图 >
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地图
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经济

概况:该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科技为先导,改革开放为动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坚持富民兴乡,全乡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全乡共完成国民生产总值92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98万元,占51%,农业产值842万元,占9%,其它业产值3660万元,占40%,人均完成7045元;完成财政税收619.5万元,人均474.4元,粮食产量5441吨,人均416.6公斤;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36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4800万元,占65%,农业及其它产业收入2560万元,占3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元,上述指标自2001年来连续三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逐渐调整。自2000年来,全乡累计退耕还林还牧还草7700多亩,实现了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全乡现有煤井13对,吸纳了全乡近3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由2000年前的不足百人增到现在的750多人,工业及其它业的产值由2000年前的不足60%增至现在的90%以上,实现了农业向工业和其它业的转换。全乡现有从业人员7624人,农业从业人员5069人,由2000年前的82%减少到现在的66.5%,工业及其它业人员2555人,由2000年前的18%增至现在的33.5%。
社会事业: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教育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到2003年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1所,在校中小学生达2595人,小学入学率达99.3%,中学入学率97.4%,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157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攻坚工作验收。在全乡从业人员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80人,占从业人数的3.7%。医药卫生方面,全乡现有医疗卫生院(点)18所,执业医生24人,病床位20个,完善了卫生防御体系,加大了监控机制,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不出乡。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优生优育风的形成。2003年,全乡计划生育率为99.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人口出现了低增长、高素质的良好势头。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2000年以来,各级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了对学校、卫生站所以及“三通”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三年来,共投入资金536万元,新修维修学校、卫生站(点)6所,新修维修村级公路37公里,架设高、低压电线路25公里,安装输水管道120公里,修建蓄水池26个,现全乡8个村,村村通电、通电话,村村有电视转播站(点),村村通公路、通邮,村村通自来水,全乡已普遍实现“三通”。市场繁荣、社会秩序良好。自200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招商引资不但招来了外地资本,同时也创造了金坡市场的繁荣。新的文化生活取代了过去的不良习俗,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刑事案件、社会治安案件逐年减少。2003年全乡发生刑事案件4起,治安案件5起,人民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2000年以来,全乡新增砖混结构住房面积18000m2,小汽车16辆,摩托车258辆,彩电、洗衣机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全乡现有小康村一个,小康农户345户。该乡已初步进入经济——人口——生态——教育——经济的良性循环状态。全乡人将继续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迈步前进,建设美丽的家园,创造辉煌的明天。

开发项目

旅游项目:金坡乡居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中心区,是目前已开放的主要旅游景点。在离杜鹃花景点约一公里的大坑洞内,各种石钟乳各具形态,巧夺天工,若经开发,极具观赏价值;在大坑洞南边约6公里,即是风景秀丽的附廓水库,如能在岸边垂钓,湖面荡舟,必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附廓水库——大坑洞——百里杜鹃的一路旅游中,还能领略到金坡苗、彝、满等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感到不虚此行。煤炭开采项目:金坡乡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储量达4.5亿吨,均为优质无烟煤,按金坡现有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足够开采数百年!黔西火电厂的兴建,野普公路的贯通,为金坡煤炭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发前景可观。

资源简介

特殊的地质构造,赋与了金坡丰富的自然资源。“鹃山煤海”绘构了金坡的自然概貌,展现了金坡的资源状况。勘查数据显示,该乡优质无烟煤储量达4.5亿吨之多,国家对矿井的进驻开发,构建了该乡在国家西部煤电开发中的初步框架。富含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地质板块和高湿的气候环境,酿造了特殊的立地和气候条件,为该乡杜鹃花的良好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条件。该乡地处中国百里杜鹃森林公园中心腹地,杜鹃花品种齐全,有百合、马缨、露珠、绣叶、团花、美容等19种,花色有深红、雪白、淡紫、淡绿、乳黄等,树形各异,俏秀多姿,花球玲珑,十分可爱。进入林区如入花海,但见千山铺锦,万簇争艳,色彩缤纷,绚丽非凡,倍感盎然生意,格外心旷神怡。可谓该乡永不褪色的品牌旅游资源;该乡溶洞发育完好,大坑洞即为精品之作,外洞奇险,内洞石钟乳形态万千,维妙维肖,每逢民间庙会时节,远近香客如织,人入洞中,无不惊叹大自然的天工巧作;东南边附廓水库岸掩垂柳,水卷漪波,与花海奇洞遥相呼应,加之该乡苗、彝、满等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情,造就了该乡一副精美的旅游画面,是游客的理想休闲去处。该乡资源丰富,乡内有宜牧草山草场5000余亩,有天麻、竹笋、香菇等野生植物资源,有铁、硅、磷、硫等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