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力保乡地图
好力保乡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大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农牧民的科技致富本领和农牧业生产和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教育“两基”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中小学分别达到了国家验收的二类和三类标准。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计生率和“三查”率均达100%。民政扶贫工作有条不紊。通过“一助一”结对子等措施,妥善解决了贫困人口种地难问题。加强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服务设施建设,狠抓医德、医风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治病难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拓展劳务输出渠道,现有劳务输出基地9个,共输出务工人员3205人,增加了农民收入。招商引资力度逐年加大,库存项目已达45个,引进区外资金比率逐年增加,为好力保乡经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深入实施了“三大工程”,全面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乡党委和九个党支部100%达到“五个好”标准;80%的村实现小康目标;90%的村干部家庭率先达到小康示范户标准;20%的相对贫困党员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为全乡的营造了舆论声势,烘托了良好舆论氛围,激发了全乡干部大干兴业的热情,扩大了好力保乡的知名度。
文明建设
以“讲文明、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乡、文明村、文明户、文明行业活动和科技普及活动,加大了对村屯整治力度,巩固了文明一条街创建成果,展示了好力保乡良好形象,提高了全民科技素质。切实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乡进程。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院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以及村民自治工作,提高政权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权力运用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增强了全体公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执行了信访工作司法所首接制,案件办结率达100%,彻底解决了影响社会稳定的林权和土地纠纷问题,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创建平安乡”活动深入开展,建立了警务室,构建了“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全乡社会稳定。几年来,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稳中求进,将得益于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取得的成果。
经济建设
加快推进“三化一扶”进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大农业内部降低一产比重,提升二产比重,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之路。稳定农业基础地位。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夯实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的能力。全乡共有灌溉井2800眼,其中机电井1010眼,电灌面积1400亩,达到30亩地1眼井的目标。成立了水稻种植协会,商品粮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2.5万亩,优质玉米7.5万亩,农牧民科技培训开展良好;农业科技园区100亩;年均实现种子包衣8万亩;落实领导示范田690亩。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以养猪协会和养牛协会为依托,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大鹅和特种养殖规模。到2005年末,畜牧业家畜总头数达到24.85万头只口,同比增长295.6%,其中生猪饲养量达到20.25万口;已建成生猪养殖小区4个,包括种猪繁育基地1个,自繁自育率达到47%;建牲畜棚圈22万平方米,青贮窖4200立方米,青贮饲料3.4万吨;新增奶牛363头,奶牛存栏数达664头。全乡形成农牧结合户340户,牲畜品种改良比重在92%以上,畜群品种有了质的提高。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加工业的兴起,保证了生猪发展所需饲料供应。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从油站至种子站的油路拓宽的路基工程,在好力保商业街两侧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商住两用楼7栋,为繁荣好力保乡市场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