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地图
合川区相关地区地图:
十、观光旅游
悠久的历史蕴育了灿烂的文化。合川有钓鱼城、涞滩古镇、双龙湖、云门山、水波洞、龙多山、古圣寺等8个对外开放景点,有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草街育才学校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重庆市唯一的“双国宝”钓鱼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距合川城区5公里,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之口,地势险绝而壮丽,宋代军事设施古城堡保存完好,名胜古迹众多,集雄、奇、险、秀、战、古、幽于一身;涞滩古镇与江苏周庄、云南丽江同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10大最美村镇之一,镇内“涞滩摩岩造像”(二佛寺)堪称宋代石刻艺术瑰宝,其附属物古瓮城、老街、明代石牌坊、清代舍利塔群、古戏楼等遍布其间;双龙湖风景区自然风光旖旎,历史遗存丰富,湖区水面达7000余亩,湖汊纵深曲折,水源充沛优良,沿岸绿树成荫;合川区级风景区云门山、水波洞、龙多山各具特色,草街古圣寺(陶行知育才学校旧址)已修葺一新,石泉度假村等农家乐置身田园,垂钓、品尝农家菜肴,其乐无穷。著名景点介绍
钓鱼城:
钓鱼城屹立在合川区东城区海拔标高391.22米的钓鱼山上。它是宋蒙(元)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场,1961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月12月再次由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城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之口,形势险绝壮丽。750多年前的南宋晚期,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余王介为抗击蒙军入侵,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冉进、冉璞兄弟的建议筑城钓鱼山,并徙合州及石照县治其上,屯兵积粮作为重庆屏障。从公元1243年1279年,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婴城因守,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元倾国之师,创造了守土抗占36年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取得了击毙蒙哥大汗元宪宗),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的辉煌胜利。钓鱼城由此以“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伟绩震惊了世界!,钓鱼城是改写世界中古历史的中外名城,是迄今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遗址。在钓鱼城2.5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内,现存有8公里城垣、8道城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暗道出口、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帅府、军营、较场、天池、泉眼、脑顶坪(蒙哥中炮伤外)等宋、元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址。还有唐代悬空卧佛、千佛石窟、弥勒站佛、和古遗址钓鱼台、800年古桂树、天泉洞、薄刀岭、三龟石、护国寺、忠义词、三圣岩、鱼城烟雨、鱼山八景等名胜古迹。钓鱼城是具有“战争、雄、险、奇、秀、幽、古”独特风貌的游览胜地。历代以来,无数名人豪士纷纷泼墨古战场,“歌大江东去,颂千古英雄”,为钓鱼城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在,钓鱼城不仅拥有文天祥、刘克庄、杨升庵、张佳胤、陈毅、郭沫若、周谷城、张爱萍、刘白羽等名家的吟咏,而且还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蒋中正(蒋介石)、何应钦、张治中等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摩崖题记。1987年4月22日,李鹏、邹家华同志在参观考察钓鱼城时,还欣然为钓鱼城题写了“横扫欧亚无敌手,一代骄子折钓鱼”和“万古千秋”的题词。1985年至今,钓鱼城已接待了200多万中外游客。钓鱼山地形独特,山下是天堑,山上是层峦迭障,鹅卵石成堆。山顶南面有一突兀的大石,相传沧海横流、洪水泛滥时期,有巨人站立石上,持长竿垂钓嘉陵中,得鱼以救民饥。这大石上至今还留有长1米的巨人足迹和插钓鱼竿的石孔,称这大石为“钓鱼台”。“钓鱼山”、“钓鱼城”均由此而得名。在十三世纪的历史上,蒙古汗国的军队是一支震撼世界的可怕力量,它三次西征,铁骑横扫,使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四十多个国家,在其铁蹄下残破,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罗马教皇曾惊呼道这是“上帝的罚罪之鞭”这只鞭不可一世,它指向那里,铁骑就打向那里,谁敢阻挡它,就“粉身碎骨,灰飞烟灭”。然而这一常胜之师,却阻挡在钓鱼城下,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对这小小的弹丸之地,却无可奈何,以致一败涂地,竟连蒙哥大汗和汪德臣等大将均受伤而死。“上帝之鞭折此城下”,而钓鱼城仍巍然屹立。
涞滩二佛寺:
二佛寺位于合川涞滩镇,为全国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川涞滩二佛,为全国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佛寺原名鹫峰禅寺,位于合川县涞滩乡渠江西崖鹫峰山上。建筑群披山带河,重峦叠翠,飞檐翘角,隐现于云烟之中,蔚为壮观。寺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建筑群有灵宫殿、天王殿、玉皇殿、韦驮殿、大雄殿、国母娘娘殿、观音殿;下部建筑只有二佛殿,全为摩崖造像区。上部寺院占地5346平方米,下部占地1800余平方米。据明正德十三年《重建鹫峰禅寺记》碑文载:“全蜀大佛有三,而宕梁涞滩镇曰鹫峰,盖其二佛也。其刹去□城八十里许。”唐广明二年(881年),黄巢农民军占领长安,僖宗李儇逃到成都避难,曾派使者到二佛寺“祈祷”,足见其佛寺在晚唐时即负盛名。后经历代培修,至宋绍兴二十六年(1158年),已有“殿楼九十有九,宿僧九佰九……”。宋末经兵燹,殿廊倾秃。明化年间,经僧人募资培建后,其刹雄崎川东,与成都之大慈寺、重庆之崇胜寺并称。明孝宗下诏“令天下废寺”,二佛寺受到毁灭性破坏。清康熙、乾隆年间,虽曾多次对二佛寺进行培修,规模又有发展,但嘉庆初年和咸丰十一年(1861年)对农民军之“清剿”,又使二佛寺受损坏。二佛寺现有的建筑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局部重建培修的。上部各殿,原有佛像数百尊,“文化大革命”中被捣毁殆尽。下部二佛殿为三檐歇山式建筑,全殿为摩崖造像龛窟。造像密集于北崖、南崖、西崖三面,石刻总面积约700余平方米,共计218龛,造像1670余尊,最大者高12.5米多,最小者只15厘米不等。主座佛(即二佛)面北背南垂坐,通高12.5米,头高2.75米,头围6.32米,面宽1.75米,肩宽3.6米,头盘螺髻,面部丰满,袒胸束带,左手抚膝,右手作法指状,衣褶流畅,雕镂精细,有肉质感。造型采用以体为主和线面高度结合的表现手法,具有东西方艺术相融合的特点。其余诸佛围绕主尊佛环拱屏列,呈佛主说法图状,布局奇特。再就是宗教故事人物造像,人物形象极富现实社会的生活意趣,是西方佛教传人中国以后的汉化表现。二佛寺上部现存碑记24块,其中明代3块,清代19块,民国2块;下部范围内存碑记27块,其中宋代4块(皆造像刻记),明代7块(摩崖5块,石碑1块,造像刻记1块),清代14块(摩崖2块,造像刻记1块,石碑11块),民国2块(石碑、摩崖各1块),总全寺共存碑刻题记51块。其他文物有:“大佛禅林”石坊,高约8米,宽约6米,三间四柱,上方浮雕双凤朝阳,下方浮雕二龙戏珠,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铁钟1口,高60厘米,口径40厘米,盔形,有铭文,民国7年(1918年)造;石香炉1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四边有浮雕图案,明成化年间造,镌有题记。1955年6月,涞滩二佛寺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佛寺,上殿位于鹫峰山顶,占地面积5181平方米,分三个殿层。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玉皇殿、大雄宝殿(即佛爷正殿)和观音殿。左右分设社仓、禅房等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尤其是大雄宝殿,殿堂正中原来的三尊泥塑金身的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闪烁。两侧泥塑颜身的十八罗汉五光十色,神态各异,活灵活现,让人望而生畏。可惜,文革时期寺内文物惨遭破坏。唯有其大雄宝殿内四根石柱高约十三米,由整条巨石制成,挺拔壮观,让人敬畏,堪称历代建筑一绝,和山门牌坊的石刻浮雕,玲珑精美,是难得的历史文化精品。二佛寺下殿濒临渠江,位于鹫峰山崖,依山摩岩石刻群雕是涞滩古镇人文景观的集中表现,具有深刻的二佛禅宗文化的艺术内涵,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艺术结晶,给现代人怀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寺内摩岩造像之冠。寺内石刻的16罗汉是18罗汉--500罗汉朔象演变的始祖。禅宗六祖造像在全国石刻中是唯一的一组全家合影塑像;三尊怄佛别开生面,故事离奇;善财童子和飞天龙女雕工细腻,装饰华美。这些文物景观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著名学者丁明夷先生,喻其为一颗埋在地下的明珠;美国艺术史家教授何恩之博士,称其为石刻艺术的宝库。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石刻专家段文杰先生题词“涞滩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艺术的精华”,“涞滩罗汉造像,石刻艺术的瑰宝”。绘炙人口的“二佛八景”,这八景是:鹫峰云深、佛岩仙迹、龙洞清泉、修筑戏石、双塔迎舟、独树东门、经盘霁日、画梁搓波。全国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
水波洞:
水波洞位于合川区盐井镇,地处嘉陵江小三峡的沥鼻峡口,缙云山脉尾端与巴岳山脉尾端之间,南临缙云山,北靠钓鱼城,是小三峡国家级自然风景区的组成部分,离合川城区17公里,距重庆71公里,嘉陵江、渝南212国道线横穿山脚而过,乡镇公路与偷南国道相连直通洞口,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水波洞及其周边环境优雅,风景宜人,是居家旅游、团体聚会、旅游疗养、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水波洞自然风景区融山、洞、峰、湖、瀑、林为一体,绝顶奇峰,林丰木盛,溶洞结群,独具特色。拥有五洞、四峰、两湖、六瀑和四文化遗址共21个景点。在这众多的奇观异景中,水波洞以它“奇、险、雄、秀、迷”的天姿绝色鹤立鸡群、独占鳖头。水波洞全长6000余米,分为左洞和右洞,系两千万年来白石灰岩层被雨水渗透而逐步形成的溶洞群,是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传说此洞分别为白龙和神龟修道之处,因龙龟斗法,引来嘉陵江之水,淹没农田,坑害百姓,后被真武祖师降伏二怪,大水消退,便形成水波洞现在的模样,洞又分三层,上层为旱洞,中层暗河时断时续,下层为水洞。目前已开发1500米,最大的厅面积有800余平方米,小厅也有200平方米,厅最高可达20米以上。此洞洞内妙不可言、洞中有洞、洞中有景、洞中有声、洞中有水、水中有鱼。冬暖夏凉,平均气温在15℃左右。初春寒冬常有雾喷出,如白龙翻滚、寒气袭人,潺潺流水,银波荡漾,阴河滔声,震不绝耳,倍增莫测之感,是冬天御寒,夏日避暑,科考猎奇、朋友聚会、休闲疗养的绝好去处。洞中的自然景观使人眼花缘乱,钟乳倒悬、造型奇特,石笋、石花、石峰、石漫、钟乳遍布全洞,天然成趣、栩栩如生。由钟乳石形成的"二仙迎宾"、"开外天"、"水晶宫"等百余个景点堪称一绝。置身于洞中,夏日暑意顿然全消,令游人精神为之一爽。洞内曲径通幽,千曲百回,且洞中套洞,如迷宫,似神殿。溶岩造型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恍若置身于瑶池仙景。令现代都市人无不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在此引发"思古之幽情"。“二仙传道”、“神龟护洞”、“聚仙官”、“冲天大佛”、“灵鹫山”、“广寒宫”、“神洞奇观”、“迷宫览胜”、“海子深入波”、“悟空大战李天王”、“龙潜水波”、“龙宫瑶池”、“定海神针”……,可谓千姿百态,一景连着一景,一景胜过一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离水波洞500米处的沙塘湾,便是水波湖,湖面10多亩,水深10米,是正在开发的处女湖,垂杆钓鱼,都有收获,它将建成“水上乐园”,为水波洞自然风景区增添姿色。水波洞自然风景区群山环抱,水陆交通方便,服务配套。餐饮、住宿、会议厅、停车场、歌舞厅、娱乐茶园、骑马、钓鱼等一应俱全。山间别墅、综合服务大楼古朴典雅,随时为游客提供巴渝农家风味菜肴,使您领略到别具一格的乡村风味。
双龙湖:
双龙湖位于位于合川区涞滩镇(与钱塘镇交界,并部分属于钱塘镇),距合川城区26公里,是合川重点培育的钓鱼城—双龙湖--涞滩古镇龙型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体育局命名的重庆市龙舟基地。双龙湖湖面宽广、碧水澄澈,是重庆市近郊最大的人工湖泊,因大坝处有两溪汇合,中部形成一小岛形似“二龙抢宝”而得名。景区内自然风光旖旎,丘陵低山峰峦起伏,田园风光恬静幽雅,形成了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是理想的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疗养度假的胜地。双龙湖整体景区面积23.4平方公里,湖面水域面积6879亩,湖岸长81.123公里,岸线曲折,支叉众多,湖上分布若干独立岛和半岛,形成了宽阔而兼幽深的树枝状水面形态。包括4个全岛,67个半岛,100多个湖汉港湾。湖面曲折多变,湖面宽处,山水一色、野鸭成群;窄处,幽深碧透、叶叶小舟,给静如处女的湖水增添了几分动感;众多湖汉与四周浅丘相互环绕,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迷宫。由于部分地带的断崖构造,形成了许多天然景点:懒龙石、虎石洞、鹰咀岩等,使人觉得如进入了一个奇异的童话世界。响水岩瀑布、三块石瀑布,回声十里,情趣昂然。这里早观日出,晚看红霞,荡舟湖面,击波碎银。船在水面荡,人在画中行,是观光、旅游、休闲、避暑、会议、游乐的好去处。
四、自然地理
合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北大门,距重庆56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东邻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岳池县,南靠重庆市北碚区、重庆市璧山县,西连重庆市铜梁县、重庆市潼南县,北接四川省武胜、四川省蓬溪县和四川省华蓥市。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合川区地处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以侏罗系分布面积最宽,占全区幅员面积四分之三以上。侏罗系中又是沙溪庙组面积最大,达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0.62%。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全境有两种地质构造类型:境东及东南部属川东平等岭谷区华蓥山复式背斜褶断带,其余的大部分地区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全区地貌因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其特征是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南面地势较低。最高点是三汇镇白岩头,海拔高度为1284.2米;次高点在西部龙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镇嘉陵江边,海拔185米。全境地貌大致分为平行岭谷和平缓丘陵两大类型:东南边缘之华蓥山区为平等岭谷地形,分布面积359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西北部广大地区,属川中丘陵盆地,为平缓丘陵地型,分布面积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84.5%。二、合川区情
合川地处重庆西北部,距重庆主城核心区仅半小时车程,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幅员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55万。合川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有钓鱼城、涞滩古镇等著名历史文化古迹,周敦颐、张森楷、卢作孚、陶行知等历代名人曾在此授教创业,是新中国第一位少年英雄刘文学的故乡。合川是重庆通往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和川东北、渝西北的交通枢纽,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半小时车程。合川三江汇流,煤炭、岩盐、天然气、锶矿和石灰石储量丰富,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瘦肉型猪、茧丝绸和柑桔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基础版块、成长版块、创新(未来)版块“三大版块”,能源、建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药、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九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茂田建博中心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合川正朝着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迈进,已逐步成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增长极。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亿元。当前,全区上下正围绕建设中国知名旅游城市、重庆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重庆最美丽城市“三大奋斗目标”,实施富强合川、美丽合川、平安合川、德润合川“四大战略”,发扬“坚韧不拔、创新求变、奋勇争先”的精神,努力推进合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合川拥三江通航之利,有212国道和渝合、渝武高速公路及遂渝快速铁路之便,交通享自然之助,得人工之福。目前,合川正以全力打造重庆北部交通枢纽为重点,打通合川的多条便捷通道。兰渝铁路全长820公里,其中合川段57公里,时速200公里,项目设计输送能力可达到货运5000万吨/年、客车50对/日,可满足远期兰州——重庆间的客货运输要求。计划2008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工期四年,总投资789亿元。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仅合川主城区境内每年需要兰渝铁路运输的粮食、食品、煤炭、水泥等货物将超过1000万吨,客运达126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劳力输出和物资进出,必然给兰渝铁路运输带来巨大效益,也将给合川带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合川钓鱼城是世界著名的古战场遗址。南宋末年,合川军民在此抗击横扫欧亚的蒙古军达36年,并使蒙哥大汗命丧于此,从而延续了南宋王朝的生存并扭转了十三世纪欧亚战局,钓鱼城被誉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涞滩二佛寺、双龙湖、水波洞、云门山野营度假村等也是领略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以开发钓鱼城为重点,以双龙湖、二佛寺等景点为配套,形成重庆市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合川历史源远流长,是巴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钟灵毓秀,孕育了丰富的人文历史。钓鱼城36年浴血奋战震惊欧亚、一代廉吏于成龙佳话遍三江、实业家卢作孚民生公司发轫于合川、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这里实践他的教育救国理想……合川认识到,一个城市优美的自然环境只代表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近年来,合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抓历史文化、抓区域文化、抓群众文化、抓行业文化,打活品牌、激活人才、用活设施、盘活市场”的“四抓四活”工作思路,以全新的思维,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经过几年的努力,钓鱼城文化、龙舟文化、农村儿童画、广场月月歌、农村文化艺术节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已声名远播。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千米龙舟看台、移动舞台等公共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城乡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八、产业结构
一产占27.4%;二产占36.7%;三产占35.9%。位于合川城郊的重庆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已初规模。全市有各类企业3000余家,重点是食品工业、机电业、建材业、医药化工业。合川工业园区:合川将2008年定为工业经济发展年,经市政府批准,合川工业园区建成后,加上三个拓展区的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园区现已签约入驻企业60户,部分已开始动工建设,预计年内投产。该园区还将做大招商、引进大型骨干企业,打造产业聚集基地。据该园区周主任称,该区还将在几年内力争建成重庆最大的食品工业园。合川最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包括:广州顺民电器有限公司在合川区投资5亿元的塑胶制品生产项目(具体资料不详);温州成功集团在合川投资38亿元、形成可容纳投资100亿元的汽摩配件综合开发项目,集生产、研发、培训、展示、市场、商住和配套服务等为一体。整个开发项目由温州成功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整体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引入以汽车摩托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企业,同时配套建设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研发中心、汽车摩托车检测中心、汽摩配交易市场及服务设施,最终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选址在重庆市合川区合办处五显村、马岭村、长兴村。项目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建设面积约2平方公里,二期建设面积约3平方公里。整个项目3年完成一期建设,6年项目建设完毕;拥有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香港昌兴矿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8.8亿元的水泥熟料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使合川实现年产1200万吨水泥目标、从而打造成为年产水泥600万吨的西南地区最大水泥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一期建成配套年产400万吨水泥粉磨系统及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和专用码头,预计于今年8月动工,2009年底建成投产;合川有丰富的盐化工资源,根据该区的发展规划,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重庆的特色化工基地,重点发展盐气化工和精细化工两大产业链。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北兴发集团投资的合川联碱及真空制盐项目选址合川工业园区南溪村化工产业园,紧邻212国道,附近有渝合高速公路和遂渝快速特路合川站,距离拟建的合川中心港码头仅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采用联合制碱工艺,年生产制碱40万吨,并配套建设年生产100万吨真空制盐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年税金可达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人以上。优势产业:
农业:合川农业发达,农业常年粮食产量达75万吨,出栏生猪、蚕丝、柑桔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茅,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瘦肉生猪、白山羊、茧丝绸、商品鱼、速生丰产林基地。现有耕地面积121.3万亩(其中田70.8万亩,土地50.5万亩)。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2.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8.3亿元;林业产值0.2亿元;牧业产值12.1亿元;渔业产值1.1亿元。农业结构向着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率进一步提高,达到49.9%,比2003年上升2.9个百分点。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2.96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8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2.9万吨。其中:稻谷产量35.0万吨;小麦产量5.3万吨;玉米产量14.3万吨;豆类产量1.9万吨。经济作物发展较好,油料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5.1%。畜牧业发展加快,全市出栏肥猪118.5万头;肉类总产量10.4万吨;蚕茧产量0.27万吨。水产品产量1.3万吨。全年出售家禽701.6万只。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对全市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能源:合川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横贯全境,99条河溪绵延不绝,总长1990公里,年过境水流量730多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是全国的19倍,水能资源年70万千瓦;煤矿储藏也非常丰富,境内现探明储量约18.2亿吨。预计,2010年,合川的双槐火电厂、草街航电枢纽、富金坝航电枢纽、利泽航电枢纽、三汇坑口电站等一批电站建成投产后,电力总装机容量可达400万千瓦左右,占重庆电力的半壁河山。按照煤田年产300万到400万吨、双槐火电和草街航电达到满负荷生产水平计算,合川直接新增加的工业总产值预计可达到100亿左右。届时,合川将成为重庆名副其实的能源工业“老大”,成为重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基地。合川区建有1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3.5万吨;在建水厂1座,设计日供水能力5万吨;有发电装机容量3.3万KW,有110KV变电站1座,装机容量2×20000KVA,35KV变电站6座,总容量36150KVA;日供天然气十万多立方米。用水普及率、水质综合合格率都达到了100%,城区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2.8%;开通了遍及全市各镇街的邮政代办点;全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目标,本地电话用户累计达到20.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20.3万部。设立了金融、证券交易的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银行信贷十分方便。
六、交通枢纽
合川拥三江通航之利,有212国道和渝合、渝武高速公路及遂渝快速铁路之便,交通享自然之助,得人工之福。目前,合川正以全力打造重庆北部交通枢纽为重点,打通合川的多条便捷通道。渝合(武/南)高速公路:渝合(武/南)高速公路起于重庆北部新区余家湾,止于合川区涪江二桥北桥头,与合川至四川高速路相连,全长58.83公里,总投资31亿元人民币。该路1999年6月全线动工,穿华蓥山、跨嘉陵江,不到60公里路段上密布着3座跨江大桥、29座各式桥梁及5座隧道,隧道桥梁总长超过18公里,占线路总长的31%,桥隧密度目前居重庆已通车高速公路之首。高质量的路桥设施、先进的管理监控水平和沿线绿化景观使之成为目前重庆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条高速公路。该路通车后,将与市内各已通车高速路一起构成主骨架公路网,彻底实现重庆“东出上海、南下湛江、西进成都、北上南充”的战略构想。
遂渝快速铁路:遂渝快速铁路为国家一级铁路干线,系成渝高速铁路的一部分,全长128公里,总投资49.52亿元,其中合川段49.5公里,总投资20亿元。它的正式运营,使成渝两地之间的铁路里程缩短160多公里,形成成渝两地之间的又一快速通道,彻底改变交通对合川的制约,对合川的经济发展、劳务输出、人员就业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
兰渝铁路:兰渝铁路全长820公里,其中合川段57公里,时速200公里,项目设计输送能力可达到货运5000万吨/年、客车50对/日,可满足远期兰州——重庆间的客货运输要求。计划2008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工期四年,总投资789亿元。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仅合川主城区境内每年需要兰渝铁路运输的粮食、食品、煤炭、水泥等货物将超过1000万吨,客运达126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劳力输出和物资进出,必然给兰渝铁路运输带来巨大效益,也将给合川带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合川的水路建设也紧锣密鼓,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码头等水上交通建设项目正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实现合川三江300公里的航道渠化,1000吨级船队经合川可直达四川省广元市,实现江海直达运输。合川的公路建设则以提高通达深度、通行能力和网络连接程度为重点,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导,“一纵四横八条干线”公路为骨架,纵横交错、干支结合的公路网络。铁路、水路、公路的齐头并进,最终形成重庆通向川北、陕甘等地的水陆交通枢纽,打造和提升重庆的对外辐射力。
公路“白改黑”:公路“白改黑”与2007年重庆推出“白改黑”计划,公路大部分由水泥路面变为沥青路面,减少了环境污染,该政策一致延续至今。
合川高架桥:合川高架桥合川高架桥与2008年9月开工——2009年8月完工。耗时近一年,大大改善了道路拥挤的情况。
九、经济状况
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地方财政收入40.7亿元,是2005年的7.5倍。存、贷款总额达310.9亿元和20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73.5%和225.2%。城镇化加快发展。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5.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8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71.5万人,城镇化率达54.4%,比“十五”末提高11.9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是2005年的4.8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是2005年7.2倍。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813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量的4.2倍,年均增长33%。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7元,均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合川商贸繁荣,辐射力强,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人气旺盛的商业区,如久长路步行街、金九时代广场、瑞山西路餐饮特色街,而重庆(合川)义乌小商品市场、宝龙城市广场、南滨商业中心、茂田建博中心等等项目更添商业活力。五、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区境现探明的矿藏资源有煤、石灰石、盐、锶矿等26种。其中煤储量约18.2亿吨,分布在华蓥山周边地区的三汇、清平、土场、盐井、草街、双凤、狮滩、小沔等8个镇,位于盐井储量达2亿吨的沥鼻峡煤田正在建设;锶矿100万吨,分布于盐井镇干沟一带;铁矿6800万吨,分布在盐井、双凤、三汇地区;盐160亿吨,全市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盐层厚度平均为16米;石灰石55亿吨,分布在盐井、三汇地区;铝土矿7500万吨,分布在三汇、清平地区;重晶石40万吨,主要含矿层为三迭系下统飞仙关和嘉陵江组。土地资源:全区土地面积按地图量算(下同),幅员面积为2356.21平方公里,折合353.43万亩。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是:耕地176.6万亩,占总面积的49.97%;园地13.74万亩,占3.89%;林地23.22万亩,占6.57%;居民及工矿用地28.59万亩,占8.09%;交通用地(含农村人行道)22.56万亩,占6.38%;水域面积20.54万亩,占5.81%;未利用地68.17万亩,占19.29%。总面积中,属国家所有的土地18.22万亩,占总面积的5.15%,集体土地335.52万亩,占94.85%。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原则",全市土地的土壤类型共划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18个土属、70个土种、97年变种。其中,农业耕地有17个土属、69个土种和94个变种;非农业耕地有1个土属、1个土种和3个变种。水稻土类是农业耕地的主要土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1.33%;其次是紫色土,占34.1%;第三位是黄壤土,占2.69%;潮土土类最少,仅为1.81%。从土壤的质地分析:沙土占17.83%,粘土占23.57%,壤土占48.82%,砾质土占9.78%。土壤的酸碱度含量:酸性占5.63%,微酸性占20.21%,中性占60.44%,微碱占13.72%。
动植物资源:合川区植被属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川中方山丘陵植被小区。其基本类型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灌丛4个群系纲、5个群系组13群系。植被的种类虽然繁多,但自然组合比较单纯。分布情况是:华蓥山区主要是马尾松纯林,次生灌丛和亚热带低山禾草草丛;其余地区则以柏木、疏残林为主,其余是散生的桉树和竹林,以及主要植被破坏后形成的黄荆、马桑、芭茅、茅草组成的草丛和油桐、果树、桑树等经济林木。初步调查:粮食作物有5科16种106个品种,油料5科31个品种,糖料2科24个品种,茶叶1科3种,果树19科50种103个品种,桑树1科60个品种,蔬菜13科44个品种,麻类3科3种,烟1科4种,药材加野生植物有67科145种,森林资源常见的有木本54科128种,草本10科17种,竹1科11种。野生动物兽类有12种,禽类41种,鱼类64种。饲养动物有蚕1科6种,猪、牛、羊、兔4科13种,鸡、鸭、鹅、蜂4科1种,鱼类12科59种。
水资源:境域水资源由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全年降雨总量多年平均为9.06亿立方米,东部华蓥山区雨量丰沛,西部高丘台地偏少;夏季降雨集中,6月至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54.66%。按径流深计算,地表水资源量人平637立方米,土地亩平263立方米,耕地亩平729立方米。过境水主要是穿境而过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形成。三江多年平均年流量为730亿立方米,最高为1301.85亿立方米,最低为230.29亿立方米。三江水温为7.1~29.5℃,水质指标:ph值在7.5~8.2之间,溶解氧6.3~11.94毫升/升,总硬度5.3~99.18德度。地下水储量年总计10744万立方米,其中华蓥山区储量占65.8%,其余地区占34.2%。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是各部门用水。据有关部门1993年调查和统计资料,当年农业灌溉用水(含过境水和地下水,下同)10653.4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环卫用水929.7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126.6万立方米,农村人畜饮用水2730.16万立方米,水电站发电用水81791万立方米。二是水力发电。嘉、涪、渠三江水力可作发电动力的理论蕴藏量为56.25万千瓦,现只涪江渭沱电站开发利用3万千瓦。总投资7.6亿元的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于2003年11月28日开工,按5级通航标准建设,航道及船闸等级为v级,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由3台灯泡式贯流发电机组构成,每台机组2万千瓦。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已于2004年12月启动,总投资49.03亿元,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将建成三级船闸,并能够渠化嘉陵江70公里,渠江88公里,涪江22公里,共180公里。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的建成将有效地改变三江的航运能力和防洪能力,1000吨巨轮也可以从重庆直航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