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合川区地图 >
太和镇地图
太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

太和镇位于南丰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镇域面积198.7平方公里,总户5600户,人口2.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73人;党员有628名,其中机关党员157名,农村党员471名;机关干部有70人,在职干部51人,行政干部23人,事业干部28人,退休干部19人;村干部有44人。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有耕地面积33258亩,林地面积88000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2006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149.2万元,比2004年增长14%,其中农业总产值89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42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4:3.6:1。财政收入完成139.15万元,同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60元,比上年增加874元,增长30.5%。镇内地下资源丰富,有瓷土、稀土、石英石、铁砂、砂金等矿藏,其中瓷土、稀土、铁砂最为丰富。主要工业产品有铁、聚合板、活性碳、优质大米及米系列产品。镇内主导产业有水稻、南丰蜜桔、甲鱼(乌龟)、禽畜、白莲、黄花梨、黑木耳、木竹等,其中南丰蜜桔种植达3万余亩,产量500万公斤,甲鱼(乌龟)放养面积1500亩,年产蛋600万枚,年出栏生猪2万头,家禽出笼105万羽,耕地面积占全县六分之一,水稻产量占全县的五分之一。1998年—2003年太和镇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镇党校连续三届被省委宣传部、省组织部、省纪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党建、综治等其它各项工作台分别获市、县表彰。2005年6月获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强乡镇。

规定定位

按照市、区关于中心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太和镇作为广州市第二批重点建设的中心镇,将以“今日中心镇、明天卫星城”、以未来的广州市城区作为发展目标。2004年6月,广州市委林树森书记到太和调研时指出,太和镇要着力于促进“五个协调发展”,把太和镇建设成为实施“北优”发展战略、协调发展的样板中心镇。目前,根据上述目标,太和镇制订了“以山兴镇,以工富镇,以商旺镇,生态建镇,文化立镇,统筹活镇”的24字发展方针,现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为中心镇的总体建设和发展绘制了蓝图,打下了基础,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抓紧组织实施。按照目前规划成果,太和中心镇将以原太和镇中心建设区为依托,经济与社会发展空间向西、向东、向南三个方向扩延,形成“一中心、一组团、一区”的空间发展与用地布局态势。依托镇中心建设区“一个中心”为基准,西北部片区以民营科技园为基础发展镇的工业产业组团;东北部形成以贸易、货运仓储和相关的服务为主体、居住用地配套发展的综合建设区,成为以货运仓储和商业贸易为主体的北部储运组团(物流组团)、以居住用地为主的东北部居住组团和以商业贸易及服务业为主的中北部商贸组团;西南部通过新行政办公区的迁入和一系列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布置以及居住用地的配置建设形成新太和的行政与文化中心组团。整合发展“一组团”,通过对大源村与同和相连处已形成的一定规模的工业片区、商业贸易区(大型货场)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整合、改造及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形成南部产业发展与居住建设组团。积极发展“一区”,依托和龙水库、铜锣湾水库、帽峰山森林公园湖光山色,依照广州市及白云区对这一地区的规划,形成休闲度假旅游及科技发展区。

经济发展

2003年末全镇社会总产值为57083万元,工业总产值22573万元,农业总产值为22018万元,财政税收、—般预算收入为1,287,500元,实际完成2,102,200元,全口径完成2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580元,与1994年相比增加2231元,增长165%。目前太和镇有民营企业28家,集体企业4家,销售产值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有胜利暖气片铸造有限公司、连友玄武岩联合加工厂、太安屠宰加工厂、丰华纸业有限公司、秦皇岛总厂黑山化工分厂。500万元以上的有太和煤矿600万元、膨润土二矿5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有国宾土矿、尖山子土矿、金城玄武岩加工厂。这些企业为太和镇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占据了镇本级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2007年,发展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家,1000万元以上2家。太和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锦州市文物考察队证实,镇西北龙湾村发现“春秋战国”的瓷器,小榆村史家油房发现汉墓,大菸村有辽金时代古井一口,一丈有余,至现在水清甘甜,该村常庆军在西山劳动时发现“石斧”一把,属新石器时代,自强村北山发现“红山文化”挖掘出大量的古币、陶器,大白台子村的边壕和风火台是古代战争留下的重要遗址,也是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这些充分证明在远古时期和近代,太和地区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重要地域。也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

发展展望

太和镇境内所属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与攀枝花、红格、白马并称“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是名闻中外的“聚宝盆”。铁矿石储量达到9亿吨,是国内特大型矿山之一。富含铁、钒、钛、钴、镍、硫、磷等多种资源,伴生金属中,二氧化钛7791万吨,五氧化二钒165.9万吨,铜15.77万吨,钴9.43万吨,镍8.28万吨,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矿山。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交通和历史原因,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昌投资环境的改善,太和铁矿又从新焕发活力。自08年攀钢西昌项目实施并与太和铁矿所属重庆钢铁集团实现战略合作。将依托太和铁矿建成铁、钛、钒、铜等的大型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太和镇的经济腾飞。太和镇境内将建成大型采选矿基地和大型家属区。

基本概况

太和镇(TàihéZhèn)白云区辖镇。在广州市白云区中部。镇以驻地名。清道光元年(1821),由营溪、谢家庄等8乡及海外华侨集资兴建太和圩,祈“太平和睦”之意。原属番禺县。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同年由太和、龙归两大乡合建太和公社。1984年改设太和区。1986年撤区建太和镇。
太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广州市几何中心,是广州市15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6月,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太和、龙归两镇合并为新的太和镇。镇辖内面积155.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1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约5万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2万多人。辖大源、米龙、和龙、穗丰、兴丰、白山、营溪、谢家庄、草庄、石湖、田心、大沥、头陂、沙亭、南岭、南村、北村、柏塘、永兴、夏良、园夏等21个村民委会,258个经济合作社,2个居委会。帽峰山森林公园位于镇东北部,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和龙水库坐落辖内。该镇是广州市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之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坐落在镇西部。

自然资源

太和镇地貌以浅丘为主,兼有平坝。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930毫米,年均气温17.3℃,年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6324℃,无霜期284天,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发育。耕地以紫色土为主,质地理想,养分丰富,宜种性广,保水保肥力强,广寒渠、前锋渠、人民渠控灌全境,以种植粮棉油桑果林最为适宜。农业和农村经济依托县城,服务县城,农民商品意识强,现金收入渠道广,庭院开发水平高,养殖业发展基础好,农业结构调整空间大。

区划变动

太和镇在1992年9月行政区划变动时,辖城南、城北两个农村办事处,1个城市工作委员会,将并入的武安乡改名为武安开发区。全镇共有12个居民委员会,28个行政村,249个村民小组,105个居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