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坝乡地图
黑河坝乡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有乡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7所,教师34人,学生502人。中心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课程开设齐全,教学水平较高。各村级小学布局合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投资270万元,新建了6处人畜饮水工程,全乡80%的农户都能安全饮水。全乡电力供应充足,6个村村村通电,用电户达1359户。在招商引资上,引进资金500万元,新建300万元以上收入企业2个,产业项目5个,其中养鸡场4个,园林苗圃1个;在水利设施上,投入160万元,主要解决了人畜饮水工程6处,惠及4村850户4200人,使全乡80%农户用上自来水;在农田基本建设上,投入40万元修复灌溉渠道4条,新增灌溉面积600亩;在电力设施上投入280万元,对6个村实行农电低压改造,解决5242人的用电问题;在道路建设上,投入280万元,新修10公里通乡通村水泥道路,新修整修地方道路10条80公里,有力地改善了全乡交通现状;在通讯方面,投入320万元,新修移动、联通机站3处,增设程控电话交换机1处,新增212户,实现全乡村村通电话和手机;在教育方面,投入60万元新修校舍8处36间,完成全乡D级危房改造。
旅游观光
乡政府以西2公里处的营房岭山腰上有一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丰都庙,占地约950平方米,庙内房屋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庙外古柏参天,风景清幽雅静,是全县经批准的道教活动场所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举行庙会,勉略二县及甘肃、四川等周边省份均有人前来参拜,人数高达1000人以上。黑、白二河是淡水鱼栖息和繁殖的天然佳境,每逢周末、节假日是游客来观光、垂钓、休闲的好场所。
自然资源
这里是全国“四大乌鸡”之一的略阳乌鸡的原产地和全省名优畜产黑河猪的主产区。略阳乌鸡又名乌骨鸡、乌肉鸡,具有“六乌”的特点(皮、腿、趾、喙、舌、冠),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闻名遐迩。全乡年饲养乌鸡20万只。陕、甘、川等地客商纷纷前来购买,货源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黑河猪具有皮薄、骨细、肥瘦匀称、肉味鲜美等特点,黑河猪年存栏2700头。20世纪80年代,黑河坝乡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蚕桑基地,多年来群众有养蚕的传统,年养蚕量达3000张,优质杂果大樱桃、大雪枣地存面积达1060亩。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零星的金、锰、铜、铁、磷、石英石等。乡域内山清水秀,野生动物有锦鸡、野猪、黄麂、刺猬、毛猴等。黑、白二河水质纯净,河内鱼群繁衍生息,水域内现存水生动物种类约59种,还有珍贵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大鲵(娃娃鱼)等。优质树种以杜仲、栎类、阔叶林为主。
经济发展
黑河坝乡有润阳石材有限公司,法人陈树东,主要生产加工大理石粉,距乡政府100米;东信矿业有限公司,法人郑有成,主要是铁矿石精粉加工,距乡政府150米。为推进全乡种养业的快速发展,使之形成集约化经营、产业化规模,进一步促进发展,乡、村组建了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农户用土地、劳动做股份,协会以技术、销售为纽带,将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支部+协会”运行机制。目前,全乡已形成了乡级总协会3个,下设6个村级协会,协会发展会员587人。依托“支部+协会”模式,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将有一技之长、勇于创业、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吸收进协会,推动了乌鸡、蚕桑、优质杂果、养猪业的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底,年饲养乌鸡20万只,养蚕2800张,优质杂果大樱桃、大雪枣地存面积达1060亩,生猪存栏达3000头。
行政区划
1982年改建成立黑河坝乡人民政府,属何家岩区管辖。1996年5月撤区并乡,将原大黄院乡、黑河坝乡合并为黑河坝乡。全乡辖6个村2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59户农业人口5321人,其中木渠村有3个村民小组,黑河坝村有4个村民小组,高家坎村有7个村民小组,岩房坝村有3个村民小组,大黄院村有5个村民小组,和平村有6个村民小组。
交通通讯
县乡主干道黑五路、黑河路两条,呈“人”字型分布全乡,通村水泥路黑和路(黑河坝至和平)全长8.08公里,高石路(高家坎至石安桥)全长5.45公里。新修村组道路9条,总里程34公里。全乡村村通程控电话,有固定电话500部;投资200万元修建了移动、联通发射塔,现有移动电话800部,手机信号覆盖率达80%;有电视机700部,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