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坪镇地图
贺家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村建设
全镇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突出重点产业。确定了蔬菜上档次,茶,叶攻品改、山羊扩规模、药材新突破的思路,力争达到一村一品,一户一园,进一步改变传统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突出重点区域,着重搞好中低山的结构调整,使全镇经济平衡发展;突出重点品种,蔬菜以“无公害、反季节、名优特”为重点,积极培育优质产品,争取白菜、萝卜、青椒、四季豆四个产品能拿到国家级《绿色食品证书》。茶叶以发展无性系茶为重点,药材以黄姜、黄连为重点,山羊以发展波尔山羊为重点。
旅游风光
贺家坪镇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辖区内的五爪观兰草谷自然风景区,山峦起伏,峡谷幽深,奇石林立,溶洞成群,素有“三峡”、“三瀑”、“三潭”、“三游洞”之称,另外还有灯笼石、孔雀泉、天桥、双龙戏珠、通天道等特色景点。它与丹水漂流、青岗坪避暑山庄、老雾冲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了集旅游、观光、避暑、休闲、生产五位一体的生态乐园,成为长阳县内一条重要的旅游黄金线。
建设
贺家坪镇坚持“六到”建好“专业村”贺家坪镇借全县重点建设专业村的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今年全县确定的60个专业村投标中,该镇有7个村中标,如何把“专业村”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贺家坪镇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了“六到位”。宣传发动到位。镇委、镇政府派专班到各专业村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讲清楚建设专业村的意义、规划和措施,使每一个村民迅速行动起来,投身于专业村的建设;二是各专业村迅速制定了建设实施方案,书面发放到每个农户并上报镇农办,农户按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三是文化广播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媒介作用向农户宣传,使全镇上下形成一个良好的建“专业村”的氛围。规划落实到位。各专业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迅速将规划进一步完善、细化、分解到各组、各农户,形成了落实规划的花名册,并与各农户签订了书面种养合同,确保规划实施。专班人员到位。一党委、政府确定了工作专班,常抓专业村建设;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全力支持专业村的建设。畜牧站把主要精力用在四个种草养羊专业村上,为农民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农技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驻聂家坪村黄姜样板基地进行技术服务;财政所重点扶持老雾冲、渔泉溪两个茶叶专业村,特别是在无性系茶叶发展上给予了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为尽早建成200亩的无性系茶园提供了保障。
特色产业
贺家坪镇农业已形成高山菜、中山药、低山茶、波尔羊四大特色产业。高山无公害蔬菜面积突破2.5万亩,总产量达7500万公斤,品种有大白菜、辣椒、萝卜、西红柿、南瓜、魔芋、马铃薯等。久负盛名的“老雾冲茶”,以其“翠绿油涧”、“天然果香”、“回味甘爽”三绝而远近闻名。兴建了四个山羊专业村,山羊年出栏达3万余只。黄连、黄姜两个药材基地是全镇中山,一带的主导产业。
招商引资
贺家坪镇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广开门路,引进了一系列的项目,收到了较好的成效。2000年,从华凤旅游责任公司引进资金,启动了五爪观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从清江职高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建成了渔泉溪精制茶厂。2001年,引进长阳建鑫生物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七里坪和何家荒建成了黄连基地。从建鑫公司引进资金和技术,在何家荒村种植了30000平方米的双头菇;从宜昌天麻菌种厂引进了双鲍菇项目,拟在马鹿池村大面积发展。
经济发展
贺家坪镇立足镇情,注重自身特色优势,提出建设“特色农业大镇、商贸物流重镇、生态休闲名镇、文化教育强镇”的总体目标,依托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因地制宜,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高质量建设了五大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基地:即以紫台村为轴心的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基地、以贺家坪村老雾冲为轴心的优质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基地、以中岭村为轴心的五季豆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基地、以青岗坪村望高山为轴心的魔芋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基地、以龙王冲村聂家坪为轴心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基地,形成板块基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全镇初步形成了高山蔬菜、中山有机茶、魔芋、五季豆和畜禽养殖五大特色农业经济带。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68亿元,比2006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8元,比2006年增长6%;财政收入实现46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97.84万元,超县核定基数2.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