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地图
衡山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综合:1999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18392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59737万元,第二产业产值63423万元,第三产业产值6076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84元。全县财政总收入达5863万元,财政总支出达7641万元。农业: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甘薯为主,并有大豆、花生、油菜籽、茶叶等。全县有林地4.73万公顷,林产有油茶、油桐、柑橘及南竹、杉、松等。199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940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7943万元,林业总产值1583万元,牧业总产值39192万元,渔业总产值5329万元。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为:粮食合计产量211088吨,棉花产量165吨,油料产量1923吨,苎麻产量20吨,茶叶产量226吨,柑桔产量9517吨;主要林产品产量分别为:木材采伐量0.48万立方米,竹材采伐量63.20万根;主要畜产品及水产品产量分别为:大牲畜年底有8700头,猪、牛、羊肉产量41310吨,水产品产量8074吨。
工业:有机械制造、煤炭、建材、造纸、皮革等。主要产品有电机、制茶机械、农机及叉车配件、化肥、水泥、机制纸、皮鞋、日用玻璃制品等。传统手工业产品有车木制品、雕塑、工艺美术品和鞭炮。1999年,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1072万元,轻工业总产值1780万元,重工业总产值19292万元。县内主要企业有:衡山县氮肥厂,主要产品有碳铵、液氨、渣砖。衡山县石膏矿,主要产品有青石膏、白石膏和石膏粉。衡山县钠长石矿,主要产品有钠长石、钾长石、长石粉。此矿的钠长石贮量为亚洲之最,产品远销许多国家。衡山县缸套厂,主要产品有165F柴油机缸套、175F柴油机缸套、叉车门架。其中,165F柴油机缸套为湖南省优质产品。衡山县茶叶机械厂,主要产品有茶叶机械和电机厂、175F缸套散热套。其中茶叶机械为省定点产品。建筑业,衡阳县的建筑业历史悠久。1959年2月,县基建部门派石工、泥工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北段装饰工程。因工程质量好,被中央首长接见,当时《中国青年报》发表过通讯表扬。1980至1986年县里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也门、卢旺达援外工程。1987年,县建筑公司被评为三级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衡山自古商贾云集,加之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十分活跃。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全面实施“民营主导”的战略方针下,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一系列的措施,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达2万户,从业人员近4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年创税收占全县税收的三分之一。
交通和邮电业,境内交通方便。京广铁路途经境内,湘江可四季通航,公路四通八达。
商业外贸:商业网点设施全齐全。衡山地处湘中,境内交通发达,通讯方便,是湘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县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搞活大贸易的思路,进一步加快了商业网点建设步伐。到2001年止,全县累计投资2亿多元进行各类市场及商业网点达3000余个,特别是开云商城的工业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店门的草席市场,长江的竹木器市场以及县城的水果批发市场已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的专业市场,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开云商城为中心、以专业市场为骨干、以乡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市场网络格局。商品贸易活跃,年成交额达8亿多元。199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331万元。县内主要出口商品有木衣夹、鲜蛋、味蛋、泥蛙、立德粉、氧化锌、玻璃器皿、活猪、钠长石粉、牛皮鞋。
金融和保险: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县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联社是县境内主要金融机构。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5727万元。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致力改善金融服务,完善服务设施,相继开设了通存通兑、票据往来结算、外币业务等多种金融服务项目,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199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亿元。县保险公司已开办23种保险业务。1990年保险费收入178万元,承保金额1.75亿元,处理赔偿案1451件,支付各种赔款73万元。
旅游:县境名胜有巾紫晴岚、晓霞烟雨、流怀曲水、桐岗归牧、岳路樵歌等8景。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毛泽建烈士墓、白果镇的岳北农工会旧址,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特产品,县境主要特产有广柑、草席、竹木器。
行政区划
HengshanXian,430423,421300,开云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衡山县辖8个镇、9个乡。文明奥区
衡山县与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佛道圣地的南岳衡山同存于一地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蒸湘大地。底蕴深厚的胜地: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9个乡8个镇,319个村,21个居委会(社区),总人口42.7万。于西晋惠帝永熙元年置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当地有将人杰地灵、风光秀美的地方称为“奥区”的说法,故这里自古就享有“文明奥区”的美誉。衡山人杰地灵,尽享千古风流。这里留下了唐尧虞舜等先祖巡狩祭祀的遗迹,传颂着祝融播火、韩愈精诚开云等美丽传说,刻下了李白、杜甫等一代诗圣的吟咏,回荡过朱熹、王船山、魏源等一代先哲的足音,承接过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等中华俊杰抖落的风尘,诞生了“一代女魂”唐群英、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等革命先辈,接纳过无数海内外游人的耿耿赤诚。衡山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佛道共存,生息共荣,境内遍布寺、观、庵、宫,有南岳行宫、接官亭、文庙、清凉寺等享誉国内外的佛道圣地,中华民族三大瑰宝之一的“禹王碑”遗址坐落于县内福田铺乡云峰村,被誉为“文明奥区”。
便捷的交通要地:衡山地处湖南发展战略重点“一点一线”的中心地带,紧靠长株潭城市群,是“沿海的内陆,内陆的前沿”。交通十分便利。107国道贯穿南北,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傍县城而过;湘江流经县域65.4公里;314国道、连接全县乡镇的油路,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特别是武广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在县城开云设站,湘江衡山千吨级码头、潭衡高速公路京珠复线、衡岳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的竣工和建设,使衡山成为湘南交通最便捷的县市之一。
资源丰富的福地:全县探明有金、锗、钾长石、钠长石、石膏、紫砂陶、瓷泥等矿藏40多种,其中非金属矿20多种,有“非金属之乡”的美称;其中钾、钠长石储量雄冠亚洲,紫砂陶储量居全国之最,矿产品潜在经济价值246亿元。衡山还是国家商品粮、水稻杂交种子、经济林基地县、湖南省瘦肉型猪、黄鸡出口基地县,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自然景观迷人,古有开云晓钟、观湘返照、雷溪月色、晓霞晴岚、流杯曲水、桐岗归牧、腰峰雨注、湘江夜雨等八大胜景,现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九观湖旅游区、国家重点工程——大源渡航电枢纽、省级森林公园——紫巾山森林公园、九龙峡漂流等。有湖南省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岳北农工会旧址、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毛泽建烈士陵园,唐群英故居等红色景点,与南岳风景区、罗荣桓故居、曾国藩故居等遥相呼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
投资创业的宝地:县委、县政府不断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逐渐形成了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招商引资的理念:大开放才能带来大发展。始终坚持“互利互惠双赢”的原则,诚招四海客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外地能够利用的一切优惠政策,我们都可以用。”,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态度: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只要项目定了干,其他事情我们办。”,紧临县城北面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衡山经济开发区,目前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5亿元。现有“三纵三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建有千吨级码头和日产3万吨的工业水厂各一座;县城日产3万吨的自来水厂供水管道已埋设到核心区;现有35KV变电站1处,35KV供电专线已架设到核心区;110KV变电站已建成送电,规划建设220KV变电站一处;并建有专门的通信基站、燃气门站,燃气主管道已埋设到核心区。所有区内企业均可享受“一费制”、“执法准入制”等待遇,所有投资商均可享受本县“绿卡”特殊保护。土地等优惠可根据企业投资规模、利税状况实行“一事一议”。目前,园区存量企业和签约入园企业已达36家,区内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再生纸业、生物化工、制衣制鞋等优势产业,已成为全县资金的洼地、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06年以来,在县委书记罗东海、县长周骥的带领下,全县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省第一推动力”的精神,全力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至2008年,全县GDP由33.39亿元增加到48.1亿元,增长25.6%。财政总收入由1.72亿元增加到2.71亿元,增长57.56%。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41家增加到现在的66家,其中衡山汽车等3家进入全市民营企业50强;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3.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8.76亿元,增长131%;纳税过百万的企业达到22家,其中6家纳税过千万,2家过2千万。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店门镇白泥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十大明星村”,福田白云示范片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提供了现场;创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建成15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08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88亿元,比2006年增长11.1%。城镇面貌变化较大。按照“东改西扩,南进北拓,敞口秀内”的思路,启动了金龙工业园区、火车站新区等城市组团建设,城区面积由2006年的8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近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7.1万人增加到8.5万人,城市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全县80%的村通水泥路,100%的村通电话,电视信号覆盖率100%,农网改造率100%,消灭了学校D级危房。社会事业和谐稳定。全县重点工作有31项次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文化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进集体”、全国水利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社会发展概况
科技和教育:“引种油松实验”、“DC法实验”分别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农业区划和应用获国家奖和省一等奖。1999年,全县有中等学校30所,有普通小学233所;中等学校有教职工1830人,普通小学有教职工2042人;中等学校有在校学生23656人,普通小学有在校学生44946人。文化、卫生和体育:有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电视差转台各1个。1999年,全县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有医院31个;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37人,其中有医生409人;卫生机构有床位828张,医院有床位820张。1990年,全县有室内体育馆1座,有400米田径运动场2个,200米田径运动场12个。有二级裁判员32人,三级40多人,一、二级运动员10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1999年,全县有竣工房屋建筑面积89539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1317平方米。1999年年末,全县有从业人员23.67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88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11716万元,年平均工资6265元,农村居民人均全年纯收入2629.44元。1990年,县级福利院1所,乡镇敬老院23所,集体供养孤老残人300多人。全县办了福利工厂26家。安置盲聋哑残就业人员近200人。全县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会233个。
风土人情
简板敲,渔鼓响,张果老骑在驴背上”,几句民谣,形象地把“渔鼓”这种民间说唱的历史渊源、演奏乐器都介绍了出来。“渔鼓书”这种艺术形式,据说自唐朝就已形成了,流传了一千多年,“渔鼓书”的伴奏乐器非常简单,一个渔鼓,一个简子。明代王圻《三才图绘》载:“渔鼓”,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略俱外反。歌时用两片合击之以和也。渔鼓的材料应该是竹筒的,而朱世年现在用的是造纸厂用来卷纸的塑料管,不过听起来也蛮象回事儿。祁剧,也叫祁阳戏。它分为永河、宝河两派,但舞台语言,统一用祁阳官话。声腔有高腔、弹腔、昆腔三种。它是湖南历史悠久、流行较广并对粤、闽等省不少剧种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祁剧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祁剧现有传统剧目总数上千,有一两百剧目已失传,后在1956-1961年期间发掘出来的。祁剧中的弹腔剧目约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剧目约占百分之二十。祁剧音乐,素以高亢、激越见称。曲牌十分丰富,据邵阳地区已整理付印的音乐资料统计,有一千零七十九首。高腔是祁剧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种声腔。至今还保留着“帽形燥鼓”这种古老的乐器。祁剧弹腔,是后于高腔兴起的一种声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宜黄戏和徽剧的影响。祁剧昆腔用唢呐和笛子两种乐器伴奏,唢呐多用于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于叙事、抒情、轻快的唱段。唢呐伴奏时用大锣、大鼓、大钹以加强气氛;笛子伴奏时用帽形燥鼓轮奏。祁剧过场音乐,分“大牌子”和“小牌子”两类,大牌子曲调丰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壮、庄严肃穆的气氛,也可表现热烈欢快、沉痛悲切的情绪。小牌子曲调轻快、流畅,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动作,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祁剧的脸谱化妆,只用红、黑、白三个基本色调。花脸(净)脸谱,除粉脸外,其它多是专人专脸。祁剧的服装、首饰,也有它的特点。祁剧的行当,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分为生、旦、丑、净四行。细分又有八大色、十个头等等分称。八大色是生、旦、净、丑每行两个。祁剧科班众多,名伶辈出。清咸丰、同治以后,祁剧科班到处涌现。据现有资料,自咸、同到抗日战争前,祁阳县办有:鸿、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荣、国、丽、巧、春、超等四十二个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刘喜艮,称祁剧三个半聪明子弟,他们都是名重一时的艺术家。培植人才最多的,当推“荣”字科班,如名丑李荣富(艺名李泥巴),名生李荣祯,名旦苏荣兰,他们都是驰名湘桂的大老师傅,在祁剧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自然地理
概述: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南岳衡山得名。地处东经112o27'-112o57',北纬26o58'-27o28',之间,北界湘潭、湘乡,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地形: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全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衡山山脉将衡山县分成东南(前山)、西北(后山)两大部分,致使衡山县的地势由衡山山体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境内可见到500、300、150米左右的夷平面,具有横向的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境内最高点为岭坡乡南部近衡山紫盖峰的毛凹脊,海拔672米;最低点为荆陂河出口处,海拔40.6米;高差631.4米。境内山丘属衡山山脉和凤凰山脉。由于祝融峰等26座山峰组级成的衡山山体,横亘于县境中部,形成了东南(前山)、西北(后山)的天然屏障。境内主要山峰有:巾紫峰、燕子岩、勾头峰、吐雾峰等。
衡山:衡山又称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在<<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游人在山上,忽然云雾升起,转眼之间,清晰可见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渐渐隐去身形,游人自己也感到象在腾云驾雾,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荡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未捉到。突然,一阵清风拂面而过。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
河流:衡山县境内有湘江干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公里。其中一级支流10条177.5公里;二级支流17条186.2公里;三级支流8条78.9公里;溪流3条26.1公里。湘江:从衡南县与衡山县萱洲镇交界的草鱼石入境,南北流向经县境东缘的萱洲、贺家、永和、师古、开云、长江六个乡镇,至长江镇永丰村入湘潭县境。境内长64.85千米,境内河面宽300-1200米。河道可四季通航,大源渡和株洲两个航电枢纽建成后,可直航千吨级船舶,湘江正常水位41.7米,警戒水位47米,正常水深2.3米。涓水: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双峰县昌山,从新桥石地方村入境,沿途流经新桥、贯塘、江东、白果、长青五个乡镇,至长青乡晓岚村晓岚港出境入湘潭县。境内长26.8千米,河道汇水面积490.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上世纪50年代前,为衡山第二条通航河道,后因河床淤高,不能通航。荆陂河:又名金边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岳紫盖峰东侧福田铺乡,流经沙泉、开云、长江等乡镇入湘江,全长29千米,集水面积112.2平方公里。乌江: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岳紫盖峰东南侧,流经师古,永和等乡镇,至师古乡乌石铺入湘江,全长20千米,集水面积119.4平方公里。衡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充裕,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雨旱季较明显;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后山比前山气温略低,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
矿产资源:金属矿产以有色金属分布较普遍。已知矿种有铅、锌、钨、金、铜、锡、锑、钽、锗、铀等;黑色金属矿有铁、锰。全县有中型矿床2处:即九龙泉多金属矿和罗渡3011矿。小型矿床5处:福田铅矿、岭坡铅锌矿、马迹铅锌矿、岭坡金矿和长江锰矿,还有矿点和矿化点多处。已开采有的福田铅锌矿、岭坡铅锌矿和长江金矿、锰矿等处。衡山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贮量大,堪称“非金属之乡”。已知矿种有花岗石、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即瓷泥)、青石膏、白云母、石英砂、紫砂陶、石灰石、煤等。全县有大型矿床2处,即石膏矿和钠长石矿;中型矿床1处,即高岭土矿;小型矿床2处,即霞流冲煤矿和钓牛坪白云母矿。另有矿化点多处,大中型矿床除白云母矿外,其余均已开采。其中,钠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5%,占全省储量的98%,为亚洲之最。瓷泥、石膏储量均居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