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衡阳市地图 > 衡山县地图 >
马迹镇地图
马迹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教育

在马迹镇中学每30个寄宿生配备一位专职保育员,住在学生寝室里专门照顾学生生活起居。学校在聘任教师时首先聘任保育员,2001年暑假还组织保育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二是牢牢把好安全关。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设立严格出入登记制度,学生凭卡进出,家长星期五下午接子女回家、星期日下午送子女到校,都必须到门卫处签名。同时,还与110、120保持了联系,保证学生万一出现安全或伤病情况时,能得到公安和医疗机构及时的帮助;三是投资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强化后勤管理。四是加强课外活动管理,合理安排全天的作息时间和各年级、各时段的活动,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马迹镇的管理办法已在全县各乡镇得到推广,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实行农村集中办学避免了资金的重复、分散投入,充分发挥了资金效益。由于资金集中投入,许多中小学危房基本消灭,乡镇中学、中心小学都建立了电脑室,有的还建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等都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低龄儿童寄宿制集中办学激活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机制,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了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确保了山区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

特色产品

马迹历来有养殖湘黄鸡的传统,镇政府因势利导提出“铸就湘黄鸡产业链镇,高昂养殖经济龙头”的思路和口号。全镇年出笼湘黄鸡200余万羽;全镇年出笼湘黄鸡1万羽以上的大户150家;拥有以村为主的湘黄鸡提纯复壮、种蛋供应基地5个,年供种蛋量突破200万枚,拥有年贩运销量50万羽的专业队伍5支,并在沿海发达城市设立年销量20万羽的销售点15处以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马迹镇不少人种地普遍存在着随波逐流的现象。为了使农户生产少走弯路,马迹镇党委、政府引导群众瞄准市场“空当”,种植反季节蔬菜。菜农们围着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啥蔬菜缺他们就种啥,啥见效快就种啥。不少头脑灵活的农户靠种植反季节蔬菜走上了致富路。该镇苗庄村青年农民李胜营2007年冬季利用温棚种植了2亩番茄,2008年2月份产品便上市销售,如今这2亩大棚番茄已收入9000多元。观堂镇反季节蔬菜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年增收740元。马迹镇资源丰富,粮、棉、油、菜、畜、禽产品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开发及棉花、辣椒、观赏林木等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良好。马迹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创了将改水、改厕、沼气、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四位一体”模式,全镇已有1800户建成“四位一体”,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从2002年起,马迹镇开始退耕还林工程,新植速生杨15万株,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致力于建设生态农园。马迹镇现有荔枝5.5万亩、香蕉1.5万亩、枇杷1万亩,水果年总产量可达4万吨,农产品市场、加工、贮藏、保鲜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科技兴农”战略全面实施,高优农业不断发展,莆中高优木瓜种植基地、白云寺观光农业示范园、百花洋超大集团千亩枇杷种植基地、佳园绿野高优育苗基地、菜埔大田改种枇杷示范片等示范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该镇高优农业和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逐步走上高优化、效益化、产业化的道路。百花洋草山养牛、养鹅综合开发,高田凤竹养鸡场等畜牧养殖业成为该镇养殖业的龙头企业,规模正日益扩大。

历史沿革

马迹镇位于衡山县西部,距县城60公里,南毗南岳区,西接衡阳县.相传古时有天马降临,在一条小溪边留下一行清晰的足迹,后人遂在此建起一座石拱桥,名曰马迹桥,马迹镇因此而得名。解放前,马迹镇属宗字十六区,为紫盖里马迹保。1953年改保甲制为乡村制,隶属4区,有安然、马迹、塘安、龙潭四乡,1956年并为马迹乡。1958年属五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属东湖人民公社,1961年由东湖公社分出,成立马迹公社,1984年2月成立马迹乡,1985年所辖龙潭、观音、拜殿三村合并为拜殿乡划归南岳区,1993年5月改马迹乡为马迹镇。现总面积34.6平方公里。现全镇辖10个村,l个居委会,110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