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衡阳市地图 > 衡山县地图 >
贯塘乡地图
贯塘乡相关地区地图:

沿革

因境内老湾村前原有六口水塘,相距不远,水可互相,流通,人们遂称中央的一口塘为“贯塘”。贯塘乡因此而得名。1953年,贯塘属第3区,辖义母、东阳、贯塘、枫林4乡,1956年合并为贯塘乡,1958年属伟大人民公社,1959年改属白果人民公社,1961年由白果人民公社分出,建立贯塘人民公社,1974年迁东阳村迎龙桥。1984年2月改为贯塘乡至今。全乡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余人。

基础设施



公路建设:贯塘乡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机遇,组织群众掀起抢修公路的高潮。全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水泥硬化乡村公路95公里,新修村组公路30余公里,整修公路80多公路,全乡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改变。该乡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营造大搞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民主决策、建管并举”的原则,在对全乡道路进行全面勘察的基础上,该乡量力而行规划公路建设。对资金筹集到位、改造条件成熟的道路,优先争取立项,形成“村村争先、人人参与”的公路建设氛围。通村公路水泥路建设每公里需要农民自筹5—8万元资金。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建设资金实行政府主导,“一事一议”,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村民集一点、辖区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等办法,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乡村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寄送慰问信,采取道路贯名、树碑立传等方式,积极引导发动本地在外人士为家乡公路建设捐款出力。基础设施的完善,引来了一大批投资客商,2007年该乡引进工业项目11个,投资达6000多万元,建成万亩优质稻、万头外贸猪、杂交玉米等五大农业特色基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贯塘乡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险工险情路段的抢修和维护工作。该乡共出动劳动力630个,工程运输车20个台班,铲车6个台班,投入现金2万余元,排除23个安全隐患点,清理排水沟12条,铺垫沙石共1000立方米,铺设路面近500米,修复危险路段共4条,总程达40公里,有效地保障了6道路交通运输安全。

特色资源

,衡山县贯塘乡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乡之一。其中水田24.1万亩,旱地1.8万亩。农业在乡域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现已形成了吨粮田生产基地、养殖业生产基地、楠竹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和席草生产基地。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45万亩,年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红薯、马铃薯、蚕豆、豌豆、玉米、高梁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桔、红枣、梨子、桃、李、席草、烟叶、花生、西瓜、香瓜、蔬菜、茶叶、药材、油菜、油茶、苎麻等优质产品,是湖南省第一批命名的“家庭小水果县”。
岳北大白茶:湖南名茶。衡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便有“衡州茶,生衡山、茶陵县山谷”的记载。岳北大白茶产于衡山县贯塘。
衡山园枣:1949年前有成片栽培,并有以枣代粮,有“一担枣子一担米”之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一度有较大发展,最高年份产干枣600吨左右,产品行销省内外。
衡山白糖李:传统名贵水果品种。产于衡山县,有300余年载培历史。果实扁圆形,外皮黄绿色,皮薄而坚韧,果肉致密,黄白色。

地理概况

衡山县贯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2o27'-112o57',北纬26o58'-27o28',之间,北界湘潭、湘乡,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境内有湘江干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公里。其中一级支流10条177.5公里;二级支流17条186.2公里;三级支流8条78.9公里;溪流3条26.1公里。衡山贯塘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充裕,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雨旱季较明显;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后山比前山气温略低,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有利于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