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铺乡地图
福田铺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文物
福田铺乡禹王碑从巨石的地形特征看: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载“过隐真坪,复渡一二小涧,攀萝扪葛,至碑所”。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载“云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蚪之字,碑下有石坛,流水萦之,最为胜绝”。巨石周围有禹溪、禹王桥、隐真坪、大禹岩等地名,且禹溪环巨石绕行半周(另一条禹溪大跃进时开辟成水田),地形地貌与古籍记载相符。从专家学者的考证看:早在八十年代,南岳文物处旷文辉先生根据古籍记载,一直在云密峰和紫盖峰之间寻找。1984年在云峰村望隐桥侧发现一巨石:重十余吨,有一不规整的两虬相交平面向中间微凹,面上有不规整纹饰,明显可见人工凿痕。据旷文辉先生回忆,当年发现时,从石顶往下看,隐约可见石右有字5行,每行13字,石左上端有字3行共12字,字型奇特,无人相识。当即判定可能是古禹碑并向衡山文物所反映,可惜当时没得到有关部门重视。2007年6月20日,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江文辉邀集有关专家到实地对巨石进行鉴定。在拆除了巨石上的墙壁后,专家们对这块巨石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周边环境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考证。最后专家们一致认定:禹碑遗址在此无疑,但巨石因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已破损磨蚀,无明显可考字迹,是否禹碑母本,有待进一步考证。对这一结论,一同来考证的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研究禹碑近30余年的童文杰先生不以为然,他认为禹碑母本如清晰可辩,肯定是伪造品,原因有三:一是从当时刻碑工具来看,禹碑应是5000年前所刻,属新石器时代末期,雕刻工具落后,本身刻痕不是很深;二是从禹碑刻面来看,文字刻在巨石斜面,斜面的自然风化腐蚀强度比竖面大;三是从人为破坏来看,随着人类的发展,禹碑从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逐渐被开发为人类居住场所,据当地老人回忆,小时候他们在此放牛砍柴,常坐在石碑上乘凉,对上面奇怪的文字刻痕,喜欢用柴刀和石头打砸。至1997年石碑被砌进墙体并打掉一角,破坏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原因,禹碑不可能看清明显字痕。然而看不清楚又不能认定巨石是禹碑,这本身就很矛盾。童老表示:根据巨石上有人工凿痕,及周边的地形环境,完全可以认定巨石就是禹碑母本。另据村民王代桃介绍,在八十年代石碑未被凿毁前曾拓印两字,可惜未留下来。经现场专家核对其回忆写出所拓的两字,疑似岳麓山禹碑第一行头一字和第三行头一字。虽然因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现留的禹碑石壁已破损腐蚀,无明显可考的字迹。但故老相传,此处石壁上确实曾刻有无人可识的文字,专家也在石壁上找到了曾凿字的痕迹,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心人对禹王碑的重视,“衡山禹碑”一定会脱下神秘面纱,还历史以本来,现真颜于世间。基础设施
全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衡(山)娄(底)公路纵贯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乡政府驻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建成了商业和工业两个小区,程控电话已开通,电力、水源充足。自然资源
福田境内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矿、高岭土等矿藏,花岗石蕴藏量达1.7亿立方米,其中,尤以黑色花岗石和白色花岗石极为罕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内青山绿水,竹木成荫,林木总蓄积量达20万立方米,松脂可割取面积达15000亩。文化艺术
铺乡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是在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皮影戏原为宫廷戏,唐以后流传于民间,有“南影”、“北影”之分。衡山皮影属于“南影”分支,福田铺乡皮影为衡山皮影代表,在全国颇负盛名。2002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之乡”;2006年,福田铺皮影被列为湖南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福田视察群众文化活动,对福田皮影给予高度评价,并接受了唯一民间艺术礼品—影人造型。
表演艺术:“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福田皮影表演一般是一套锣鼓一人打、一堂“菩萨”一人耍、前后两台两个人、两人合唱一台戏,俗称二人班,几乎集所有传统表演艺术(如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之大成。其演唱技艺和表演形式为“二十四决”:生、旦、净、丑四角,喜、怒、哀、惧四情;平、仄、霸、汉四音,腔、板、词、韵四格;尊、清、呼、唤四款,唱、渡、做、打四功。
影型制作:皮影制作极为复杂,按材料不同可分为纸影和皮影。纸影和皮影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各有千秋,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窗花、门画、工艺艺术、雕刻)。从选材到成型上戏,经过选材、画稿、过稿、镂刻、重彩、缀合等二十多道工序,3000余刀手工雕刻而成。影人的制造小巧玲珑,以正侧面为主,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结合传统的绘画线描形式:鱼鳞、星眼、梅花、松针等;其特色采用传统的绘画工笔重彩方法,以镂线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自然调和、绚丽谐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和风格。皮影制品不仅用与演戏,而且可用于双手耍玩娱乐、还可置于窗前或白墙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人士、博物馆垂涎,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