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溪镇地图
鹤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域概况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是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境居县中部偏北,东经119°38′-119°39′,北纬27°57′-27°58′。镇驻地海拔190米。东邻梅歧乡,南倚澄照乡,西逐大均乡,北接外舍乡。鹤溪镇是畲族最集中的居住地。叶山头自然村是畲族祖先1200年前入迁时的落脚点。畲族聚居的包风行政村潘山岭自然村198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文化名镇
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已出炉,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榜上有名。据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是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产生。该镇成为丽水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历史文化名镇。在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中,全国共有99个名镇(村)入选,浙江共有2个镇、9村入选,其中丽水市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入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鹤溪镇地理位置独特,民风纯朴,畲族文化底蕴深厚,是汉初中原大儒浮丘伯的隐居之地、秦始皇炼丹博士卢敖的升仙之所;宋元明清以来,官宦文化名士众多,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老根据地;抗战时期,浙江省府内迁教育厅财政厅的驻地,文物繁富。在评选中,该镇以其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风情、极具特色的古建筑风格和整体保护的完整性,从全国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至今,该镇保存完好的文化历史有“桂山石印、景宁孔庙、潘氏节孝坊、四格蓝氏宗祠、双后岗村宝灵大殿、敕木山汤夫人庙、周湖雷氏宗祠、梅家老屋门楼”等等。鹤溪镇既是畲族集居地、畲族文化的集聚地,也是浙闽畲族文化的交流中心。其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保护畲族历史文化、彰显畲族风情内涵、推动景宁民族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一平),景宁县治鹤溪,古称沐鹤溪。汉初浮丘伯携双鹤隐居此间,筑台垂钓,沫鹤于溪而名,镇因溪名。明景泰三年(1452)置县,始为县治。崇帧十三年(1640),知县徐日隆叠石为城,周长二里许,建承恩、行春两门并小东门、南门、小南门、西门,遂有城郭。清代设行春、锦衣、西河、统政4坊。除1960-1984年6月撤县期间外,历为景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6月景宁畲族自治县建立时,镇区面积0.69平方公里。1992年6月,原张春乡并入,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108.6平方公里,2009年常驻人口达42000余;畲族人口占镇人口24%左右,占全县畲族总人口近四分之一。行政区划辖城南、城西、红星、仙童4个社区,以及鹤溪、扫口、浮丘、包凤、城西、城北、周湖、双后岗、张村、旱塔、严村、惠明寺、三枝树、东弄、王木坑、滩岭、敕木山17个行政村。行政区划
1992年,辖新城、仙童、百岁、百塔、金仙寺、城郊、洋后、浮丘8个居民委员会,鹤溪、学田、岭脚、溪口、扫口、浮丘、包风、余山、张村、严村、惠明寺、三校树、东弄、王木坑、滩岭、敕木山16个村民委员会,68个自然村。2005年,辖城南、城西、红星、仙童4个社区,以及鹤溪、扫口、浮丘、包凤、城西、城北、周湖、双后岗、张村、旱塔、严村、惠明寺、三枝树、东弄、王木坑、滩岭、敕木山17个行政村。资源物产
鹤溪镇地处半山区,北高南低,带溪、霞溪、鹤溪三条溪流经该镇全境,接纳山涧小溪汇合于显桥水闸内河,构成河谷平原。2005年,全镇耕地面积1150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500万亩,旱地2892亩。林业用地18578亩,以薪炭林为主,经济林为辅,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杨梅、绿竹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番薯、毛芋、席草、甘蔗和瓜果蔬菜等。杨梅,席草,甘蔗、毛芋、盘菜为鹤溪镇农业特色产品。陶器和番薯刨为鹤溪传统工业产品。鹤溪缸窑村的陶器始于明朝万历47年(公元1619年),有民用、工业用、渔业用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秀溪村番薯刨生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27年苏子经曾将产品送往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销,声名大振,产品除远销南方诸省外,还远销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和亚洲的越南等国。鹤溪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千年古刹、名人故居、古窑址,还有鹤峰风景区等一批人文山水景观。尤其是缸窑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瓷土资源丰富,开发青少年陶器制作旅游有着极好的前景。经济发展
鹤溪镇1999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达5721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2887万元,占55%。农民人均纯收入1779元。2002年列为温州市139个欠发达乡镇之一。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442万元,人均收入3168元。鹤溪镇是农业镇,以农业经济为主,绝大部分农户依靠农业和外出打工收入。经济规模小,经营层次低。农业除种植单季稻外,还有蘑菇、芋艿、果蔗、盘菜、茭白等经济作物。2000年来,鹤溪镇加大农业经济发展步伐,涌现了浙南长毛兔研究所、平阳县天鹤农产品公司、平阳县康虎农产品经营部、平阳挺志温州水牛乳业有限公司四家县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并创建了天鹤牌系列农产品、粗高牌长毛兔、温州水牛等农业品牌,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鹤溪镇工业规模低、小、散。鹤溪镇在改革开放以前“卫星”工业曾经红极一时,由于当时交通条件限制,鹤溪镇工业经济未能持续有效发展。由于鹤溪镇二、三产业落后,当地就业机会少,全镇有三之一的劳力外出务工,50%的人均收入来自镇外。2004-2005年鹤溪镇加强引导工业经济发展,全镇工业有恢复性增长,其中秀溪村的“电热饼、变压器”电器配件行业发展迅速,2005年该镇工业税收增长达到260%,是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业基地,1、蘑菇基地。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2005年该镇种植面积有250万平方尺,全镇利润250万。2、杨梅基地。鹤溪镇杨梅核小肉厚,酸甜适中,闻名遐迩,全镇有杨梅2000亩,年总产量100万公斤。3、甘蔗基地。鹤溪镇农田属于沙壤土质,适宜甘蔗生产,产出的甘蔗肉松味清,深受广大客商欢迎。全镇种植甘蔗2500亩。4、蔬菜基地。鹤溪镇土地面积大,2005年杭州商人在南岙村建立豇豆蔬菜基地,并以保护价收购,取得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