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凉山州地图 > 宁南县地图 >
红星乡地图
红星乡相关地区地图:

1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红星乡

红星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辖乡。1952年建红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7公里。面积32.3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双合、高峰、前卫、小河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料加工厂。农业主产烤烟、蚕茧、水稻、玉米。养殖业以猪为主。

2、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红星乡

乡情概况:红星乡位于兰西县西部,距县城7.5公里,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万亩,共有五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人口为17,744人。
历史沿革:红星乡一带,清代,属呼兰城镶红旗。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划归兰西县,隶属北乡一区。中华民国时期,隶属一保。东北沦陷时期,改设大昌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隶属太平区,1949年改隶第四区。1956年6月,并村划乡,分属几个乡。1974年12月,调整部分公社区划,增设红星公社。1983年5月,政社分开,改为红星乡。
自然环境:全乡属平原地带,年平均积温2700℃,无霜期130天,降水量470毫米,主栽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杂粮、亚麻及蔬菜等。
经济发展:农业总产值3,450万元,乡级财政收入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现有小型工业企业10家,个体工商户80户,年实现工商税收62万元。红星乡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扶贫解困为目标,通过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招商引资上工业项目,扶贫开发扩充经济总量,使全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乡镇企业由弱到强。以加强财源建设为重点,依托亚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亚麻加工业,现有的9家“麻”字号企业,并向产加销一条龙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群体效益。目前,每家企业年新增工商税收均在1.5万元以上。红星乡资源优势比较雄厚。有广阔的草原,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秸秆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创办企业、畜牧养殖、劳务输出的好去处。2001年劳动力输出达到3000人。红星乡大力发展路边经济。蔬菜生产走绿色、特色之路,沿安兰公路有近1万亩香瓜、蔬菜,每年向市场提供商品菜1.5万公斤;农产品品质不断优化,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和空间极大。畜牧生产以肉牛、肉羊、生猪为重点。着眼于产业化建设,走效益农业之路,建立了肉牛饲养联合体,引进优良品种650头,实现过腹增值,增加效益。新引进肉羊1600只,发展养猪专业屯两个,发展肉鹅专业村2个。目前,全乡肉牛、生猪、肉羊、鹅禽存栏分别为1300头、4300头、5800只和3.5万只。
小城镇建设:红星乡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运行,同步发展。几年来,用于村镇建设的资金达1,456万元,修建砂石路80公里,建砖瓦结构民房15万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电话普及率达到6%,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30%。
社会事业:红星乡社会福利事业进步较快。近年来,对教育投资达650万元,全乡二所中学、五所小学基本达到标准化,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村卫生所、乡卫生院逐步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乡敬老院达到县级标准。

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依安县红星乡

乡情概况:红星乡位于依安县城西北9公里处,南与依安镇接壤,东、北、西分别与上游、先锋、新屯乡毗邻。境内多岗川,土质肥沃,适合大豆、马铃薯、甜菜、蔬菜生长,地下资源丰富,有储量庞大的高岭土、耐火土、白粘土和黄沙土。依讷公路和齐北铁路穿境而过。全乡面积153.10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人口22,783人,现有耕地12,116公顷,草原230公顷,林地2,62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7%。
区划沿革:红星乡,原名达连河公社,后因与达连河镇重名,更名红星公社。中华民国时期,属依兰县第六区管辖。东北沦陷后,被日本侵略者强占,成为日本移民开拓团的重点地区,设有开拓团本部和部落多处。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达连河区,后改为第十区。1956年3月,设置达连河乡。1958年10月,改为达连河人民公社。1964年将达连河煤矿地区和达连河大队划出,设置达连河镇。1979年将达连河公社更名为红星公社。1984年4月,改为红星乡。红星乡辖区西高东低,西部为张广才岭低山丘陵区,东部为牡丹江冲积平原。全乡总面积2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万亩,是全县水稻主要产区之一和全县甜菜万亩乡之一。
社会事业:全乡有中学2所,小学11所,教育设施完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5%以上。全乡有1所乡级卫生院,11个村级卫生所,医务人员40人,达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的要求。通讯网络畅通。固定电话入户率达30%,移动电话达2,000部。
经济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农业,以品质增效益。大豆选择高油脂品种,年产量达1万吨;马铃薯是主栽作物,年产优质马铃薯13万吨;甜菜产量可达3.2万吨;小毛葱和大葱,年产量达1.5万吨,品质好,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玉米年产量1.5万吨;葵花年产量3,000吨;芸豆年产量2,000吨。养殖业,每年出栏的生猪达33,000头、羊6,500只、肉牛4,000头、小笨鸡10万只、鹅5万只、蓝狐600只。乡镇企业,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民搞招商,招大商”的战略部署,从齐齐哈尔引来客商投资500万元建立了“北方高岭土有限责任公司”,对高岭土矿进行开发,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天津客商投资600万元建立的马铃薯加工企业诚信淀粉厂,产品远销大江南北。

5、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

乡情概况:红星乡隶属鸡西市鸡冠区管辖。位于区境南部。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1.6万。恒山铁路和鸡图公路过境。辖红星、东太、西太、朝阳、仁和、太阳、红光、鸡兴、立新、前进、红星11个村委会。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1.68万人,其中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乡政府驻地红星村。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塑料制品等厂。农业主产蔬菜。建有果树场和良种场。省属立新煤矿在境内。乡政府驻地距市区3公里。
区划沿革:1948年4月,划归新设置的鸡冠区管辖。1949年为第二区,1950年7月,改隶鸡西县第二区。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红星乡。1958年9月,将红星、梁家街乡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0年3月划分为红星、东风两个公社,后将东风公社并入红星公社。1976年将红星公社划分为红星、东风、朝阳3个公社,后又将朝阳、西郊(由原东风公社更名)公社并人红星公社。1984年3月,撤销红星公社,分别设置红星乡和西郊乡。
经济发展:红星乡的有耕地3.7万亩,有73%是坡耕地,由于每年夏季雨水的冲刷,在田间形成了宽5—6米、深3—4米的侵蚀沟,全乡300多亩耕地,共有大小侵蚀沟100多条。红星乡现青玉米种植面积8000亩,小杂粮种植面积10,000亩,果树种植面积7000亩,主要品种为123、龙冠等苹果。另外,该乡现有大煎饼加工企业10个,小杂粮加工企业6个,青玉米冷藏库5000立方米。

10、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红星乡

红星乡地处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源头,川、甘两省的交界处,这里生活着藏族为主的藏、回、汉等各族儿女5千多人,境内有草原湿地—花湖纳摩神居峡等森林公园等独具开发价值的景观。该乡共有8人行政村、18个自然寨,属二类乡,人员编制数16,其中党委3人,人大主席团1人,政府7人,民政司法股1人,计生股1人,妇联1人,财政股1人,文化广播站1人,共13个行政编制,2个行政工勤编制,1个事业编制,现有在职13人。

8、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红星乡

乡情概况:红星乡位于福建诏安县中部偏北,属山区地带。距县城26公里,东北屏障乌山与云霄县交界,东南邻金星乡,西连太平镇,南与西潭、建设二乡接壤,北连官陂镇,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人口15517人,85%讲闽南方言,15%讲客家方言。境内乌山是革命老根据地,这里是老区乡。东溪上游支流在境内交错,水电资源丰富,有小型水力发电站7座,四级电站1座,年发电量达9万千瓦时,并与城乡电网联网,电力供应足供生产、生活需要。以农、果、林、茶为主要产业,是省市优质青梅生产基地,年产量可达12000吨。现有多家外资企业。产品认证为省名牌农产品。交通基本实现乡村公路水泥路面,形成交通网,与县城邻乡畅通。境内乌山被国家批准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有丰富生态旅游资源,有简易公路可达山顶闽南老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重要景区。有初级中学1所,卫生院1所,小学多所。
行政区划:自然村有:许辽村,下河村,芹山村,西埔村,东埔村,庙兜村,园林村,楼仔村,石楼村,坪林村,下辽村,大梅林,小梅林,朱厝村,新楼村,碗遥村,五洞村,六洞村,下K尾,樟老许,进水村等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