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镇地图
黄茅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黄茅镇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毛竹、优质天然矿泉水,水能蕴藏量达12万吨以上,岩盐蕴藏量达75万吨。土特名优产品系水稻、大豆、薯类、油料、瓜果、畜禽水产品、中草药等,工业产品白酒、木制家具、竹胶地板、瓷瓶、机制砖、瓦楞纸等,产品质量上乘,获农业部优秀产品奖一项,获省优质新产品奖三项。距镇政府东南15公里处,有一座名闻遐尔的洞天福地、药都药业先河、旅游疗养胜地、道教名山——阁皂山,2001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现有保存的宋代古桥(鸣水桥),清代石坊(一天门),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景色之秀、宫观之丽、古迹之异、名树之奇、药草之众,真乃“神仙之府”,历史上引无数文人雅士,借景抒情,争相题咏,留连忘返。旅游资源
号称“天子第三十三福地”的閤皂山,系武夷山支脉延亘百余里,因其“形如去天楼阁,色如皂”而得名,阁皂山峰峦叠翠,从汉天师张道陵和“南洲高士”徐孺子来此隐居修炼时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九百余年的历史。道教灵宝派的创始人、中国药都的奠基人、东汉阁皂山喜为“真仙之宅”而结庐定居,布道炼丹。聚集灵宝经诰,采药施诊济人。先后达43年之久。从此,阁皂山便以灵宝道派发祥地和中国药都樟树的药业先后而载入史册。葛玄于公元244年在合皂山“白日飞升”成仙后,被道教尊为“太极仙翁”。嗣后葛洪(东晋著名化学家、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南北朝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葛长庚(宋代著名道士)等相继而来。从此,阁皂山名声大振,誉满江南。唐高宗曾御封合皂山为“三十三福地”,宋徽宗又法定合皂山为全国道教三大伟篆圣地之一,《寰宇记》称阁皂山为“神仙之府”,“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此者”。元朝时,合皂山与庐山、玉笥山同被誉为江西的三大名山。阁皂山历来不但皇帝御封崇显,而且景致宜人。阁皂山山川风貌、景胜天成。古往今来,阁皂山曾以其山川之秀、景色之奇、宫观之丽、古迹之异、传说之神和气候之宜人、药材之丰富而吸引着无数骚人墨客,庶子仕绅迂途登临,争相题咏,留墨千秋。如今,阁皂山,已开辟了第一期旅游景点23处,于2001年底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它将以神奇的道教文化和多彩的中药文化以及绚丽的自然风光,迎纳四方宾客,接待中外友人。经济建设
工业生产:该镇强攻工业,重点做大做强做优花炮产业,2005-2006年,全镇共有86家花炮企业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乾坤厂、新胜厂、礼花厂3家企业年完税均突破200万元,烟花厂、旭华、吉祥厂、信坤厂、光明厂、礼信厂年完税都突破100万元,新上工业企业8家,其中1千万以上入园企业1家。连续2年招商引资突破5000万元,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生产:2005年,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42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445公顷,粮食总产量15057吨,油料总产量32吨,蔬菜产量3300吨,年内出栏生猪16780头,农林渔业总产值达6300万元。2006年,该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现已形成路下、王布、源头、柯树、兴源五个村的高产稻田养鱼基地,建立了军屯、南江、大土、水源四个兔、羊、猪养殖基地,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45000亩。
林业:2005-2006年,该镇全面完成了林业产权改革,茶亭林场依法规范流转,实施十万农户种百万杨树工程,已栽种杨树8万余株,同时,依托山区优势,精心培育了军屯、南江、大土三个丰产毛竹林基地。黄茅是市内重要的木材、毛竹生产基地,1958年至今共营造各种用材林、经济林2.4万亩,己郁闭成林2.4万亩,垦复竹林3200亩,中幼林抚育1万余亩,消灭了荒山,森林覆盖率100%,木材蓄积量15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80万根。实行封山育林2万亩,加强了防火设施建立健全了护林联防公约。果园面积500亩,结果率一年比一年高。药材基地1000亩,年产药材320吨。黄茅镇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2002年企业总数484家,其中镇办企业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9家,个私企业470家。企业总产值10058万元,比1958年增长43630%,比1978年增长1787%,其中工业总产值3648万元,比1958年增长14811%,比1978年增长1298%:企业增加值近1000万元,比1958年增长17840%,比1978年增长837%,其中工业增加值883万元,比1958年增长25533%,比1978年增长903%。以黄茅开发区为中心,以樟树东站为契机,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到2003年11月止,全镇招商企业18家,引进资金3800余万元,高新科技产值立户黄茅,新增经济效益8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2008年完成财政收入271.8万元,比去年增加16.5万元,增长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