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镇地图
华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市场建设
坚持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大搞市场建设,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活跃。200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济南佳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盖家沟小商品展销中心相继建成营业,形成了以济青高速公路零点立交桥为中心,总占地50万平方米,济南市北部规模最大、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市场群。通过市场带动,2002年,共新发展个体工商业户1249家,累计达到4333家,私营企业116家,累计达到407家。镇情简介
华山镇位于青岛即墨市北部,南眺崂山,东濒黄海。地处交通枢纽,青烟一级公路与青威公路两条主干线穿境而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南距青岛市4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青岛港口55公里,北距烟台市120公里,东距威海市150公里,西距省会济南市300公里。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4.5万人口。华山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2226男16328女15898家庭户户数10242家庭户总人口(总)31866家庭户男16108家庭户女157580-14岁(总)58570-14岁男30100-14岁女284715-64岁(总)2311115-64岁男1179115-64岁女1132065岁及以上(总)325865岁及以上男152765岁及以上女173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0986自然条件
华山镇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贯穿而过,水源充足。全镇土地面积60.81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主要以花岗石为主,境内主要有华山、卧牛山、南卧牛山三大主峰。土壤由于受黄河水源影响,土壤PH值略显碱性,以沙质土壤为主。作物以水稻、莲藕、玉米为主。全镇有耕地1852公顷。种植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苗木花卉等。林木植被面积3097.5亩,林木覆盖率5.8%,由于水位较浅,适宜柳树、杨树等木本植被的生长,另有地下温泉自然资源可供开发。气候华山属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650-700mm。华山镇下辖村:
洪家园村卧西村卧中村卧东村小洼村菜园村东杨家庄村山头店村程家庄村桃园村苌庄村坝子村朱家庄村苏家村朱家桥村王家闸村北辛村刘姑店村西李村霍家流村新开村付家村埝头村孟家村还乡店村驴山村东陈村北陈村郅家村前王村王保村石门村宋刘村高家村高墙王村西杨村盖家村姬家村齐家村蒋家沟村前张村西河崖头村东河崖头村南街村北街村马家桥村文化古迹
1、华山历史文化名山华不注山。华不注,又名金舆山,俗称华山,海拔197米,因山势像朵莲花注水而得华山名。一峰独立,平地拔起,旁无连附,直入云霄,奇秀险峻,苍翠欲滴,为济南胜景“齐烟九点”之首,为明人刘敕《历乘》所列历城十六景中“孤嶂凌霄”一景。“鹊华烟雨”为古济南八景之一。每当夏秋季节阴雨连绵之时,半山腰上云雾缭绕,烟雨蒙蒙,酷似仙境,当地人称“华山戴帽”。元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赵孟頫就此景曾留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千古绝句。《左传》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晋鞍之战,齐顷公骄横轻敌,结果兵败,晋军紧追不舍,迫使齐顷公“三周华不注”。危急中,齐国大夫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挂于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齐顷公借机逃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华山有精彩描述:“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由于此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又加山色壮丽灵秀,历代史书均有记载。华不注山岿然绝世的雄姿,峻拔峥嵘的风貌,傲然向上的精神,为世人所倾慕,古今游济南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赞颂华不注的诗词歌赋多达100多首。唐代李白、北宋曾巩、金代元好问、元代张养浩、明代李攀龙及晏壁、清代董芸、近代康有为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李白第一次来济南时,登临华不注就写下《昔我齐都游》的名篇,留下“兹山何俊拔,绿秀如芙蓉”的绝唱。华不注自古以奇、秀著称。奇石景观被清代诗人董芸赞为:“怒之如奔马,错者如犬牙,横者如折带,乱者如披麻,或高或亢,或抑或坠,或如几案平,或如矛戟锐”。山上自然天成的前龟、后蛇,左青龙、右白虎四块道教崇祀的真武神奇石,是绝无仅有的。华不注为道教名山,山上华阳宫、文昌阁、吕祖祠等建筑和传说,更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2、华阳宫位于华山之阳,被誉为“济南巨观”。金代正大五年(1228年),为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初创。后经不断扩建,规模逐渐扩大,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占地面积26亩。华阳宫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殿有庑,有亭有台,脊连檐接,由四季殿、泰山行宫、娘娘庙、三教堂、玉皇宫等9处独立的建筑单体组成,昔有十余个院落,是济南庞大古老的道教宫观。当年香烟缭绕,四季香客不绝,金代全祖望在《游华不注》中曾把华阳宫比作苏州虎丘,可想当年的热闹与繁华。华阳宫历经变迁,汇集道儒佛文化于一身,留下了许多极具价值的人文景观。其中最具价值的有四季殿内柱上的盘龙浮雕,以苍龙探海势从明栿月梁伸探而下,为我国龙雕之珍品。还有许多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楹联、壁画、碑文以及净土庵内的香樟木雕像等。不幸的是,“文革”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2000年,济南市文化局对华阳宫建筑群进行了修复,使华阳宫重现当年古韵。在华阳宫建筑群中,有近百株虬枝蟠曲、苍劲葱郁的参天古柏,仅四季殿院内就有17棵树龄在800年以上的参天古柏,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落凤柏”,“赐福柏”和“茶柏”了。这些古柏中,栖息着百余只猫头鹰,成为华阳宫一大景观。早在东晋,尹孝逸就以“风论历城水,月倚华山树”赞美华山的古木。在参天古柏掩映下,座座殿堂显得分外苍老而幽静。在泰山行宫院门外,还有一棵3人合抱的“卧龙杨”,其躯空干老,但却枝繁叶茂,一派生机。传说当年有龙盘在树上吸华泉之水。华阳宫院内的石榴、桃、杏树等,至今每年春季仍繁花锦簇,生机盎然。
3、华泉位于华山脚下,因华山而得名,现为济南新72名泉之一。《水经注》载:“华泉,华不注山下泉水也”。华泉因于公元前589年载入春秋《左传》而被称为济南历史上第二大名泉,位列众泉之首趵突泉之后。古时,华泉很大,唐《酉阳杂俎》称:“华不注泉,方园百步;北齐时,有人以绳千尺沉石试,不穷”。历史上,华泉经历了喷涌,淤塞,复涌,再淤塞的历史。明末《历乘》载:(华泉)“今竭”。清乾隆年间,诗人朱曾传诗云:“华山高高白云流,华泉脉脉绿波柔”。1940年代华泉又淤塞,此处虽无明显泉眼,但久旱不涸,冬不结冰。2001年春,对华泉进行清淤,发现两处泉眼,而且泉水是从粘土中渗出,这种出水形态在济南地区尚属罕见。为保护华泉,如今砌筑了美观的泉池,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了泉名。
4、华山湖:唐朝时,济南城北,湖水涣漫,烟波浩淼,南通大明湖,北至鹊、华山下。山落湖中,湖映山色,人称“莲子湖”,又称鹊山湖。李白于天宝七年(748年)春重游济南时,有《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诗云:“湖阔数千顷,湖光摇碧山。”直至元、明之时,鹊、华以南仍是一派水乡风光,只是湖域渐小。时华阳宫鼎盛之际,“七月三十放河灯,明湖船到华阳宫”。当年每逢七月三十河灯节,万盏河灯从明湖北门顺河而下,直到华山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及元好问、王恽的诗文均再现了当年华不注妩媚的湖光山色。明以后,因济水泛滥淤积,黄河水数十次决口,致济南北郊地表已高出数米乃至数十米,如今的华山湖已不见昔日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