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日照市地图 > 五莲县地图 >
街头镇地图
街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京胡

京胡随着茂腔唱腔的成套发展,乐队的伴奏也不断改进。“肘鼓子”只用肘鼓、手锣伴奏,后加入二胡、柳琴,直到加京胡、京二胡、三弦等,但也不能满足唱腔的需要。在演出大型古装戏,特别是大型现代戏时,为了哄托气氛,茂腔乐队不但又加入了笙、笛、扬琴、琵琶、唢呐等民族乐器,还加进了小号、长号、圆号、单簧管、长笛、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打击乐团受京剧影响较深,大都使用京剧锣鼓,但茂腔仍保留了像《单抱鞭》、《七锤子》、《楔橛子》、《四锤子》和《梆子穗》等有独特色彩的茂腔锣鼓点,以别于其他剧种。“肘鼓子”传统戏多系反映男女爱情、伦理道德等生活片段的小戏,颇受农村妇女的喜爱。有童谣云:“肘鼓子戏,娘们儿的事,姑娘喜欢听,老婆摸上蜜”。经几代艺人的脑记口传和加工整理,茂腔也逐渐形成了传统保留剧目(看家戏),如“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火龙记》、《金刀记》、《丝兰记》、《玉杯记》、《风筝记》)。1956年,五莲县茂腔剧团建立后,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改革的同时又移植了吕剧等姊妹剧中的优秀的剧目50余曲。随着时代的发展,茂腔舞台上除传统古装戏外,也出现了现在戏的演出及创作剧目,表演艺术也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吸收了京剧“把子”(武打)、话剧表演等,更加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特色农业

果脯街头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实施产业化经营,确立了名优特新型、绿色有机型、转化增殖型的特色农业发展主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市场农业,种优、养殖、引洋、串季、积极向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靠拢,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着力培植林果、板栗两大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2.2万亩名优水果基地、3.2万亩板栗基地,享有“林果之乡”美誉。该镇果品公司以“山上基地”为后盾,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锦盛”牌系列果脯、果汁、板栗制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畅销国内外。

产业发展

花岗石街头镇花岗石资源丰富,主要有“五莲花”、“五莲红”、“五莲青”、“芝麻花”、“映山红”等20多个品种。其中,“五莲红”、“五莲花”优质花岗石全国储量第一,已探明可采储量50亿立方米,质地优良,色泽鲜艳,在生活、建筑、装饰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街头镇党委政府围绕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石材开采加工业作为兴镇富民的着力点来抓,不断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扩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以石材业主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该镇生产的花岗石板材、台阶石、蘑菇石、异形材、工艺石材畅销国内外,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万美元。到目前,全镇石材开采矿点434处,加工企业900多家,年产板材1500万平方米,2004年,石材业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3亿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焰花起花楼子万盏灯

五莲山区,每逢新年春佳节或喜庆之日或开业庆典之时,均点放焰花、鸣放鞭炮。鞭炮焰花的品种繁多,故有“滴滴金儿小爆正(即爆仗)、大花雷子烟爆正”以及“正月里,正月新,起花楼子万盏灯”等民谣流传。“起花楼子万盏灯”指的是民间放“杆花”之说。“杆花”即民间的焰花艺人精心制成变化多端的焰花故事,用木杆架起连续燃放的组合焰花。“杆花”在汪湖、许孟、于里、洪凝、街头、潮河、户部等乡镇均有传闻。据考证,五莲地区自明末清初就有放“杆花”的传说,距今约有300余年的历史。1915年农历二月二日在仁旺“柳树底”放过一次“杆花”,除临近村民蜂拥围观外,还吸引了潍县、安丘、高密、诸城、临沂等地观众。这次杆花共用了5根竖杆制作,前4根各长4米,每根杆顶都罩有伞灯,杆中各缚一根长4米的横杆,两端各有杏花、桶花、梨花、斗花和风火轮,称之一杆四坠,第五杆高6米,6层横杆,6层花。在杆花周围,设有起花楼子、桶花、地花子、人抗虎花、武鞭和灯花鞭等,称作“开场花”。“开场花”后先从第一根杆点燃,燃放至杆顶出一个“老鼠”爆仗,顺斜绳蹿至第二杆底,将第二杆点燃,称作“老鼠点火。”当第四根杆的老鼠将第五根杆点燃时,杆花已到高潮。先是一声巨响,烟雾过后,一串串紫中透亮的“葡萄”悬挂空中。又是一声巨响,“葡萄花”消失,出现了一个“胖和尚”,前胸配戴一串彩珠,笑嘻嘻两手各托一盏独灯,“和尚”消失后,第三层散明子开始喷花,花丛中出现了一幅红底黑字的对联:“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接着第四层横杆上出现一趟五彩缤纷的“九盏莲花灯”。突然,又有一声巨响,第五层垂下一张“竹帘”,“竹帘”上一排排“万盏灯火”绚丽多彩。几乎同时,杆顶起花楼子上的一根根、一束束的起花相继飞向茫茫的夜空,在天空深处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使沉寂的夜空沸腾起来。至此杆花放完。解放后,随着山区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鞭炮、焰火等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发展。有名的大古家沟爆竹、七三四厂的烟花,制作技艺最佳。七三四厂制作的“群蝶比翼”、“腊梅报春”、“龙凤报喜”、“嫦蛾奔月”等20多种烟花,工艺精细,造型美观、新颖。燃放起来,有的好似“群蝶比翼”,婀娜多姿;有的恰如“天女散花”,争奇斗艳;还有的象礼花束束,霞光闪烁,五彩缤纷。古老的传统焰火工艺,注入了新的生机,怒放出新时代的异彩。

李崮寨风景区

李崮寨风景区位于街头镇境内,林壑幽美,景色宜人,奇秀之资,不让五莲、九仙二山。李崮寨原名尼姑寨,明朝时,有尼姑在此结茆建庵,因而得名。相继又有和尚进山筑寺礼佛,香火绵绵,使尼姑寨盛名远播。后来,有李姓道士来此修练,尼姑寨由此更名为李固寨,进而衍化为李崮寨。在文革期间,李崮寨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典范,1967年至1969年来此参观学习的达68万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新西兰一些友人达100多人前来观摩。李崮寨的主要领导人刘太臻成为红及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毛选积极分子,到各地作经验介绍达300多场次,并出席了全国九届人大和党的九大两个会议,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时至今日,无人商店、知青点历经几十年风雨飘摇不倒,真实记录了当年李崮寨的风采。不断有学者、知名人士前来考证参观。更兼这里群山连绵,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引人入胜,吸引了大批游人去一睹她的风采。为更好地把这一景观展现给人们,乡镇区划调整以后,街头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全方位开发,目前已形成主要景点十五多处,其中,佛爷洞、锁羊宫、三泰山、海螺山、花园等景点,令游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李崮寨充满沧桑感的人文景观和山水胜迹交织在一起,衍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

五莲茂腔

茂腔,是五莲境内流传最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个剧种。据推算,茂腔戏已在五莲流行200年以上。五莲茂腔先是由敲着狗皮(或牛皮)鼓演唱的“姑娘腔”与花鼓秧歌相结合演变为“肘鼓子戏”,因尚未作为舞台戏出现,只是表现为随时随地的坐唱形式,故群众也称“盘凳子戏”。当“肘鼓子”加二胡、柳琴或月琴伴奏后,唱腔末局的尾音吸收了柳琴戏的为尾音“呀呼咿”的韵味,溜成了“嗯嘿”,用高八度行腔,习称“打冒”,演变成“冒肘鼓”。“冒肘鼓”时期,京剧、梆子(笛梆)开始传入,当地习惯在演出京剧或梆子之前,加演一折“冒肘鼓”,所以就出了“大戏前边先演段小戏”之说。就在此时,“肘鼓子”戏搬上了舞台,伴奏加上了京胡、京二胡、三弦等。打击乐陆续加入了板鼓演变为正式在舞台上的演出的剧种——茂腔。五莲茂腔与临县流行的茂腔相比,有其明显的特征。它受“南路肘鼓”的影响颇大,兼有“北路肘鼓”的行腔。在南部的街头、潮河、叩官、户部地域的唱腔中,可见鲁南柳琴戏的痕迹。而北部的管帅、汪湖、高泽、洪凝、许孟地域的唱腔,则夹带秦腔、柳腔、吕剧的韵味。自“冒肘鼓”演变为茂腔后,唱腔男、女区分开来,并逐渐形成了固定板式,如“四平”“二板”“散板”“反调”“梆子”“娃娃腔”“南锣”“流水”“扑灯蛾”“数板”“四不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