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平顶山市地图 > 汝州市地图 >
寄料镇地图
寄料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历史

寄料镇历史悠久,传说因东汉光武帝刘秀征战王莽时曾寄存草料于此而得名。据碑文记载,历史上曾名芙蓉镇、给料镇。当时民谣有“金寄料、银台台、杨楼街里好买卖”之说,可见历史上寄料就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且比较富庶。据文物部门实地堪察,明朝时期,当地采银、炼银一度辉煌,在康阁老、小城沟、黄河洞无数炼银遗址和传说就可以佐证昔日的繁荣。又据《直隶汝州全志》记载,“炉沟到寄料,官炉十八座”,“灯火阑珊不夜天”也可见寄料历史上的繁荣兴旺。据史料记载,寄料镇1947年解放,1970年以前,并属杨楼乡人民公社,1970年9月寄料人民公社成立,1982年2月寄料乡人民政府成立;1989年1月25日撤乡建镇至今。现在的寄料镇辖区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人口7.38万,寄料镇辖34个行政村,352个村民组,293个自然村。镇区面积4.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近3万人。辖区内有平煤集团梨园矿、洛轴工装分厂两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省道庙洪线、县道小北线在镇区十字交汇,太澳高速穿境而过,出入口距镇政府1公里,境内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卫生状况

寄料卫生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旧址位于镇政府东后山根下,历经时代变迁,当时的卫生院房屋破烂不堪,效益极差,职工人心不稳,群众怨声四起,处于半瘫痪状态。2000年10月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卫生院进行整顿治理。经镇党委政府推荐,市卫生局考核,聘任了新的卫生院院长,同时决定搬迁。历经一年的考察论证,经多方筹资,于2002年5月1日动工,历时8个月,2003年元月1日卫生院新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寄料卫生院实现了整体搬迁。寄料卫生院新址位于寄料镇区高庙村庙洪线西侧,占地面积11056平方米,建筑面积4989平方米,绿化面积5680平方米。有门诊大楼一座四层,110个房间,采用“欧”式建筑,美观漂亮,病房楼一座二层,60个房间。该院配有B超机、X光机、心脑电图仪等各种医疗器械,设施齐全。现有职工40余名,其中中高级职称23名。卫生院喜迁新址后,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医护人员以服务病人为宗旨,以寄料镇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目标,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为病人的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医院从弱到强,从单一科室发展到现在的内、外、儿、妇及骨伤、颈肩腰腿疼等多门重点科室,能独立开展外科及骨科的常见手术及疑难手术,服务范围辐射面达汝阳、伊川、鲁山等周边县市。全院职工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如今的寄料卫生院已发展成汝州西南部规模较大、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花园式医院和深受当地群众青睐的信得过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后,寄料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认真组织,热情服务。2007年参合群众4.9101万人,参合率达92%,全年共为群众报销补助金额406782.16元,共有26130余人次受益,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支持和欢迎。寄料镇现有新农合定点诊所53个,群众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新农合医疗服务。

交通设施

寄料镇位于汝州市区西南部,距市区37.5公里。寄料镇三县通衢,南连鲁山,西接汝阳。省道庙洪线,县道小北线在镇区交汇,形成十字形公路框架,太澳高速穿境而过,出入口距镇政府1公里,境内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寄料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寄料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自古就是方圆百里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镇长途客运站发往广州、洛阳、汝州、汝阳、背孜等地班车每日发车达200多次,客流量8000多人次。镇区向南是寄料镇名胜风景区“九峰山”风景区,再向南直通鲁山县城,向西沿县道小北线可直达汝阳县城,沿县道小北线向东直接207国道,向北17公里走省道长付线(原洛界公路)可直达洛阳、汝州、平顶山。沿吕蔡线向南13公里,到达岘山风景区。寄料镇辖区,2005年村村通公路修筑14.7公里;2006年修筑村村通公路70公里;2007年修筑村村通公路15.4公里,寄料镇34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极大地方便了寄料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力推进了寄料农村经济的发展。县乡道路吕蔡线、冶太线路宽12米路基已竣工,正在等待市交通局招标硬化。

乡镇荣誉

寄料镇1994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体改委、科委、农业部、农民日报社评为”全国投资环境100强”,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授“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荣赝“河南省重点镇”称号,2001年被河南省人事厅、建设厅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被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顶山市文明村镇”。

教育现状

寄料镇现有中学3所、小学(含教学点)35所,教师448人,初中学生2299人,小学生5090人。2007年中招考试,寄料镇上重点线48人,超额完成市定一高、二高升学指标,为各级职业类学校输送新生110人。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市定中招目标任务,获得“教学质量目标完成单位”称号,普九工作进展顺利,实施义务教育,中学入率达到97%,小学入学率达到100%,严格控制学生流失,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每年都组织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贯彻“两免一补”政策,2006—2007学年,受惠学生达2093人。争取危房改造资金76万元,新建房屋76间,维修了实验中学教学楼,争取资金58万元,更新小学课桌凳931套,初中847套,教师办公桌椅384套,教育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在未来的发展上,寄料教育将以并点合校、提高规模效益为中心,努力争取资金创建二所寄宿制中学、四所寄宿制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使寄料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乡镇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汝州建市以来,寄料人民凭着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平顶山市乡镇综合排序位居第17位,2005年综合排名为第15位,2006年上升到第13位。镇党委政府以“平市争先进,汝州创一流,打造重点镇,建好新农村,构建平安和谐新寄料”为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争创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镇容镇貌发生巨大改变,实施村村通工程,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搞社会治安整治,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有声有色,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计划生育、文教卫生、民政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