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咸阳市地图 >
泾阳县地图
泾阳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泾阳县辖13个镇。
镇:泾干镇、永乐镇、云阳镇、桥底镇、王桥镇、口镇、三渠镇、太平镇、高庄镇、中张镇、兴隆镇、崇文镇、安吴镇,夏、商(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本县属雍州。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畿内。东周(前770—前256),前770—前750年,为犬戎占据;前750—前646年属东周地;前646—前256年属秦国,其中前424—前415年为秦国国都。战国(前475—前221),晚期秦置泾阳县。今县域西北部为云阳县辖地,东南部为弋阳县辖地。秦(前221—前206),前221年,秦并六国,行郡县制,京都咸阳所在地关中不称郡,沿用周朝掌管京师的官名——内史为名,今县域泾阳、云阳、弋阳县属内史辖。前207年,项羽三分关中为雍(都废丘,在今兴平)、塞(都栎阳,在今西安市阎良区)、翟(都高奴,在今延安),史称“三秦”。泾阳县地属塞。西汉(前206—8),高祖二年(前205)灭塞,设立河上郡,九年(前198),复设内史,今县域泾阳、云阳、弋阳县分属河上郡、内史辖。惠帝四年(前191)改泾阳为池阳县,景帝二年(前155)内史分为左、右内史,四年(前153)改弋阳为阳陵县,池阳、云阳、阳陵县属左内史辖。元封五年(前106),加强中央集权,划分全国为14个行政监察区域,在京畿范围的称为司隶校尉部。太初元年(前104),左、右内史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史称“三辅”,池阳、云阳、阳陵县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辖。新莽(9—23)撤销司隶校尉部,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六尉郡,二年(15)改阳陵为渭阳县,池阳、渭阳、云阳县属烈尉郡。东汉(25—220),沿袭西汉地方行政制度,渭阳复名阳陵县。今县域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池阳、云阳县和京兆尹阳陵县。三国(220—265),曹魏划分全国为12个州,池阳县(今县域东南部阳陵县辖地及西北部云阳县辖地并入池阳县)属曹魏雍州冯翊郡。晋及十六国(266—420),266年,今县域属西晋雍州扶风国池阳县;316年起,属前赵雍州扶风郡池阳县;后赵因之;352年,析池阳复置泾阳县(辖区为今县域东南部和咸阳市渭城区东部),属前秦司隶校尉部咸阳郡池阳、泾阳县,后秦因之;419年起,属西夏南台。南北朝(420—589),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泾阳入石安县,属雍州咸阳郡(治所在今县城)池阳、石安县;太和十一年(487),分池阳县北部置云阳县,今县域北部属雍州北地郡云阳县辖,东南部属石安县辖,余境属池阳县辖;景明二年(501)分石安县复设泾阳县,辖区为今县域东部,西部属池阳县辖,北部属云阳县辖。西魏因之。北周建德三年(574),并池阳县入泾阳县,今县域北部属宜州云阳郡(治所在今口镇长街村)云阳县辖,南部属雍州咸阳郡泾阳县辖。隋(581—618),开皇三年(583),实行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撤销咸阳郡及石安县,辖地并入泾阳,直属雍州。同年,撤销云阳郡,今县域北部属宜州云阳县辖。九年(589)泾阳县改名咸阳县,十一年(591)咸阳县迁治咸阳故城西1.5公里,今县域南部复设泾阳县。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将咸阳县废入泾阳,属京兆郡泾阳、云阳县。唐(618—907),初依隋开皇旧制,罢郡为州,改京兆郡为雍州。武德元年(618),属雍州泾阳、云阳县。贞观元年(627),整治地方行政区划,划全国为十道,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度,今县域南部属关内道雍州泾阳县辖;北部因云阳县易名而改为池阳县辖,八年(634)复为云阳县辖。天授二年(691)设鼎州(治所在今口镇长街村),云阳及今县城南部属鼎州辖。久视元年(700)鼎州废,复属雍州辖。开元元年(713),京都和皇帝幸临的州改设府(相当于州),雍州因之改为京兆府,属关内道京兆府泾阳、云阳县。二十一年(733),增设京畿道,属京畿道京兆府泾阳、云阳县。五代(907—960),道一级建置逐步废除。后梁,今县域属大安府泾阳、云阳县;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属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北宋、金(960—1234),初袭唐制,分全国为13道,属关西道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至道三年(997)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府、州、军之下设县,府、军非常制,故行政建置仍为路、州、县三级,今县域属陕西路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熙宁五年(1072),置永兴军路,属永兴军路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金皇统二年(1142)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属京兆府路京兆府泾阳、云阳县。元(1206—1368),对行政区划进行较大调整和改革,除首都周围的县由中书省统辖之外,将全国划分为11个行中书省,形成省、路、州(府)、县四级制。至元元年(1264),并云阳入泾阳县,二年(1265)并泾阳入高陵县,三年(1266)分出复置泾阳县。皇庆元年(1312)直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明、清(1368—1911),初分全国为12个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直属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清实行省、府、县三级制,属陕西省西安府。中华民国(1912—1949),民国3年(1914),省县之间设道,属陕西省关中道;17年(1928)取消道制,地方行政区划为省县两级制,直属陕西省;20年(1931),为强化反动统治,镇压革命力量,国民党设置行政督察区;28年(1939),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17日,本县解放,属陕西省三原分区;1950年5月起属陕西省咸阳专区;1953年1月起属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起直属陕西省;1958年12月与淳化、三原、高陵一起并入三原大县;1961年9月恢复泾阳县建制,属陕西省咸阳专区;1969年10月属咸阳地区;1983年10月属咸阳市至今。建国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民族的大融合,有汉族、回族、满族、壮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黎族、白族、土族、朝鲜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土家族等民族。

泾河

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全长455.1公里,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有两个源头,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弯镇。西源流至甘肃平凉市八里桥汇合,东流平凉、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流经彬县、永寿、淳化,在泾阳县张家山界入关中平原,于高陵陈家滩与渭河汇合。泾河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包括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西北部33个县市,总人口570万,有耕地2025万亩。流域内地貌有山区、丘陵、高源、平原四种类型。山区占4.31%、以六盘山、关山为代表;高原沟壑纵横、沟壑面积占50%以上。泾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雨量和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左右。泾河主要支流有马莲河、蒲河、黑河、泔河等,干流平均比降2.47%。宁夏,甘肃两省区支流集中区,干流深切黄土高原和丘陵100-150米,干流自甘肃平凉至陕西彬县早饭头,河谷条1-3公里,跌水少,多沙滩;以早饭头到泾阳县张家山,为100公里的急流峡谷段,穿越沙岩和石灰岩的土石山原区,谷深山陡,水流湍急,多有险滩,为八百里秦川冲积平原区,地势地坦,水流平稳,比降仅1%,土壤肥沃,宜于灌溉。泾河流域的历史贡献,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的发迹和郑国渠的兴建。周王朝发迹于豳(今陕西彬县),从公刘至周太王(古公亶文)十余代在豳居住,开发农业后来受到戎狄的侵略,周太王由豳迁岐,才由泾河流域迁徙到渭河流域,定居岐山下的周原(今岐山,扶风县一带)传至文王,武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终于建立了西周王朝。周先祖居豳,其文治武功对伐纣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诗经·豳风·七月》对农事活动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说明当时西周农业在全国曾起先导作用。历史把“重稼穑、殖五谷”称为豳风遗训。至今北京先农坛还保留着古建筑“诵豳堂”,颐和园内还有座“豳风桥”,可见泾河农业对我国农业影响之深远。泾河流域解放以来改善了交通。先后在泾阳在渡、礼泉北屯、彬县火石咀及甘肃的泾川、平凉等地建造了泾河大桥、在西峰建成机场,大大方便了交通。近几年工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同时对流域内名胜古迹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和修葺。陕西先后维修了旬邑塔、彬县塔、永寿塔和彬县大佛寺、水帘洞。在礼泉县建了昭陵博物馆,成为陕西第二个“碑林”,是西安地区旅游的新热点,旅游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泾阳名人

泾阳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沃沃泾野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和名人,涌现了诸如东汉名人第五伦,东汉清官第五访,三国著名学者韦昭,唐代大将刘弘基,唐代开国功臣李大亮,唐代僧人悟空(《西游记》孙悟空原型),唐代外交家杨良瑶,唐代大将庞坚,金代著名文人萧贡,明代刑部尚书李世达,明代兵部尚书魏学曾,明代吏部尚书张问达,明代杰出的科学家王徽、明代清官雒于仁,清代画家张五典,清代大学士张芾,清代书法家伍生辉,清代进士徐法绩,清代文学家李念慈,清代画家张恂,清末护国夫人吴周氏,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与爱国人士于右任、著名国学大师吴宓、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李仪祉,同盟会元老高又明,民国大家高季维,共和国少将何友发,革命烈士苗家祥,“左联”老人冯润璋、著名教育学家杨凤轩、散文大家李若冰、著名作家白描,民主革命志士柏堃,现代著名诗人雷抒雁、当代著名诗人天乐、革命家柏惠民,著名书法家周伯敏,世界华人艺术家张建明(书剑斋主人),抗日英雄仵德厚,中亚“东干族之父”白彦虎,革命烈士卫志毅,经济学博士蒙慧,著名化学家高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田秀娥,医学家米伯让、著名画家张之光,著名学者屈习生,优秀作家田长山,著名画家蒙子军,优秀作家马林帆,著名秦腔演员陈仁义,国家二级演员常小红,国家民委原顾问何长庆,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人民的好医生马育生,当代企业家焦志学、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玉芹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小康路上举旗人马克义及陕西省劳模、泾阳县邮电局乡邮员陈新海等等,他们都是优秀的泾阳儿女。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载入泾阳名人史册!

自然资源

气候:泾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3℃,冬季(1月)最冷为-20.8℃,夏季最热(7月)为41.4℃。年均降水量548.7毫米,最多降水量829.7毫米,最少为349.2毫米。日照时数年平均为2195.2小时,最多(8月)为241.6小时,最少(2月)为146.2小时。无霜期年均213天。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有石灰石、粘土、铁矿、大理岩矿、白云岩矿、石英砂岩矿和泾河沿岸的沙砾石矿,其中石灰石、藏量最为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现已探明储量599亿立方米,大理石岩矿总储量为52万吨、耐火粘土总储量为242.68万吨,且易开采,发展前景广阔。
水资源:全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总量19.2328亿立方米,主要由三条过境河流供给。泾河自王桥镇谢家沟入境,张家山出谷,东南流至桃园村附近出境。县内河长77.3公里,流域面积63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8.67亿立方米。张家山谷口建有著名的泾惠渠引水枢纽,是该县地面灌溉的主要水源。冶峪河系渭河二级支流,口镇三王沟入境,口镇出谷,东注清河。县内河长27.3公里,流域面积45.7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539万立方米。清峪河为该县与三原县的界河,接界段长16公里,年平均径流量0.63亿立方米,境内流域面积100.5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年均8306万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5.8%。
地质地貌:泾阳县位于渭河地堑北缘中段,岐山至富平断裂带两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海拔最高1614米,最低361米,垂直高差1253米。境内北部和西北部系嵯峨山、北仲山、西凤山及黄土台塬。山区面积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4%。中部为冲洪积平原,自西向东逐渐展宽降低,大部分海拔400米左右,地势平坦,面积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4.5%。南部为黄土台塬,位于泾河以南,塬面开阔,海拔为430—500米,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1%。
综合实力:近年来,泾阳县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畜菜果富民战略、工业富县战略、城镇带动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立足产业抓龙头,围绕龙头抓配套,优化环境抓民营,发挥优势抓招商,突出区域特色,实施重点突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呈出结构升级、改革深化、建设加快、开放扩大、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泾阳县列陕西省综合经济实力第九位。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4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3倍、4.8倍、3.3倍和2.5倍,年均增长14.3%、36.9%、55.7%和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06元,是2007年的2.7倍,年均增长39%;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3亿元,是“十五”末的5倍,年均增长3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4.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快车道。

农业生产

蔬菜:泾阳县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蔬菜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达8500多亩,蔬菜总产量达50万吨,实现收入3.2亿元。全县已形成了云阳、扫宋、蒋路、龙泉、燕王五个种植过万亩的蔬菜大乡,30个500亩以上的蔬菜大户。全县主栽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西葫芦、板椒、蘑菇、甘蓝、大白菜等50余种。全县已形成专业蔬菜批发市场6个,其中云阳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50亩,日交易量500吨,日交易额40万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同时还配套建成了贮存量达1500立方米的气调式冷库5座,组建了由22辆保温、冷藏运输车组成的运销车队,开通了泾阳--西安,泾阳--咸阳,泾阳--铜川3条蔬菜直销“绿色通道”。目前,泾阳蔬菜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正在努力把泾阳县建成西北最大的生产、加工、集散基地,为振兴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畜牧:该县坚持面向市场,推广畜牧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畜牧产业化。到97年底,全县大家畜存栏3.66万头(匹),其中奶牛存栏1.52万头;黄牛存栏2.1万头;羊只存栏14.3万只,其中奶山羊11万只;生猪存栏12万头;家禽存栏200万只,其中笼养鸡185万只;全县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8万吨、1.75万吨和9.97万吨。畜牧业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经营的格局,成为全省最大的奶畜生产基地和鲜奶销售市场。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奶牛产业化示范区。菜、奶、畜有了长足的发展。
粮食作物:该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是夏秋轮作。夏季作物以小麦为主。秋季作物以玉米为主。由于农灌设施比较发达。粮食产量很高。间或种植棉花、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但是均不成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该县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很快。原先很多种植区域已经为工业开发取代。部分灌溉设施也以废置结局。总体上,农业生产逐渐的向工业化生产让步。

泾阳历史

泾阳之名最早见于《诗·小雅·六月》:“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战国时期,秦灵公以此为临时都城;秦并六国后属内史辖地。汉惠帝四年(前191年)改为池阳县。景帝二年(前155)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东汉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池阳、云阳县和京兆尹阳陵县。三国(220—265),属曹魏雍州冯翊郡。晋及十六国(266—420),266年,属西晋雍州扶风国;352年,析池阳复置泾阳县,属前秦司隶校尉部咸阳郡池阳、泾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泾阳入石安县,属雍州咸阳郡;太和十一年(487),分池阳县北部置云阳县;景明二年(501),分石安县复设泾阳县,辖区为今县域东部,西部属池阳县辖,北部属云阳县辖。北周建德三年(574),并池阳县入泾阳县,今县域北部属宣州云阳郡(治所在今口镇长街村)云阳县辖,南部属雍州咸阳郡泾阳县辖。隋开皇三年(583),直属雍州;九年(589),泾阳县改名咸阳县。十一年(591)复设。唐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雍州泾阳县辖;北部因云阳县易名而改为池阳县辖,八年(634)复为云阳县辖。天授二年(691)属鼎州辖。久视元年(700)复属雍州辖。开元元年(713)属关内道京兆府。五代(907—960),后梁,今县域属大安府泾阳、云阳县;后晋、后唐、后汉、后周、属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北宋,至道三年(997),今县域属陕西路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金属京兆府泾阳、云阳县。元至元元年(1264),并云阳入泾阳县,二年(1265),并泾阳入高陵县,三年(1266)复置泾阳县。明洪武九年(1376),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清属陕西省西安府辖。民国三年(1914),属陕西关中道;十七年(1928)直属陕西省;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17日,本县解放,属陕西省三原分区;1950年5月,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属渭南专区;1956年10月,直属陕西省;1958年12月并入三原大县;1961年9月恢复泾阳县建制,属陕西省咸阳专区;1983年10月属咸阳市至今。

泾阳赋

先秦古县,三辅名区。汉曰池阳,京畿要地。位关中腹地,南依古都长安;处泾水之阳,北耸嵯峨、仲山。共和国大地原点,安身立命;二千载郑国之渠,汩汩滔滔。十三级崇文宝塔,彰显地方人文,六十里绵亘长桥,耸动帝王心仪。西安环线,绕城贯通西咸,西铜高速,过境直达塞北。此地也,山峦拱卫,三河膏润,川原坦荡如砥,绵邈无垠;峦峰叠翠似画,锦屏相依。气候温和,四季风调雨顺,河山毓秀,三春柳绿桃红。古有小帝京之誉,名满天下。商贾如云,店铺连襟,茶、皮、烟商,汇流城镇。运茶驼马骈至,十里不绝,至今县城有胜迹;转皮货商贾,蜂拥以进县门,图景历历在目。伟哉泾阳,万古流芳。人文初祖,炼铜铸鼎,冶峪遗踪尚存;灵公东播,建都斯地,《诗经》颂赞在章。千古一帝,秦皇明睿,诏郑国凿渠,首开引泾溉田,壮举震天动地;汉武大帝,北征匈奴,舍车谷口,宫观依稀。北魏赫连观,前秦苻坚宫,尉迟泾河桥,学士瀛洲台……星罗棋布。唐宗向晚,三修养疾之院;女皇孝母,亲督修石古渡。龙陂花池,犹记柳毅、龙女;金柳村巷,难忘翠花抗婚;子仪单骑,退回纥兵十万。候旨头,挡驾桥,寿母宫,帝妃车辇曾过。味经、崇实等五大书院,培育良材,时为关中第一。嗟夫!望夷宫秦二世遭弑,云阳狱李斯殒命,悲歌低徊,惨象犹在!清世末运,鸾舆东来,迎祥宫驻帝、后,吴周氏慷慨资助,诰封一品夫人。逮民国代清,共和名虚,志士仁人揭竿而起,我党红军过境,暂住安吴,办青训班,育革命栋梁,八路军战旗,由此猎猎东渡。宝地泾阳,人杰辈出。杨良瑶使波斯,不辱符命。悟空学佛译经,堪比玄奘。大亮、圆通,执掌兵部,战绩卓著。吏部天官张问达,为国任人,朝野大安。大理评事雒于仁,犯颜直谏,一身正气。兵部学曾,三任其职,治军整肃。李世达父女,主修文塔,倾动帝京。王徵摒“华夷之辩”,引进西学,名并光启;制虹吸鹤引,解塬区干旱;做国语拼音,创中华之先。吕潜、郭郛,承泾野遗风。张鉴业文,歌诗史有大名。徐法绩察落卷,一代名臣由此出。红学大师吴宓,开比较文学先河,学贯中西。于公右任,诞生斗口,靠房太夫人爱抚而成大器。浚通泾惠,仪祉先生造福百姓。名将仵德厚,血染台儿庄。创建左联,冯润璋人在其中;李若冰、雷抒雁、白志刚俱以诗文,名传当代。美哉泾阳,步入辉煌。铸鼎故里,生机盎然。修石之地,焕然一新。古渡遗址,宽阔长桥飞彩虹。崇文塔下,城镇商铺绣成堆。日新月异,巨变堪惊。街市座座高楼,连云而起,勾心斗角;乡村幢幢新居,比肩挨背,争媚比美。蛛网交错,柏油马路连接村村落落;北往南来,大道平坦通往省内省外。街市张灯结彩,商家琳琅满架。饭店酒吧香漫四郊,舞榭歌厅,声遏流云。民乐岁岁丰稔,人喜美好生活,载歌载舞,笑语盈天。近来大开县门,招商引资,奶牛基地飞来乳业金凤,大棚菜市倾动西北五省。靠山吃山,优质山石,让冀东、声威,艳冠群芳;靠河吃河,清亮泾水,使鲤鱼、鲢鱼,情牵都市。王桥金果、太平红杏、油福水枣、泾阳老窖,业已走西口,越黄河,进北京。教育花香沁三秦,年年先进县兮十强列名;田径之乡,武术之本,多少美名兮桂冠纷纷。壮哉泾阳,源远流长,物华天宝,世代隆昌,天赐福地,阜泰安康。天下县之冠首,关中地之白菜心。金玉其邦,故有关中明珠之称;珍宝其地,乃有畿辅之名。泾阳泾阳,科学发展东风,催苏美好梦想,前程似锦,道路正长!伟哉泾阳,壮哉泾阳,美哉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