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咸阳市地图 > 泾阳县地图 >
永乐镇地图
永乐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1940年设中山镇,1949年11月新设为城关区,1956年更名为县直属永乐街镇,1958年设为城关人民公社,1982年改称乾佑公社,1984年更名为永乐镇,1992年9月升级为区级镇。1996年底,全镇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154人;辖青槐、高潮、北城、镇城、县河、茨沟、青河、安山、山海、山中、庙坡11个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县城南新街。1997年5月,撤销长哨、午峪、锡铜3个乡,并入永乐镇。原午峪乡1949年11月建乡,1956年划归县直属,1958年设为午峪管理区,1961年至1984年5月为县直属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称午峪乡后划归永乐区管辖。位于镇安县东北部;总面积106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7641人,辖乡邻、太山、中合、青铜、金铜、金盆、中厂、胡岭、王家坪、新衣、新庄、金花、花甲、仓河14个村、66个组。乡政府驻马家沟,距县城5千米。1997年5月,将午峪乡辖区并入永乐镇。原锡铜乡1949年11月建锡铜乡,1958年设为锡铜管理区,1961年设锡铜人民公社曾受柴坪、云盖区管辖,1984年改称锡铜乡后划归永乐区管辖。位于镇安县西南部。面积59.3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3449人,辖杏树坡、东河口、锡铜、班家岭、猫耳沟、鸳鸯池6个村、30个组。乡政府驻金华沟口,距县城35千米。1997年5月,将锡铜乡辖区并入永乐镇。原长哨乡1949年11月建乡,1958年设为长哨管理区,1961年设长哨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长哨乡后划归永乐区管辖。位于镇安县南部,乾佑河东岸;面积84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4116人,辖朱家梁、小西沟、沟沿子、八亩坪、驼羊沟、桑树坪、杨家河、孙家碥8个村、40个组。乡政府驻八亩坪,距县城16千米。1997年5月,将长哨乡辖区并入永乐镇。

地理位置

永乐镇位于雷山县东南部,省道炉榕公路贯穿镇境,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5公里,距州府凯里97公里,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优势的气候条件为永乐镇发展种养殖业,饮食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拥有”永乐饮食一条街的”美称,是省政府确定的“双百小城镇”之一。

概况

永乐镇位于彬县县城北部边沿,东经104°6'、北纬35°14'、距县城39公里,东邻旬邑县底庙镇,西连本县西坡乡,南隔红岩河与本县新民镇相望,北界以四郎河与甘肃正宁县宫河乡接壤,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塬、咀、川、沟俱全,塬面开阔,总面积75.5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4887户,20573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0268人),总耕地面积35567.3亩,人均耕地1.8亩。

行政区划

永乐镇原址永乐村,以永乐村而得名,晋时叫胡空堡,明时称永安,后改称永乐,即永定安乐之意。1948年7月设永乐区公署,辖四乡,1961年成立永乐人民公社,1976年由永乐村迁街白村,1984年政社分设时以原永乐人民公社辖区设立永乐乡,1998年3月28日撤乡建镇后称永乐镇。镇内彬底、高安两条公路贯穿全境,168条镇村道路全长138公里,四通八达。是彬县和陕甘两省交界处最古老,较繁荣的镇。

概况

永乐镇地处九寨沟县城内,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2年撤乡并镇为永乐镇。东部永丰乡,南邻保华乡,西接太平沟金丝猴保护区,北与安乐乡相连,幅员面积32.27平方公里,海拔1406.3米,九环公路穿城而过。辖4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6个村民小组66,842户3803人,乡村从业人口1629人,村村通自来水和广播电视,7个村通汽车,6个村通电话。境内有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广播电视局、邮政局、电信局、县医院、县中医院、文体局、农牧局、教育局、县中学1所、中心小学2所、幼儿园2所、托儿所1所。境内旅游景点有风成庙(聚宝山)、东山朝旭、西屏晚霞、宝水长流等。

经济建设

境内山大沟多,耕地较少,有县河绕城穿行,乾佑河纵流而过。“日几朝阳,骊珠樵唱,灵岩吞月”等人文自然景观与飞速发展的城区新貌交相辉映,西康铁路、柞小高速纵贯南北,网状公路交织西东,移动通讯覆盖全境,商贸大楼鳞次栉比,农贸市场繁华有序。多年来,永乐镇依托区位优势,走开放开发之路初步形成了矿产、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桑、果、药、畜、菜五大主导产业。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居全县第一,植被完整,森林覆盖率达89%,非公有制经济占居全镇经济份额的“半壁江山”。连续5年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乡镇前列;2005年底,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镇党委、政府抢抓西康铁路、西康高速公路建设的良好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扶贫开发总揽全局,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省政府确定的永乐镇乡镇企业小区已建设就绪,现在已有76家企业进入小区谋求发展。以“一城两路”为依托,围绕“城区兴商贸、路域抓三产、坡地套药果、平地改水田、多元办企业、主攻水电路”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了城周绿化、乾佑河绿色长廊工程、午峪沟农业综合开发、锡铜沟旱改水、县河及乾佑河流域的“山水林田路、渠堰井园村”十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产业基地,即:午峪沟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锡铜沟果桑烟基地、乾佑河沿线的药畜基地、城周生态果蔬基地。同时,还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小政府、大服务”,争创平安永乐、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切实形成热情服务的工作环境,助人为乐的社会环境,优惠完善的投资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谐健康的文明环境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全镇科技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积极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基层党支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党委连续多年被县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镇城、青河、王家坪等8个基层党支部先后受到省、市、县委的表彰奖励。

概况

永乐镇依滩傍河,南北窄,东西长,北高南低,一面阳坡,水利条件十分便利,光热资源丰富,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22个行政村,26000人,49000亩耕地,6000亩河滩地;山西省芦笋产业基地,芮城县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2004年底,芮城县永乐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2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8元,高于省、市、县平均水平。2000年以来,永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结合永乐镇实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认真讨论,理清了“稳定粮食面积,发展设施农业,干果盖顶,大棚缠腰,特色农业铺地,畜牧养殖富镇,商贸经济活镇,民营经济强镇,科学教育兴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带领全镇人民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大棚蔬菜、高效芦笋、畜牧养殖、优质玉米五大支柱产业和金太阳杏、红枣、柿子、花椒、苹果、葡萄、食用菌、中药材、棉花、油菜十大特色产业,达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