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棉乡地图
金棉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情况
金棉乡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气候较为炎热的区域(如金棉村委会河门口自然村)出产桔子等热带水果;而海拔较高的区域(如拖脚村委会香源自然村以上区域)只能种植玉米,土豆和豆类。由于历届乡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广,烤烟已成为金棉的支柱产业。另外,白芸豆,么么香等逐渐成为部分自然村的主打产业。
资源环境
金棉乡境内没有大型的矿产资源(仅部分地方有零星的煤矿,开采自用),但水利资源较为丰富(金沙江的某段落正准备建设电站,涉及龙通和金棉两个村委会部分的移民搬迁),并有一定规模的林地资源。由于地质条件的因素,金棉乡是宁蒗县各乡镇中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地方。针对这种状况,金棉乡政府积极动员群众进行植树造林,其中楠桉的种植已初具规模,对保持水土,缓解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
历史沿革
该乡多数地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直至建国前夕,龙通地区的傈傈族还处于原始共耕制,还没有明显的阶级划分,为直接过渡区。民国时,为宁蒗设治局利棉乡。建国后,1950年属宁利区(三区)。1958年成立金棉公社。1962年,划归宁利。1987年区改乡时,又增设为金棉乡至今。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693男4056女3637家庭户户数1756家庭户总人口(总)7638家庭户男4012家庭户女36260-14岁(总)24010-14岁男12440-14岁女115715-64岁(总)493215-64岁男264115-64岁女229165岁及以上(总)36065岁及以上男17165岁及以上女18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600
特色产业
金棉乡占据河谷地带亚热气候优势,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坝区推广烤烟、楠桉等作物的种植,在高山推广白芸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通过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种植,烤烟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烤烟已成为金棉乡支柱产业,产值达440多万元,亩均产值达1237元人民币。部分地方发展桔子等热带水果的种植(如金棉村河门口,龙通和平等地方),部分地方发展“么么香”(一种香料,正式名称待查)的种植(如拖脚村中河)。
基础设施
全乡各项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加之境内崇山峻岭耸立对峙,河流沟壑纵横交错,山高坡陡,地理环境条件较为恶劣,人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极为闭塞。昔日的金棉乡愚昧与文肓并生,贫穷与落后共存。勤劳的父老乡亲为摆脱落后与贫困,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仍旧走不出贫困与落后的阴影。其中龙通和拖脚两个村委会是全乡教育、经济、生活贫困的典型。但金棉乡历届政府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下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局面有所改观。目前绝大部分农户已通电;大部分自然村饮水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沼气池和小水窖正在进一步推广;沙力至金棉路段正在进行弹石路面的修筑工程。但在总体上,交通问题仍然是制约金棉发展的首要问题。金棉乡下辖4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11户,共有人口7883人(其中农业人口7653人,非农业人口230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傈僳、普米、纳西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67%。全乡建有1个卫生院,4个卫生所。卫生所配备乡村医生,以方便群众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政府和医院大力宣传,动员群众参合,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的参合率预计可达到90%以上。金棉乡共建有小学19所(其中村小14所,完小4所,中心校1所),中学1所。村小大部分是依靠外部捐助修建的。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1271人,其中小学生770人,初中生5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