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镇地图
锦屏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优势
海拔300米∽1250米,年降雨量950毫米,日照30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32.5%,辖区其立体气候明显:县城后坡为亚热带干热气候,山巅又似亚热带湿润气候;金沙江河谷的热资源丰富,具有椪柑生产的天然条件,而山巅的湿润气候又是梨子、茶叶生产的优越条件。优质梨树已种植45万株,分布在锦屏、集翠、芋和村一带山巅,已显誉西南;茶叶,以“玉屏春”、“锦屏春茶”为龙头,初步形成万亩茶园的雏形;镇内有金河果园场、水保园艺场、兔儿溪果园场等,主产椪柑等椪柑生产基地,果品有“金江椪柑甲天府”的美誉。矿产有页岩、石灰石等有待开发。金沙工业区、西郊工业区在境内及县上重点学校和医院在境内,人才聚集,优势明显。
土地政策
1、农村土地承包:二轮土地承包期限30年不变,四荒地承包期限不超过50年。国家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2、农民宅基地批划条件:农村村民实行“一户一宅”制,凡属本村村民,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方可报批宅基地:①因村镇建设规划需搬迁重建的;②农村居民户除身边留一子女外,其余子女确需另立门户,且已年满18周岁的;③经主管部门批准,由外地迁入的农户无住房的。3、宅基地批划程序:农户申请—村委会讨论—镇政府审查—国土所备案—县政府批准—缴税—镇土管所划拨—现场放(验)线—验收发证。4、农民宅基地收费项目及标准:耕地占用税:川水地1.5元/m2,县城区1.8元/m2,山塬区1.25元/m2(县人民政府(1992)61号文件)。5、国家建设用地征用:国家建设需要征用集体土地的应当依法实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征用组织实施;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征用工作,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直接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谈征地事宜,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应当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征地协议,积极支持国家建设。
投资环境
以“创业锦屏”、“平安锦屏”、“诚信锦屏”活动开展为载体,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锦屏党委政府着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超常规服务。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法治、治安环境整治力度,为客商营造一个更为安全、有序、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机关各部门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强化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优政意识,树立服务发展、热情诚信的公仆形象,逐步形成一个亲商、护商、爱商、扶商的良好氛围,使锦屏成为了投资兴业的乐土、创业发展的摇篮。
基础设施
交通方便,公路至宜宾市城区82公里,并可通新市至雷波、马边,经龙华至乐山,另外辖区内乡村公路实现村村通,通讯信号全面覆盖,电力紧靠大电网,具备投资兴业的条件。
交通条件
一条货运铁路专线(从锦屏磷矿经海州接陇海线),一条国道(204国道穿越镇村),两条高速公路横跨境内(连徐、同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三条水上交通航道(被誉为黄金水道的西盐河和蔷薇河分别纵穿镇东、西两侧,即将疏通的通榆运河横贯镇村)、四条客货公路运输干线(环锦屏山路横跨全镇东西,锦新东、中、西路纵穿镇村),镇村交融道路全面硬化。镇区内还设有市公交三路、五路车终点站,市公交公司3、4、5路车经此通达,镇区距新浦火车站10公里,距本市民航机场25公里,距连云港港口3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简介
锦屏镇地处四川蓬安县西大门,与蓬安县城隔江相望,是蓬安县西部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商品物资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37.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39个社,1个居委会,总人口253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00人)。全镇耕地面积11644亩,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生猪、禽蛋、蔬菜、水果等。改革开放以来,锦屏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狠抓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外部投资软硬环境良好,被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乡镇。锦屏镇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等。地理优势:锦屏镇距县城5公里,嘉陵江大桥的建成给锦屏的经济、物资、文化生活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西部片区一大亮点。嘉陵江环绕10个村,水利资源极为丰富,通讯发达,信息灵通,经济基础雄厚,曾被列为市级生猪基地镇、水果基地镇、无公害蔬菜基地镇、市农村经济百强乡(镇)、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乡(镇),是蓬安县西部经济发展的缩影。
经济发展
近年“两杂”推广和产业调整并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上。锦屏、集翠、天仙村新农村建设得到省市县的支持,生产生活正逐步成为示范亮点。茶叶—-屏山种茶历史悠久,因生态、气候、土壤条件独特,内含物丰富,品质优良,享誉省内外,系四川省优质绿茶基地、四川省优质茶生产基地、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现有茶叶基地面积5100公顷,4200公顷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560公顷取得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年产茶2500吨。造就了曾获省“甘露杯”优质茶叶称号的“屏山炒青”和分获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银奖的“龙湖翠”、“水中韵”等知名品牌。茶叶作为全县绿色产业开发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