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延安市地图 > 洛川县地图 >
旧县镇地图
旧县镇相关地区地图:

9、重庆铜梁县旧县镇

铜梁县旧县镇位于渝西经济走廊中部、铜(梁)合(川)公路两县市交界处、即将完工的遂渝高速公路和遂渝铁路旁之间(距遂渝铁路11公路,距遂渝高速公路8公里),距重庆主城区85公里,素有“龙乡明珠”之称。公元735—779年,唐朝曾建县城于此,旧县由此而得名。旧县自古商贸繁华,经济发达,是铜梁的工业重镇。全镇辖26个村、2个居委会,幅员面积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2000人。2003年被市政府评为“亿元经济强镇”,全市首批启动建设的中心镇、商贸中心镇。2005年又成功创建成市级卫生镇。截止2005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660万元,同比增长17.5%;完成镇级财政收入912.6万元,同比增长36%;工业增加值13734万元,同比增长32%;农业增加值7964万元,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4950万元;辖区内固定资产投入19903万元,同比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0元,人均净增255元,归还政府性债务223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560人。目前,全镇拥有工业企业93家,其中新申世纪化工有限公司、铜梁兴财纸业有限公司、铜兴建材厂等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7家,铜龙纸厂、竹丝保健床垫加工企业等产值500万元以上的22家,26个村中有16个村都办有了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支柱的农业发展格局。2005年,该镇新引进项目12个,投资1500万元的重庆鸿瑞纺织厂和投资1500万元的铜梁县筠梓灵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将在2006年8月底初全面竣工投产。此外,化工电子、饲料添加剂加工生产、淀粉专业化生产等几个年产值上千万的项目正在紧张洽谈之中,尤其是落户旧县箭高村的铜梁县嘉盛保鲜库业有限公司的保鲜储藏项目,填补了旧县镇历史上保鲜防腐行业的空白,对优质水果保鲜、优质蔬菜、笋竹等农副产品防腐有了新突破。旧县镇还规划14个村的特色农业园区,面积8000余亩,其中优质水果片区,畜牧养殖片区和笋竹生态林片区三个特色农业片区现已基本形成。旧县镇一直秉承建设城镇与繁荣城镇并重,主张建镇与兴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作,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31.2%。同时,加大场镇管理力度,加强对骑门摊等的规范管理,提高场镇管理水平,旧县镇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拓进取,税意改革,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重庆市“百强镇、中心镇、商贸中心镇”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山川秀美、结构优化、民富安康、和谐文明”的新铜梁作积极努力。

5、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

一、概况: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素有“太和县城的北大门”之称。全镇现辖50个村(居)委会,210个自然村,6.77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611万元,财政收入100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438元。旧县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9480男30390女29090家庭户户数16326家庭户总人口(总)58838家庭户男29934家庭户女289040-14岁(总)162310-14岁男89200-14岁女731115-64岁(总)3830815-64岁男1935215-64岁女1895665岁及以上(总)494165岁及以上男211865岁及以上女282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8563
二、地理位置: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南部,向南紧邻县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公里。地处东经115°14′21″至115°19′06″,北纬33°11′20″至33°17′27″。东邻关集镇,北靠双浮镇,东北隔谷河与郭庙乡,西与高庙镇,税镇接壤,南与城关镇为邻,西南隔颍河与大新镇相连。
三、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旧县镇系太和县的交通枢纽,皖西北的交通重镇,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显著。具备五大优越条件:第一,105国道和308省道交汇于镇的三角元处,南连阜阳、北达亳州、东通蒙城、蚌埠,西出界首入河南镜内。第二,界—阜—蚌高速公路横穿全境,东与合徐高速相接,西于京珠高速相接而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中。界—阜—蚌高速公路在太和境内的唯一出口距三角元仅500米。第三,漯阜铁路横贯境内,并在旧县设有客货两运站。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漯阜铁路已纳入国家铁路营运网中,日通过列车10—15对列,完全具备吞吐各种大批量货物的能力;从明年起,将有上海——乌鲁木齐、郑州——杭州等6对客运列车通过。第四,颍河绕旧县集镇而过,并在旧县集沿岸建有四大货运码头,日吞吐量可达万吨以上。第五,句阜阳机场35公里,距合肥机场280余公里,距郑州机场近300公里。通过他们可迅速飞抵全国各地。
四、人文历史:旧县镇历史悠久。“旧县”之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千余年前,早在北宋宣和年问,万寿县由原墙迁到旧县,更名为“泰和”元初置入颍州,大德入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城迁至现址,旧县由此而得名。古时的旧县市场繁荣,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10多个省的商贾云集于此。乾隆十六年就有县志记载:“旧县镇本土人少,徽、川、山、陕之人多,太和第一市镇也”。山西人在此建有山西商会馆,伊斯兰教建有清真寺,至今完好。不少外地商人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子孙,这里成为旧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五、自然状况:旧县镇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雨量适中,长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南凤.旧县镇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一般在31.5—35.0米之间。镇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主要水系有颍河、谷河、烂草沟、付条沟、红丝沟、宋沟等,农业气候处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上。
六、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薄荷等。土特产有香椿芽、樱桃等。其中香椿芽为太和著名特产,品种有9种之多,大多集中于旧县。近年来,全镇致力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8万亩旱涝保收田,形成了香椿、蔬菜、薄荷、花卉等四大生产基地;黄牛改良、波尔山羊繁育、家禽等养殖业迅速发展。2004的年9月,旧县张槐治理片300公顷农产品基地顺利通过省农业委员会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七、集镇基础设施完备:旧县镇在1995年被确立为阜阳市20个示范镇之一后。1998年被列为全省100个示范镇之一,1999年被确立为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并被纳入县城城区建设规划之列。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旧县镇又充分发挥邮电、通讯、交通、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优势,加大城镇绿化、美化投入,新建花带5000平方米,重点抓好老308道路的修复、集贸综合市场的开发建设和集镇的文明创建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目前,全镇呈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八、工业发展势头较好:旧县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凭借得人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目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叫响“科技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镇现有各级各类企业78家,初步形成了以板材、建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石油、农机、餐饮、汽配为主的商贸市场;人造板、包装材料等产品远销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农机销售量位居全市第一。
九、县工业园区建设前景看好: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太和县工业园区建在旧县镇,这为旧县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园区规划9。7平方公里,已建成1.5平方公里。园内已有2家企业建成投产,3家企业正在建设。此外,与太极集团、吉林辉发、绿之俏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式签订了入园协议,另与5家企业达成了投资意向。
十、林业生产基础较好,资源十分丰富:自改革开放以来,旧县镇特别重视发现发展林业生产,重点实施了四旁植林、荒地造林、万里绿色长廊、退耕还林等绿化工程,林业生产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23%左右,现有林地面积2.5万亩。全镇木材蓄积量约8万立方米。旧县镇木材加工销售基本辐射个县31个乡镇乃至界首、亳州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市。木材市场前景看好,木业加工潜力巨大。

5、浙江省桐庐县旧县镇

旧县镇位于县中南部丘陵地区,与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桐庐镇接壤。总面积3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82]亩,山30118亩。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4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和林场、鱼塘、水管站各1个,2713户,8489人,汉族居多,畲族240人,其中农业户口8244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旧县集镇,含2个行政村,面积7.28平方公里,居民653户,3962人,桐钟公路由此而过。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5.81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0.81亿元,财政总收入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6.25%,人均收入4976元,比上年增长10.7%,90%的行政村跨入“小康村”行列,70%的行政村实现新农村,全镇有企业101家,其中皮件生产厂家62个,形成了以皮件行业为龙头,兼有化工、机械、冶金、灯具、建材、针织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被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皮件之乡”。全镇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1亿元,比1997年增1.21亿元,工业增加值1.65亿元,税利744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2.81亿元,使企业在困境中逐步走出低谷,站稳脚跟,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业经济目标。旧县镇实际,镇委、人民政府制定了镇科技进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在农业方面推进农科教结合,在农村开展适应农民实际需要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年,镇农科站被评为省“五有农科站”,属全县首次获此殊荣。?,工业企业依托科技求发展,骨干企业先后与南京东南大学、美国巴特勒工艺制造公司、上海压缩机配件经营公司等科技院校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使企业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5.94亿元,获得“县粮食丰收二等奖”、“出口创汇组织奖”,并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县级科技工作先进乡镇。

6、陕西省洛川县旧县镇

洛川县辖镇。1958年成立旧县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17公里。面积173.4平方公里,人口1.3万。洛宜公路穿镇而过。辖安东、元甲、积马河、荆尧科、李家坳、五里头、故现、九浪头、张村、来桥、洛生、靳家塬、纸村、圪塔、洛阳、旧县街、西武、土桐堤、上圪劳、下桐堤、高家洼、危井、阿吾、王家村、何夫、院夫26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

8、河南省嵩县旧县镇

旧县镇代码:410325102。2006年,辖13个村委会:旧县村、上川村、白庄村、谢庄村、西店村、马店村、龙潭沟村、寺上村、东村、沟门村、黄沟村、河南村、童子庄村。旧县镇经济发展状况:现有5个重点企业:1嵩县伊河漂流公司:嵩县伊河漂流公司位于洛阳市嵩县旧县镇河南村,距洛阳市90公里、距郑州市150公里,处于洛阳南线旅游景区的中间部位,紧临洛栾快速通道,四周有栾川的养子沟、鸡冠洞、龙峪弯、老君山、伏牛山滑雪场、天池山、白云山等精品景区环抱。伊河漂流全程17公里,为目前全国自然漂流最长河段,全程分两段漂流;森林漂段全程3公里,漂时1.5小时左右,目前为全国独有,大河漂段全程14公里,漂时3小时左右。森林漂段设置机械水仗区、人工水仗区、鼓浪区、人工海滨、森林乐园等。大河段上有中原最长的游泳区、水仗区、鲜果采摘场等。嵩县伊河漂流公司占地面积30亩,有大型停车场可一次停200辆,另有特色商店、标准餐厅、更衣室、烘干房、淋浴室,情趣独特的野外帐篷露营、篝火晚会等。2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名地方国营嵩县前河金矿),是以黄金采选冶为一体的国有资源型企业。公司始建于1988年,1998年元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三个采区、一个选厂及15个中层部室,职工580多人,日生产规模500吨,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资产总额7000余万元。截止2006年公司共产黄金20多万两,上缴财政1.5亿元,为地方经济振兴和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科技企业、洛阳市重点保护企业、洛阳市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等十余项殊荣。2007年6月,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立足资源的高效开发和黄金产业持续发展,将前河、金牛两大金矿合并,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前河公司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嵩县家源水资源开发公司,嵩县家源水资源开发公司位于旧县镇河南村,成立于2006年4月,下设两个电站,一是投资120万元的长岭水电站,位于西店村前河五一隧道,年可发电量130万度,二是投资300万元的马龙水电站,位于马店村与龙潭村交界,年可发电量108万度。洛阳龙羽山川钼业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洛阳市嵩县旧县镇童子庄村,兴建于2005年11月,矿区面积5.34平方公里。主要经营钼矿开采、冶选、加工、销售等项目,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选厂设计规模为3000t/d,年产值3亿。公司总投资15000万元人民币,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承建,生产线各主要主要设备均采用国内外同行业最先进的设备,采用目前国内成熟的工艺,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钼精粉。公司共设六部一厂,即:选矿厂、矿山管理部、安临保障部、生产技术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和供销经营部。现有职工200余人,其中,采矿工程师、矿山工程师、地质工程师、土建工程师的机电高级工程师36人,专业化验人员15人,与相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研发合作关系,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发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具有强大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该公司管理规范,队伍精干,秉承珍惜环境、开发资源的企业宗旨,以实现人的最大价值为目标,以合理的薪酬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劳动保护、健全的福利及配套设施,广阔的发展平台,致力于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为矿产开发行业做出企业的最大的贡献。

7、山西省古县旧县镇

旧县镇位于太岳山南麓,古县中南部,西接洪洞,东连安泽,南邻浮山,北靠县城,309国道东西贯通,浮古公路南北穿越。整个区域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属涧河南支流域。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610毫米,无霜期167天,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地宽广,植被茂盛,交通便利,市场繁荣,自古就是商贾贸易和军事战争的交通要道,素有“旱码头”之称。全镇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135个自然庄,总人口2537户10511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865亩,具备农业经济综合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近年来,我们按照“稳定种植业,突出林果业,大上加工业,发展畜牧业,开创新产业”的战略指导方针,发挥本地光、水、电、路、土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有并侯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园,尧店双千亩小麦、玉米制种基地,钱家峪千亩高产优质苹果示范园,旧县千棚双孢菇生产基地,西庄万亩造林基地。目前,全镇实现了人均果树100株,经济作物0.5亩。已初步形成“垣上核桃川里瓜,沟药坡牧河菜菇”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旧县镇交通便利,地理优越,水土资源丰富,发展立体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开发旧县可起到承北启南、农工互补、全面发展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