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宣城市地图 >
绩溪县地图
绩溪县相关地区地图:

县名由来

唐永泰二年(766),置县,县名绩溪(溪读期qī)至今。“绩”,有缉麻线的含义。“溪”,为山间流水。县处宣徽之脊,境内山溪,交错萦流。《元和郡县志》:“县北有乳溪,与徽(亦作翚)溪(今翚溪河)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方舆志》:“临溪石,在县北三里(今高迁乡浣纱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春时多丽服,群绩于此,虽不浣纱者亦会绩焉。县名亦兼此义。”,溪,亦作溪,清嘉庆《绩溪县志》从县印写作溪。民国县印亦作“溪”。16年(1927)改铸县印写作“溪”,沿用至今。

自然条件

绩溪是一个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区,处黄山支脉和天目山支脉结合部,俗称“宣徽之脊”。最高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最低处临溪镇江村环村海拔125米,县域海拔171米。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温15.9℃,无霜期233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主河道登源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余公里。据测算,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2.3万千瓦。境内矿藏已探明39种,主要有金、银、铜、钨、钼、铅、锌、砩石、石煤等。其中钨矿储量达40780吨;石煤储量13.96亿吨,位居全省榜首。野生植物资源,已查明150多科,132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7种,省、地方保护的20余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青岗栎;还有桑、茶、油桐、油茶、山核桃等经济林;竹类分布较广,主要有毛竹、元竹等。药用植物,有贝母、黄莲、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等600多种。

绩溪小吃

徽州又称徽商故里,世人惊叹”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牌坊、祠堂、古民居等灿烂遗产就是生动写照,文化也顺势而上,吃文化也就当然呼之欲出了。徽菜就是那个时期诞生的,全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民以食为天,徽商很喜欢家乡风味,人到哪里,饮食文化就传播到哪里,这已不仅仅是吃---维系着对故土的眷恋,厮守着灵魂和根。这就是徽商的故乡情结,一种伟大的精神。徽菜的许多大菜是令人叫绝的,风味独特,不吃不知道,吃了让人从心里通泰,齿间流芳,感慨徽文化的确不同凡响。我这里不说徽州大菜,单说它的面点小吃。出产徽厨大师的绩溪,叫绝的小吃有冬瓜包、米粉、挞馃。冬瓜包实际上是蒸饺子,一笼屉10只,灌汤,里面的馅是冬瓜加精肉,称奇的是冬瓜水分大,蒸的不好就裂开了嘴,稀瘫了。餐宴上上大菜,中间都要上两个笼屉一是冬瓜包一是南瓜包(或是豆腐包),调剂味口,既可当饭吃,也可下酒。而且冬瓜、南瓜充满农家纯自然风味,绿色食品,又可养生保健,很受城里人欢迎。米粉说起来很有特色,就是把大米磨成粉,加入八角茴香,再加上笋干和肉末,熬成糊,就成了米粉,很厚实。端上桌,满桌芳香,吃起来满嘴喷香。人们吃喜酒,席上必有米粉。据说是当地风俗,喜酒席上不上饭,米粉管饱。说起来挞馃非常有趣。漫步街头,家家小餐馆里,门口的铁锅上都烤着VCD光盘大的饼---俗称挞馃,桌上吃粥的人手里拿着挞馃在咬,骑自行车上班上学的人用塑料袋包着挞馃,一边骑一边吃,津津有味。挞馃的馅很多,有角豆、青菜、南瓜丝、萝卜丝、腌咸菜、干香椿,等等,想吃什么装什么,里面拌上肥猪肉。这是咸的;还有甜的,馅有芝麻加花生仁等。农家还有一种挞馃令人难忘,馅是用田埂上挖来的小野蒜,晾干洗净腌制,加上精肉,吃起来满口清香回味悠长。挞馃面皮很薄,都能看出里面馅的颜色,而后放在铁锅上烤,下面用柴禾即文火慢慢炕,直到把饼烤得冒出油,金黄色,很脆,吃起来爽口,很可口,也很充饥。炕饼也有二法:一是锅上涂油,把饼煎脆。一是锅上不涂油,把饼炕得从里面冒油,内外脆。挞馃的历史渊源很长。徽州人大都从中原迁徒而来,北方喜面南方喜米,挞馃是两种文化的结晶,另外也是适应徽人山区劳作的特点,上山打柴、采茶、伐木,不能回家吃中饭,不得不带干粮,挞馃正好担当重任,而且是尚好的饮食。徽商出外做生意,翻山越岭数天才能走出大山,节俭一点的商人,挞馃是最好的主食,里面是干菜或腌菜馅的,几天也不会变质。那时能吃上挞馃的人家,也得有相当不错的光景,穷一点的人家,不得不节衣缩食,把好吃的尽量留给出门的人,“穷家富路”,面子是很要紧的。现在生活好了,挞馃还是依然令人喜爱,因为它吃起来可口、香脆、方便。旅外的绩溪人回家,都要尝一尝挞馃,而且返程的时候,还带上许多挞馃。宾馆的大菜单上,赫然写着“绩溪挞馃”,当然它做的很小,只有月饼大,让客人尝尝风味。挞馃也有个大的,两个手掌般大,大肚汉充饥很解谗。绩溪的面点小吃,许多妇女都会做。她们白嫩的双手在案板上揉着面团,像纷飞的菜蝶一样,冬瓜包、挞馃在指间跳跃着,满屋芬芳。看到了她们,就看到了徽菜的母亲,洋溢着人类温柔的力量,食客自然融入徽文化的博大情怀。

历史沿革

夏、商朝:属扬州。周朝:先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秦国:属会稽郡。汉:先属丹阳郡,后属新都郡。晋:称新安郡。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良安县,属新安郡。唐:永泰元年(765),置绩溪县,属江南东道歙州。北宋:开宝八年(975),属江南西路歙州,至道三年(997),属江南路歙州。天禧二年(1018),属江南东路歙州。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以绩溪徽岭、徽溪而名。元:十四年(1277),属江淮行省徽州路。二十一年,属江浙行省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即宋(韩林儿)龙凤三年,属朱元璋江南行省徽州路,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吴(朱元璋)元年(1367),改兴安府为徽州府。明:洪武元年(1368),属中书省徽州府。十三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徽州府。永乐元年(1403),属南京直隶徽州府。清:顺治二年(1645)九月,属江南省徽州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徽州府。咸丰四年(1854),随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管。同治四年(1865),复归安徽省。民国:元年(1912),裁府,直属安徽省。3年设道,属安徽省芜湖道。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20年初,设首席县长制,归宣城县长节制。同年10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所休宁)。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23日,直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5月13日,成立徽州专区,属皖南区。1952年4月13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徽州专区,隶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13日,复设徽州专区,绩溪县属之。1971年3月,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仍属之。1988年1月1日,方划属宣城地区。

交通旅游

绩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砖、木、石三雕精妙绝伦,是正在开发崛起的文化旅游胜地。绩溪是徽商的故里,是徽菜、徽墨、徽剧的发源地,素有“徽厨之乡”、“徽墨之乡”“蚕桑之乡”之称。古往今来,绩溪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涌现了许多名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的故乡。绩溪交通便利,皖赣铁路纵贯全县,三条省道和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黄山机场60公里;交通通讯设施完善。1路公交,曹渡桥(起点)、化肥厂、花神丝绸厂、驾校、灵川半岛、火车站、交通局、双桥、汽车站、街心花园、南门头、永红场(犁尖角)、绩溪宾馆、城隍街、保健站、东门桥、东怡小区、中医院、东山中学、戴家山、水泥厂、卫海桥、洪富村(终点)。2路公交,溪马(起点)、前坦、祥云路口、小小科技、金川大道中路口、三中、洪川、方家园、铁路桥、交通局、双桥、汽车站、街心花园、华阳镇政府、丝厂、东门桥、保健所、一小东门、古林小区、上三里(终点)。3路公交,高迁(起点)、花根、三小、县政府、徽厨技院、交通局、双桥、汽车站、街心公园、南门头、永红场(犁尖角)、县宾馆、城隍街、保健所、东门桥、东怡小区、中医院、东山中学、戴家山(过境公路)(终点),4路公交,临溪(起点)、浦川、许村、龙塘、雄路、曹渡桥、化肥厂、花神丝绸厂、驾校、灵川半岛、火车站、交通局、双桥(终点)。5路公交,(上行)县政府(起点)、徽厨技院、铁路桥、交通局、双桥、汽车站、街心花园、华阳镇、丝厂、东门桥、东怡小区、中医院、东山中学、戴家山、水泥厂、卫海桥、十里坦、十里岩、东村、高枧、际坑口、白干、朗山下、扬溪(终点)。(下行)扬溪、朗山下、白干、际坑口、高枧、东村、十里岩、十里坦、卫海桥、水泥厂、戴家山、东山中学、中医院、东怡小区、东门桥、保健站、城隍街、县医院、二小、菜市场、双桥、交通局、铁路桥、徽厨技院、县政府。6路公交,龙川小学(起点)、龙川景区、横行村、瀛洲中学、瀛洲车站、瀛洲乡政府、周村、梧村、大庙汪村、川源、仁里、赤塔、紫园、县法院、杨柳村桥头、县汽车站(终点)。7路公交,孔灵(起点)、祥云路西路口、会山路口、三中、三小、县政府、徽厨技院、交通局、双桥、汽车站、街心花园、南门头、永红场(犁尖角)、宾馆、城隍街、保健所、东门桥、东怡小区、中医院、东山中学、戴家山(过境公路)(终点)

绩溪大事记

1987年11月27日黄山市成立,绩溪县被划出徽州,并入宣城,2005年9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徽菜之乡”荣誉称号,2007年3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5月21日被联合国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2008年5月30日奥运火炬来到绩溪,2009年12月31日合福铁路绩溪段正式动工,2010年5月1日绩溪县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合作伙伴互动城市,2010年10月13日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徽墨之乡”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