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镇地图
来龙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村居
玉皇村:来龙镇玉皇村,座落在宿沭交界处,是来龙镇的东大门,辖20个村民小组,人口为4100人,现有耕地面积6300亩,水产养殖面积1300亩,其中,精养塘400亩,稻田养殖面积800亩,河沟养殖面积100亩,人均占有水产养殖面积0.32亩,精养塘平均亩产450公斤,亩纯利润1000元以上,稻田养殖亩产45公斤左右,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亩纯利润900元,全村单水产养殖一项可创纯利润近120万元。王庄村:种粮大户(金富强)简介:金富强住我们来龙镇王庄村草庄组,家中有5口人,承包土地230亩,是一个典型的种植农户。近年来,我们来龙农业经济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这些种粮大户。特别像金富强这样的种粮大户,他能够给周围农户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稻麦共计460亩,总投资46.2万元,平均亩产量达2000斤,总产量92万斤,纯利润22.8万元。
左庄村:种粮大户(施红玲)简介:施红玲是一位农业种植带头人,居住来龙街道上,他家有3口人,在来龙镇左庄左圩组承包200多亩土地。他利用镇农服中心,定期为他提供农业技术信息,他能够以“六高”的标准来种植420亩稻麦,总投资42.9万元,平均亩产量2050斤,总产量86.1万斤,纯利润21.6万元。路墩村:路墩村位于来龙镇东北部,村委会所在地距离镇政府4公里,在2001年区划调整中,由路墩、侍庄、匡庄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7200亩。现有2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87户,4130人,劳动力2240人。目前,全村有特困户83户,民政救济对象21户,95%以上的农户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模式是一麦一稻,粮食年平均亩产1000公斤左右,生产结构单一,严重制约全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随着近年来区委提出工业强区的号召,路墩村支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农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创业活动中去,逐渐形成了以珠绣、手套编织等“三来一加”项目为主的致富门路,全村目前从事“三来一加”人员达1500余人。
龙西居委会:位于镇区西首,现辖17个居民小组,农户800多户,人口3450人,耕地面积4400亩。近年来,该居委会充分利用地处镇区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以珠绣为主的“三来一加”项目和商贸业,全居委会现有近三分之一人口在各企业上班或经商,居委会各项工作在全镇位居前列。
特色农业
九月的来龙稻谷飘香,硕果累累。作为宿豫区农业大镇,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巧打特色牌,高唱增收戏,一大批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生机勃发,各领风骚,成为来龙镇农业生产一道道靓丽风景。壮大特色种植业基地:来龙镇利用特有的岗淤地肥沃土质,在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大力协调下,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先后20多批次送来实用技术,联手打造了全镇5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所种植的水稻新品种,还没收割就已经以每公斤高出0.1元的价格被深圳驻来龙金丰米业定购。左庄和龙西等村菜农盯住城里人的餐桌,反季节的青椒、青豆、青花生等“青字型”蔬菜抢占了城里人的餐桌。鼓励农民在杨树林间建实用菌大棚,建成连片规模高架大棚100多个计100多万平方尺,成为全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据前来投资的实用菌大户李述刚介绍,他所种植的蘑菇每平方尺可产鲜菇10公斤以上,一年可采摘5个月,效益是种粮4-5倍。培育
特色养殖业基地:来龙镇粮多草多,广阔的河面滩涂和林地成为培育特色养殖业的摇篮。张先干养鸽厂就建在二干渠边的夹河滩上,3000平方米的楼上楼下全是从苏州引进雪白的杂交王鸽子,23-25天为一周期,肉鸽市场价平均每只11元,月毛收入2-3万元。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升起,张先干就把脱毛干净的肉鸽送到市区饭店和超市货架。肉鸡养殖是来龙镇传统的产业,精明的来龙人从省内高校和科研专家传授的技术中,学到了科学的养殖技术,使肉鸡养殖产业成为来龙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全镇目前养殖规模千只以上的大户就有500多户,年出栏200余万只,在全市乡镇第一家成立了肉鸡产业协会,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到抱团规模养殖。而来龙苗猪市场连接5省8市,每天都有近千头苗猪运往全国各地。
打造特色加工业基地:来龙镇的粮食加工业点多线长,上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全镇就20多家。深圳新明达米业有限公司看好来龙的原粮加工前景,于2000年就收购来龙精洁米厂,成立来龙金丰米业,总投资达到1200万元,日产200吨,获得省级龙头企业和“绿色食品”等称号。迎绿面粉是来龙本土打造的规模企业代表,去年投资建设的四层生产大楼和新上面粉生产设备,迎绿面粉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来龙青年企业家姚尤川在生产面粉的基础上,引进山东客商联手投资创办龙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空心挂面,走的是原粮精加工、深加工的路子,“龙娇”挂面不仅走入寻常百姓生活,还被本省和鲁南地区超市作为专供商品,品牌效应日趋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