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金华市地图 > 磐安县地图 >
冷水镇地图
冷水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农业多头并举,发展形势良好。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2亿元,粮食产量6.1万吨,油料产量5700吨,水产品产量5900吨,生猪出栏3.3万头,家禽出笼51万只,食用菌500吨,劳务输出1.1万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潜力较大。矿石采掘、陶瓷建材、农药化工、粮油加工是冷水工业的四大支柱。矿产资源种类多、品质高、储量大,已探明和开发的非金属矿有磷矿石、滑石、石灰石、高岭土、叶腊石、钠长石、石英石、累托石、方解石等。其中滑石探明储量1500万吨、电石石灰岩矿石(CaO含量超过54%)3718.54万吨、高岭土矿1042万吨、石英砂岩矿810万吨、耐火粘土矿1456万吨。全镇有石灰生产厂家33个,年产石灰8万吨,远销十堰、河南南阳等地。粮食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优质稻米20万吨,产品远销上海、广东、贵州等地。荆钟琉璃瓦厂是中南地区唯一生产高档琉璃瓦的厂家,年生产各种琉璃制品1000万块,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现拟对外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富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生产高效低毒农药及生物农药的厂家,固定资产投资438万元,现诚招合作伙伴。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增加值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地理

(一)地理位置:冷水镇(原冷水乡)位于石柱县城东部偏北隅,距县城68公里,地处重庆市与湖北省的交界边陲。东面七矅山与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柏洋塘管理区和中路镇管理区接壤,南与石柱县金铃乡及沙子镇相邻,西接中益乡与黄水镇,北靠枫木乡。冷水镇政府办公地现设在梨子坪(原在冷水溪街上,位于东经108°31',北纬30°18',其海拔1310米)。冷水乡境内海拔为1150米至1895米,最低海拔处为天河村团河组的团坝子,海拔为1150米,最高海拔太平村接湖北的九股岭,海拔1895米。境内八龙村西缘至河源村东缘窄处为2.1公里,八龙村北缘至玉龙村南缘长度为22公里。全乡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463亩,其中田2052亩,土7411亩。全乡有森林面积52700亩。
(二)地理环境:冷水镇(原冷水乡)属渝东褶皱山原地带,东南面是七矅山与其支脉小山,西面是七矅山的支脉小山,东西山脉由东北偏南倾西延伸,形成两山夹一槽的长槽地形。北面是七矅山的另一支脉猫鼻梁,猫鼻梁由东向西逶迤,其支梁由北向南呈起伏下降,与太平槽东南面山脉在南面汇集,形成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的山峦、槽坝、夹谷地形。
1、槽形地带:七矅山西北形成的长槽地带名太平槽,太平槽南起大水组的大水井,北至分水岭湖北省的柏洋塘地界,长约20公里。太平槽东南边是七矅山,山高坡陡,土壤较薄,水源缺少,石灰石多裸露地面。太平槽西北面的小山,土层较厚,斜坡较平缓,溶洞多,水源潜入地下。
2、山原地带:七矅山的支脉猫鼻梁横于北面,从八龙村的铁厂丫口到天河村草院子的打草坪,其分支山梁多为脊背梁,由北向南延伸,起伏下降,与太平槽小山西坡山梁汇集,形成坡陡沟窄,槽坝平坦的山原地带。七矅山在冷水境内由北向南偏西跨过全乡,长达22公里,是乡境内的主要山梁,其西面的支脉名小山,小山西面的猫鼻梁东起杨河湾向西延伸,经摩天坡过打草坪伸至大峰堡主峰。境内北隅山脉,北起杨河湾经八龙村西折至天河村,成为七矅山与大峰堡的过渡地带,也是本乡与中益乡、黄水镇及枫木乡的自然分界线。位于太平村境的九股岭,海拔1895米,是冷水境内的最高峰。
3、溶洞:冷水镇(原冷水乡)境内有许多溶洞,其中较大的溶洞有神水洞、百家岩洞、大妖洞、红厂硝洞、古家岩洞,这些溶洞以“百家岩洞”最大,也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百家岩洞位于太平村见天坝组的岩上,距政府所在地近10公里,从洞口至洞内途经风洞、硝洞、上滑石板或下滑石板、阴河等地方。上、下滑石板人称长板坡。在洞内随处可见千奇百怪的钟乳石,让人感受溶洞的空旷与狭窄,领略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与找不到阴河尽头的兴奋与不满足。
(三)气候条件:
1、气温:冷水镇(原冷水乡)系中亚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低,主要特点是春季升温快而气候多变,夏初多阴雨,夏末秋初多伏旱,秋季多绵雨低温,冬季多霜雪较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全年以一月最冷,平均气温0.9℃左右,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1.7℃左右。冷水乡平均气温11.7℃左右,气候的变化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三四月多寒潮,五六月的连绵阴雨和七八月的伏旱,常由气温造成暴雨,冰雹、大风和九十月的低温、霜冻等,是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2、降水量:冷水属黄水山原区,雨量充沛,云雾多,光照不足,夏季多暴洪,秋季多绵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372.6毫米,由于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节(4至9月)的雨量占全年百分之八十五。每年入冬(10月)开始降雪,常有大雪封山。
3、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315.7小时,最多为七八月,日照时数为434.1小时,占全年的33%。最少为冬季,日照时数为985.4小时,占全年的11.4%。
4、无霜期:由于云雾多,日照偏少,无霜期较短,初霜期一般开始时间是十月二十日左右,终霜期为四月二十左右,无霜期180至185天左右。
(四)水文情况:冷水镇溪河遍布,水系属石柱县龙河源头,主流冷水溪发源于天河村李家湾,由西北向东南流至冷水街旁,折向南流经葫芦塘入沙子,境内全长11公里,河床平均宽为3米。支流小溪有:竹子营小溪,发源在本乡摩天坡,流经竹林口与大洞沟溪流汇合,流入冷水溪,全长4.5公里,河床平均宽2米。龙洞河:发源于河源村的龙洞坪,系七矅山泉洞的涌泉,流经菜子坝入吊脚楼组逐渐潜入地下,汇集太平槽南端的地下水后在太平村西面响水洞流出汇入于冷水溪下游,全长7.5公里,平均河床宽1.5米。双坪溪流:发源于双坪组的曹家湾折向北流,经小康组双坝组流入枫木乡,本乡境内长10公里,平均河床宽7米。太平村玉龙村,无明显溪流,多为溶洞,流水潜入地下。河源村的马家坝地势较低,平时从龙河流来的水在此潜入地下,浇水涨时需数日才能潜完,常发生淹没农作物以及房屋。
(五)土壤岩石:
1、土壤:冷水属中山黄棕壤区,大体分为五种土壤。
(1)暗紫色水稻土。土壤代号:0121,主要分布在天河村、八龙村等的夹槽地带。母质为自流组紫灰、暗灰、黄褐等杂色泥。页岩雷口坡组紫红色泥,页岩和飞仙关组紫红色泥,页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壤较厚,颜色暗紫、黄褐质地沙壤,母质成份复杂。主要土种白鳝泥田,PH值5.5-6,易耕作,保肥和抗旱力强,由于日照少,辐射弱,土温低,山间冷泉浸渍,多形成冷浸烂泥田,水稻易坐兜。
(2)山地黄棕壤。土壤代号:0911,主要分布在河源村、太平村、玉龙村的部份。为奥陶、寒武、三系灰、页岩、白云岩、母质,土壤较厚,质地重壤至粘土,颜色暗棕、黄棕、中层黄沙土,土种为PH5.0,有机质3.2%,无铵酸反应。
(3)冷沙黄泥。土壤代号:0411,主要分布在天河村的马家院子,龙田塝等地段和天河村的枫香湾、葫芦塘、大田塝等地段。该土种属冷沙土、黄泥土、扁沙土、灰渣土等,母质主要为须家河组黑褐泥,炭质页岩和灰白色块状,长石英砂岩,风化发育而成的坡积物,土质薄,颜色灰黄,暗黄,黑褐质地沙壤至粘壤,无碳酸盐反应,PH为5.0,有机质0.64%,有效养分缺乏,具有酸、冷、瘦和保水保肥力弱。
(4)灰棕紫色土。土壤代号0312,主要分布在太平、玉龙两村的一部分,该土属沙土,夹沙土,紫黄泥土,大肥泥,豆瓣泥土,石骨子土等。母质为上下砂溪庙组紫灰,灰黄色沙土岩和青灰色石英沙岩风化的坡积物,土层坡腰较薄,坡脚较厚,坡顶多为石骨子土,颜色灰棕,质地多为沙壤,微酸,碳酸盐反应,甚微至无,主要土种半沙半泥,PH值5.5一7.5,通透性能好,枯散易耕,水、气、热协调,保水保肥力强,肥力较高。
(5)腐殖质黄棕壤。土壤代号0914,主要分布在天河、八龙、玉龙村的常绿落叶和多生灌木林山源地带。该土属腐殖质黄棕壤,耕地少,土层较薄,质地轻壤,颜色上层暗棕,下层黄色,性酸PH为5.5,有机质3.2%,无碳酸盐反应,适宜漆、水杉林木和黄连、天麻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2、岩石:境内岩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七矅山脉在太平槽及其西面小山部分,属石灰层,其石坚硬易碎,可加工碎石,石灰之用,是制造水泥的原料之一。二是猫鼻梁的双坝、双坪及冷水溪流以西的天河村的大部分地区属沙石,只能作建筑用途。
(六)资源丰富:
1、矿藏
(1)煤:镇境内七矅山系的七矅山煤田,分布原煤层产于二迭系梁山组地层中,煤层厚度为40一90公分,一般水分0.57一1.34%,灰分24.57一28.4%,挥发分7.14一9.24%,固定炭67.72一58.84%。含硫质5.8一7.43%,发6945一5890大卡/kg,为无烟煤,适宜于制造水泥,制蜂窝煤等生活用煤。现冷水镇有三大煤矿,即红峰煤矿、国坝煤矿和马皇沟煤矿,这三个煤矿的储煤量都十分丰富,年产量达8.5万吨,是七曜山脉较大的几个煤矿,其煤质好,是农民用煤和工业用煤的绝好燃料。
(2)石灰石:境内石灰岩石分布在七矅山脉的太平槽的河源村、太平村、玉龙村、储量丰富,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现开采用于锻石灰,打碎石。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电石、玻璃的原料之一。
(3)铁矿:境内铁矿分布在八龙村,其矿石系油发铁矿和赤铁矿等矿物组成,含铁量约25%。经专家对冷水的铁矿进行了化验与论证,认为冷水伯铁矿含铁量较高,且矿藏十分丰富,可望投资开发。
2、生物
(1)动物:境内山原山带,草木丛生,适宜于鸟兽栖息和牲畜放牧,现有动物分野兽类:豺狼、野猪、狐狸、刺猬、獐、鹿、土猪、花鼻、貂、猞猁、狸鼠、黄鼬、汞獭、竹牛、野兔等;家畜有牛、马、猪、羊、犬、兔、猫等;飞禽类:啄木鸟、山鸡、野鸡、画眉、老鹰、猫头鹰、鹭鸶、锦鸡、秧鸡、斑鸠、喜鹊、乌鸦、鸽、麻雀、白鹤等;侯鸟有燕子、杜鹃、布谷等;家禽有:鸡、鸭、鹅等;水产鱼类:螃蠏、青蛙、螺蛳、虾、石蛙等,爬行类:蛇类、蛤蟆、蚯蚓、昆虫、蝎牛等。
(2)植物:树木类,水杉、松、杉、柏、银杏、漆、青杠、板栗、麻柳、厚朴、洋槐、柏柳、椿尖及各种杂木和果树。冷水镇有许多珍稀树种,已经挂牌的就有十八种,其中以红豆杉最为出名,红豆杉是列为一级保护的树种,它的果(红色)可食,叶和皮泡水喝后可以抗癌。其中全国最大的一颗就在冷水,给冷水的旅游业又带来了一道很美的风景。
竹子类:斑竹、水竹、金竹、白夹竹、油竹、箭竹、刺竹等;
花类:牡丹、菊花、牵牛、芍药、色花、梦花、苕花、齐盘花、茺荑花、杜鹃花、海棠花、紫金花等;
农作物类:水稻、玉米、各种豆类、薯类、麦类、高粱及各种蔬菜;
经济作物:有烟、海椒、莼菜等;
药材类:冷水的药材品种繁多,有黄连、天麻、贝母、党参、白术、当归、大黄、牛夕、紫碗、扁豆、续断等。其中以黄连,杜仲、黄柏、厚朴、山茱萸居多。而黄连又是冷水经济的骨干项目,全乡每年新增黄连800亩,产连32万斤,农民收入480万元,大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类:各种野草、浮萍、青苔和人工种植的白三叶、黑墨草。
(3)温泉:石柱县冷水镇的温泉度假村位于冷水溪街道上原粮站边,海拔1450米以上,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约40天,是降雪期。目前该温泉钻探深2000米,温度达到40℃左右,游客可在这里一边泡温泉一边赏雪景。
(4)草场:冷水镇的草场十分宽阔,只要爬上七曜山顶,你将看到一望无涯的千野草场,其风景美丽迷人,起伏的小丘就象蒙古包,使你陶醉在大草原的宽旷与幽静之中。那成群的牛羊,如画一般,美极了。在草场以外,又有飞机洒播的马尾松,是人们栖息玩耍的好地方;还有那毛竹点缀其中,不仅增添了观赏的价值,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可口的菜肴。
(5)森林:冷水镇绿化率高达75%以上,到处是森林、草场和湿地,空气清新,植被良好,景色迷人。
(七)自然灾害:冷水由暴雨、干旱、寒潮、低温、冰雹等灾害性的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水、旱灾,其次是风、雹灾。
1、水灾:冷水水灾较为频繁,除阴雨危害外,天河、八龙、太平等村常遭洪水冲刷,淹没农作物。1997年度普遍降雨受灾严重,特别是对烤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旱灾:冷水海拔高,气温偏低,冷浸、冷沙田较多,夏秋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子有利,如遇上五、六月的“取手干”(插秧后天干)或伏旱遇久,才能造成灾害。
3、风、雹灾:多发生在山原地形复杂地带,并随山脉的走向而移动,5月、6月形成的冰雹多由湖北经太平槽向冷水西面移动。7月、8月形成的冰雹多由栗新向玉龙移动。2002年8月遭受多年未见的风、雹灾袭击,当时的喻槽、学龙两村(现为玉龙村)五个组225户,烤烟受灾1950亩,成灾1700亩,绝收的1300亩,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交通

冷水的交通十分便利,全乡5个村26个组,组组都通车,且畅通无阻,通车户达90%以上。其中成沪高速公路经过冷水,并设有进出口;旅游路从高速路出口处直达黄水森林公园,这给冷水的交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石柏路(即石柱到湖北的柏洋塘)、冷水到枫木、冷水到湖镇、冷水到金铃、金竹等乡的公路都非常畅通,形成了以冷水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概述

冷水镇是石柱县、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沪蓉高速公路进川入渝的第一门户窗口,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民居长廊和土家生态民俗旅游线的重要特色景区和导入口,区位独特。便利的交通优势。冷水镇距主城区267公里,距利川市城区37公里,到黄水集镇26公里,交通十分快捷。独特的气候优势。冷水镇年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零下8℃,最高气温27℃,是避暑纳凉、休闲养生的好地方。良好的生态优势。冷水镇绿化率高达75%以上,到处是森林、草场和湿地,空气清新,植被良好,景色迷人。风情的民俗优势。冷水镇75%以上为土家族,具有土家族的风俗、劳作等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优势。冷水镇是石柱著名的山歌之乡,年轻的歌王李高德是世界非遗文化的传承人;此外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巴盐古道横穿全镇,都亭山上留有巴曼子将军墓。多元的产业优势。冷水镇目前有黄连、莼菜、烤烟、马铃薯等优势产业。迷人的景观优势。冷水镇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山塬,风姿绰约的高原水乡,四季景观鲜明、独特。

企业

目前,冷水镇的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两种:
(一)乡镇企业:
1、黄连种植场:1985年3月,冷水乡企业办在原喻槽村的蚂蝗沟建立黄连种植场,种植场子设队长一名,有职工231人。职工们在蚂蝗沟搭建简易厂房6处,以供居住和看管黄连。1985年种植黄连31亩,1986年种植黄连45亩。由于田土、山场下放,黄连种植场于1987年撤销。
2、一煤厂:一煤厂又名长天槽煤矿。一煤厂从1985年6月开始,企业办以每年900元的承包金承包给原宏武村支部开采,煤矿有七八十名工人。1994年3月,对冷水乡一煤厂进行企业改制,主要由县矿业公司自负盈亏进行开采。由于设备较简单,负债沉重,冷水乡于2001年12月以120万元拍卖给大歇茶店的个体企业主王宗发,乡政府收回周转金24.2万元。
3、二煤厂:冷水二煤厂原名蚂蝗沟煤矿。该矿位于原喻槽村境内,从1984年6月动工挖掘,由于选址不当,后来发展成为一矿三井。其中一口井承包给湖北人冯益伍经营,因经营不善,连年负债,冯躲债外逃,工人离散,该井自然关闭。另一口井由现八龙村刘世明同志以乡企业办的名誉经营。在1998年7月以后由现河源村的曹显祥同志开采经营。该井一直有工人近50人。再就是现太平村的陈尚忠同志以蚂蝗沟一矿三井的名誉在现马皇沟煤矿风井位置开矿采煤两年后关闭。在2002年12月底,二煤厂的一矿三井实则只有曹显祥同志经营的一口井。
4、电厂:冷水乡办企业电厂从1970年破土动工,于1981年技改后能年发10一14万度电。从1986年至1995年10月,一直由乡企业办牵头管理,电厂有工人5名。1995年11月乡政府将电厂承包给竹林村街上组的黄德兵同志经营,直至2001年3月乡政府以8.5万元的价格拍卖给县电力公司。拍卖前,承包经营者每年能获纯利3.5万元。
(二)私营企业:
1、国坝煤矿:国坝煤矿位于太平村境内,于1996年3月动工开挖,其法人为谭书长同志,该企业除承担煤矿附近两个组所有群众的农税提留外,于2002年捐资10万元修建了太平村的小学校,并将该校命名为书长希望小学。国坝煤矿现有固定资产500万元,能年产煤1.2万吨,拥有职工276人,2002年利润80万元以上。
2、四方红砖厂:四方红砖厂位于河源村的前锋组,于2001年11月开工建厂,其法人为原双坝村的沈思龙。该厂在2002年有固定资产40万元,有工人20人,生产红砖700万块。
3、菜子坝酒厂:菜子坝酒厂由该村村民杨华明于1999年投资建成,该酒厂每天可煮白酒300斤。
4、冷水街上酒厂:冷水街上酒厂由黄德兵个人于1994年建成投入煮酒,每天可煮白酒300斤。在2000年以前每天煮酒300斤,2000年以后每天煮酒200斤。
5、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原“重庆市石柱县青坪利民莼菜加工厂”)由许先松、许先林兄弟于2005年3月投资兴建,每天收购并进行杀青加工莼菜3000斤以上,方便了菜农,并让利于民。现由兄弟共同出资,长兄许先林全面负责经营。

村情简介

1995年撤乡建镇、由冷水铺、上宜乡、东城乡和云谭乡合并组成冷水镇。现辖68个村。【冷水铺】Lěngshuǐpù,立村位于冷水河边开铺得名。村委会驻冷水铺,辖冷水铺、贺家屋地、塘铺上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43.3公顷,402户,1689人。【欧家】ōujiā,欧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欧家,辖欧家、新岩头、老岩头、天鹅塘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36.9公顷,276户,1161人。【三角砠】Sānjiǎochóu,因村后砠山成三角形而得名。村委会驻上三角砠,辖上三角砠、下三角砠、安乐冲、刘家山、洞尾、苦竹山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4.4公顷,224户,940人。【沙洞】Shādòng,1958年以洞名命名。村委会驻沙洞陈家,辖沙洞陈家、肖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顷,277户,1165人。【东山】Dōngshān,因村东边有一座古庙而命名东山庙,后改为东山。村委会驻东山庙,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40.2公顷,237户,995人。【毛家】Máojiā,以村民多为毛姓命名。村委会驻毛家,辖毛家、新毛家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25.2公顷,215户,905人。【五马】Wǔmǎ,以村后山头似五马归槽得名。村委会驻五马归槽,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4.7公顷,123户,515人。【十里铺】Shílǐpù,因村庄位于县城近十里而得名。村委会驻十里铺,辖十里铺、塘边、下十里铺、青山下、于家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36.7公顷,247户,1037人。【百美】Bǎiměi,以春来定居时百花盛开、美丽多彩而得名。村委会驻百美,辖百美、大塘尾等17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49.4公顷,389户,1632人。【淌头】Tǎngtóu,以村头淌井得名。村委会驻上淌头,辖上淌头、下淌头、青山尾、白面砠、蜈蚣下山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23.1公顷,389户,1632人。【李铭远】Lǐmíngyuǎn,以祖先姓名得名。村委会驻李铭远,辖李铭远、碑木下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40.3公顷,242户,1016人。【海江】Hǎijiāng,以河命名螃蟹江,后改为海江。村委会驻海江,辖螃蟹江、沙洞铺、浪庙脚、真武砠、后干岭、野鸡窝、李家、曾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50.6公顷,286户,1203人。【唐家】Tángjiā,以唐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唐家,辖唐家、月江湾、大坝头、十五里湾、胡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顷,397户,1668人。【大屋地】Dàwūdì,以地势宽敞而得名。村委会驻大屋地,辖大屋地、观音寨、旱河洞、上江头、下江头、大塘湖、连子砠、雷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55.3公顷,250户,1472人。【下岭】Xiàlǐng,以驻地命名。村委会驻周家,辖周家、塘头下、大井头、鸡公庙、刘家、田头李家、小水洞、杨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7.5公顷,387户,1626人。【宝山】Bǎoshān,村后大石山陡峭似挂一块板,故名挂宝山。1980年更名宝山。辖杨柳屋、挂宝山、岩门口、隔洞、狗巴头、交子园、蛇形山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51.7公顷,307户,1288人。【卜家岭】Bǔjiālǐng,以卜姓在岭边定居而得名。辖卜家岭、乐家洞、许家、新屋地、吕婆冲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67.5公顷,491户,2066人。【锡海】Xīhǎi,以村后锡河而得名。村委会驻天堂福,辖锡海、冯家、天堂福、陈家、大宜山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54公顷,428户,1798人。【匡家】Kuāngjiā,以匡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匡家,辖匡家、下尹家、上尹家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15.4公顷,307户,1290人。【金钩挂】Jīngōuguà,以山名命名。村委会驻下金钩挂,辖上金钩挂、下金钩挂、过路坝、南风坳、沿溪洞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21.8公顷,185户,776人。【云峰】Yúnfēng,1958年以驻地命名羊江头,1962年改为云峰。村委会驻新屋场,辖大井头、肖家岭、马子桥、土地堂、羊江头、新屋场、新庵子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15.4公顷,140户,589人。【上宜】Shàngyí,因土质不佳,雨天泥泞路难行,故名上泥,后雅化为上宜。村委会驻上宜,辖上宜、石盘井、庄屋、陈家、许家、丛树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31公顷,271户,1140人。【上毛家】Shàngmáojiā,以毛姓定居得名毛家。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原上宜乡、冷水乡、东城乡、云谭乡四乡合并为冷水镇,因同一行政区内冷水有一个毛家村,上宜有一个毛家村,为便于区分,将上宜毛家村命名为上毛家。村委会驻上毛家,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34.5公顷,271户,1138人。【骆家】Luòjiā,以骆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老骆家,辖老骆家、新屋地、隔洞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46公顷,440户,1849人。【四方井】Sìfāngjǐng,以村前水井而得名。村委会驻四方井,辖四方井、半田洞、猫仔湾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顷,92户,385人。【甘石坝】Gānshíbà,村前石坝干旱期长,故名干石坝,后改为甘石坝。村委会驻甘石坝,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22.7公顷,175户,736人。【琴棋】Qínqí,因村境有一漆树,得名金漆场,后雅化为琴棋。村委会驻琴棋,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42公顷,230户,968人。【竹岭脚】Zhúlǐngjiǎo,以村立岭上,竹多而得名。村委会驻竹岭脚,辖竹岭脚、竹山园、新塘脚、彭家、风吹落带、大河坝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9.9公顷,253户,1064人。【冷水】Lěngshuǐ,由石城迁居,因村边泉井水流入冷江而得名。村委会驻社下洞,辖冷水、社下洞、千家窝、大罗湖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32.1公顷,258户,1083人。【中元】Zhōngyuán,原名狗爪窝,后改为中元大队。辖中元、上元、王家、夏家岭、马婆寨、猪罗凼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29.5公顷,250户,1048人。【上山脚】shàngshānjiǎo,以村立山脚上部而得名。村委会驻上山脚,辖上山脚、洞心、元木山、白山脚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50.7公顷,394户,1655人。【下山脚】Xiàshānjiǎo,位于上山脚之下而得名。村委会驻下山脚,辖下山脚,老人砠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顷,91户,384人。【油麻岭】Yóumálǐng,以当地适宜种植油麻而命名。村委会驻油麻岭,辖油麻岭、狗治坪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0.2公顷,140户,586人。【桐子山】Tóngzǐshān,以立村时曾有一片桐子树而得名。村委会驻桐子山,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14.7公顷,60户,248人。【神东】ShénDōng,该村原居有唐、朱、陈、李四姓,后只剩下从嘉禾迁来的李姓,故名剩下,又名城下,最后演变为神下村。因人口众多,为便于管理,后划分为两个村,东为神东村,西为神西村。村委会驻神东,辖神东、上李生、下李生、东毛砠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60.1公顷,479户,2013人。【神西】Shénxī,村名来历同神东。村委会驻神西,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0.3公顷,397户,1668人。【下宜】Xiàyí,由李森分居定为下宜,后又分居故称老下宜。村委会驻老下宜,辖老下宜、新下宜、油榨岭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23.2公顷,158户,662人。【长冲】Chángchōng,从神下分居以冲口得名。2003年经上级批准从下宜村分出,设长冲村。村委会驻长冲,辖老长冲、新长冲等2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17.5公顷,78户,329人。【庄屋】Zhuāngwū,从江西鹅井塘迁居立村得名。村委会驻老庄屋,辖老庄屋、后头庄屋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54.9公顷,485户,2035人。【鸡公寨】Jīgōngzhài,由蓝山迁居以地势得名。村委会驻水源头,辖鸡公寨、水源头、下赤源、上赤源、坳子山、棕树脚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52.6公顷,399户,1676人。【翟家】Zháijiā,明朝从西坪迁居,以翟姓得名。村委会驻翟家,辖翟家、田眼头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58.8公顷,399户,1676人。【夏壁】Xiàbì,从蓝山白竹塘迁居,以华夏之壁命名。村委会驻老夏壁,辖老夏壁、新夏壁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52.6公顷,552户,2320人。【东城铺】Dōngchéngpù,以住户多开铺面得名。村委会驻成家,辖东城铺、成家、刘家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7.9公顷,216户,908人。【寨村】Zhàicūn,村立寨下得名。村委会驻寨村,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8.2公顷,176户,715人。【高壁】Gāobì,因地势比夏壁高得名。村委会驻高壁,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40.7公顷,319户,1339人。【下胡家】Xiàhújiā,胡姓从江西迁居,与上胡家分居得名。村委会驻下胡家,辖下胡家、河背砠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57.2公顷,429户,1801人。【绵羊砠】Miányángchóu,以村后石山形似绵羊得名。村委会驻绵羊砠,辖绵羊砠、狗头岭、彭家、门竹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顷,215户,904人。【上茶】Shàngchá,以村立中茶上游得名。村委会驻上茶,辖上茶、莲花洞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6公顷,184户,772人。【隔江】Géjiāng,因与老庄屋隔江而命名。村委会驻隔江,辖隔江、骆家、张家塘、黄泥桥、上白田、下白田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29公顷,287户,1206人。【堂屋】Tángwū,因位于中茶村的下游,原名下茶,为美化村名,后改名堂屋。村委会驻堂屋,辖堂屋、塘扶岭、杨子洞、田眼头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5.1公顷,304户,1278人。【于家】Yújiā,于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于家,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9.9公顷,147户,617人。【上胡家】Shànghújiā,由江西萍乡迁居,立村冷水江上游,以胡姓得名。村委会驻上胡家,辖上胡家、大山伏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顷,212户,889人。【培泽】Péizé,由江西迁居,以祖先名得名。村委会驻老培泽,辖老培泽、新培泽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7.1公顷,356户,1496人。【油村口】Yóucūnkǒu,以村周围油茶树较多而得名。村委会驻油村口,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4.5公顷,142户,595人。【杨柳塘】Yángliǔtáng,以村旁塘边杨柳树多而得名。村委会驻中茶,辖杨柳塘、周家田、大水田、中茶、牛形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9.1公顷,212户,889人。【云潭】Yúntán,以地形似塘,林木繁茂,云雾飘绕,下有水潭而得名。村委会驻云潭,辖云潭、丛树湾、鲁塘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66.2公顷,556户,2337人。【六十砠】Liùshíchóu,以村周石砠约有六十之多得名。村委会驻六十砠,辖六十砠、唐家、六梅砠、环佳山、猪楼坪、大砠脚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22.2公顷,162户,682人。【贺家】Hèjiā,以贺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老贺家,辖老贺家、新贺家、贺家生、贺晚、成背刘家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63.3公顷,379户,1591人。【大陂岭】Dàpílǐng,以大陂洞和村后山岭得名。村委会驻佛观音,辖大陂岭、田前坪、佛观音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34.1公顷,288户,1209人。【老张家】Lǎozhāngjiā,以姓得名。村委会驻老张家,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33.7公顷,291户,1221人。【梅翠】Méicuì,以村旁杨梅树多得名。村委会驻梅翠,辖梅翠、谭佳山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57.9公顷,478户,2006人。【盘市】Pánshì,以村后石头似盘状定圩得名盘石圩,后演变为盘市。村委会驻盘市,辖盘市、山塘、乐土园、荒塘湖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59.6公顷,396户,1665人。【毛坪头】Máopíngtóu,立村时是一块茅草坪而得名。村委会驻毛坪头,辖毛坪头、大岭山、大山里、刘家等17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3.2公顷,385户,1618人。【石佳坪】Shíjiāpíng,以村旁有石山和平地得名。村委会驻石佳坪,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28.6公顷,220户,926人。【新张家】Xīnzhāngjiā,从老张家分居而得名。村委会驻新张家,辖新张家、梨山头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49公顷,426户,1790人。【奉佳山】Fèngjiāshān,以村周山岭环抱得名环佳山,因奉姓定居,更名奉佳山。村委会驻奉佳山,辖奉佳山、老屋地、参加源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29.7公顷,220户,926人。【旺溪】Wàngxī,以村旁溪水命名。村委会驻上旺溪,辖下旺溪、上旺溪、缸缶砠、朱木山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74.6公顷,401户,16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