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渥镇地图
新渥镇相关地区地图:
祠下村建立农业服务公司
农业服务公司实行股份制,县农机公司占50%,村集体占30%,农户个人占20%。今已投入JF—130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3台,手,扶拖拉机4台,开沟机1台,18型机动喷雾器4架。全村实行统一良种布局,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排灌,统一收割,统一经营管理。公司所属农机由农户个人承包经营,优先服从,公司调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园区内田块作业,严格操作规程和护养,确保安全高效操作。收益按股分红。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1979年,分给社员自留地,贝母、元胡等中药材部分开始恢复种植,部分生产队农田私自包产到户。1981年,公开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中药材和西瓜、生姜等特产发展迅速。1982年,在新渥自发形成中药材种子专业市场。1985年,正式开设中药材专业市场。1987年,中药材市场移址宅口,扩大购销业务。1991年,建成日供水720吨的自来水厂。1992年,新(渥)民(东阳市民主乡)公路通车。1992~1998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1993年,开通程控电话;1995年,市场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命名为浙江省中药材市场,年成交额8千万元,次年成交额1?5亿元。1995~1998年,投资220万元,建造镇中学综合楼,镇小学教学楼。1995~1998年,投资建设磐缙公路,镇区段长1.0公里,宽10米的水泥路面,及新民公路,长800米,宽8米的水泥路。1996~1998年,连续3年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旱涝保收面积2400亩。1996~1998年,浙江中药材市场扩建,5亩,新渥农贸市场,占地24亩。1997年,率先实现县乡有线电视联网。1998年,被授予省,科技示范乡镇和省中药材生产名镇称号;县委决定为磐安县第一个奔小康试点镇;宅口老村改造试点成功。
浙江中药材市场
浙江中药材市场为华东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被列为全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占地8325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摊位900多个,逢农历二、五、八为集市日。上市中药材品种有贝母、白术、元胡、玄参、丹皮、白芍,、桔梗、天麻等150多种,日成交量90余吨,日成交额60多万元。年交易额1.5亿元,产品主要销往四川、广东、广西、河南、云南、安徽等地,部分出口东南亚和韩国、日本等国。
镇名来历建置沿革
古名灵山,又称翠峰山,自明代陈潭(1431~1483)在此建造新屋居之,因不忘根溪(安文)陈氏“新址必须带‘木’或‘水’命名”的祖训,以《楚辞·九叹·惜贤》“芳郁渥而纯美”之意命名新渥。建置古属永康县内里乡咸泰里四十五都。宋淳熙十六年(1189),改称孝义乡四十五都。元代时,于灵山设百户镇守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设孝义巡检司。民国23年(1934),推行新保甲制,称翠峰乡。民国28年(1939),磐安设县,为磐安县五美乡。1949年12月,为翠峰乡。1951年,分设翠峰(庄基)、翠南(宅口)、翠北(大山下)等3个乡,属安文区。1952年,撤销安文区,改属深泽区。1956年3月,撤销深泽区,翠南、翠北、翠峰3个乡合并为翠峰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新渥,为县直属乡。1958年9月,在新渥建立卫星公社(1959年2月改名新渥公社),翠峰乡改称管理区(大队)。1959年11月,新渥公社并入安文公社,称安文公社翠峰管理区(大队)。1961年9月,原公社改为区建制,管理区改称公社,称安文区翠峰公社。1966年12月,改称新渥公社。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复设乡人民政府,称安文区新渥乡。1985年,撤乡建镇,为安文区新渥镇。1989年2月,升格为县直属建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