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埠镇地图
黎埠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422万元,增速为57.5%,其中工业总产值23547万元,增速为187.34%,农业总产值21875万元,增速为6%,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农业产值调头的目标。全年招商引资总额8500万元,到位资金7785万元,落实率91.6%。完成国税513万元,地税135万元,同比增长46.6%,完成县下达税收任务的106.2%,首次突破年税收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1081万元,同比增长300.3%。镇级自筹财力首次突破3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同比增长6.02%。农林资源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量1650毫米,平原日照时间长,山区日夜温差较大。适宜饲养草食动物、家禽和种植经济作物。农田基础设施、排灌系统较好,是我县的粮食作物主产区之一;经济作物以种植甘蔗、反季节蔬菜、西瓜、蚕桑为主,全镇粮经面积比例已达到4:6。一是座落大龙村的阳山县粤普果蔬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500多万元,租地约1200亩,主要生产菜心、芥兰、芥菜等多种优质蔬菜,年生产量500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香港、深圳等地,年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公司的兴办,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两增效。2005年度,该公司分别被阳山县委县政府、清远市委市政府授予蔬菜种植运销大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大户称号。二是洞冠千亩蚕桑基地得到进一步扩大发展,与洞冠村相邻的大塘村村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扩大种桑面积300亩以上,并建起了蚕茧加工场。三是以原塘滑村为中心的冬瓜基地种植冬瓜面积300亩,取得良好的效应。四是洞冠梨出口商品基地项目正在规划中。历史贡品洞冠梨原产于我镇洞冠村,因而得名,我镇政府正规划在小北江沿岸的洞冠、界滩等村建设千亩洞冠梨出口商品基地,可望发展成为集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经济产业链。水利灌溉设施完善。黎埠镇水利设施主要有大龙水利,全长12.6公里,灌溉面积10500亩;隔江水利,全长11.8公里,灌溉面积5000亩;水井邓公浪水利,全长4.2公里,灌溉面积800亩,属省“大禹杯”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重点工程。近年,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兴建“三面光”灌渠及水利维修工程、修筑河堤,并对燕岩、隔江、均安等水利进行清理淤积物。山地、水力、林业、矿产资源较丰富。黎埠镇发展定位为阳山县资源型工业重镇,在2005年,被阳山县委、县政府授予“工业发展先进乡镇”称号。目前尚未开发的山地有744.7公顷。建立水电站14座,装机容量为6480千瓦,待开发水力资源4000千瓦。营造了石仓岭3000亩油桐基地和洋淀坑6000亩生态公益林。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六古、凤岗和寨塘等村,有铁、锌、锡、铜、锰、钨、煤、大理石、滑石矿、花岗岩和汉白玉等,矿储量较多,其中铁矿储量约600万吨,品位达58°—62°,锌矿30万吨,滑石矿500多万吨,原煤矿储量达600万吨。目前主要有:升耀选矿厂、马惊选矿厂、阳坪选矿厂、龙埠选矿厂等上规模的厂矿企业。地方特产
沙寮粉葛:宜于煲汤,肉脆汁甜、无丝无渣。产于该镇沙寮,年产1万公斤。西岭辣椒:个大色靓、味辣带甜。产于该镇珠光、木槽、水槽、老黎、船洞管理区,年产50万公斤,运销广州。
历史文物
都爷古庙:都爷古庙是纪念先贤庙宇。稽诸史志,昔明朝嘉靖午间,因黎寨地区盗贼横行,民难安居,有冯、杨、欧、夏率兵平乱,奋战向前,壮烈捐躯,贼氛亦由之平息,民赖以安居立业。为纪念四位都爷功德,建庙祀奉,此庙始建于乾隆年间,嘉庆十六[辛未]年重修有直隶连州事罹含章拜政,阳山县志有记载冯、杨、欧、夏四位都爷的历史。是黎埠地区人民的福神,也是历史的古迹。解放初期,当地人民政府借庙宇聍存公粮,改仓损壤古庙原有面貌,截止至1996年冬始奉阳山县人民政府批复[恢复古庙原状,用作黎埠地区老人活动中心]。古庙在嘉庆十六[辛未]即公元1811年至解放後1996年冬[丙子]经历一百八十多年沧桑历史,但年久失修,残墙体裂。为保护好古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及港澳台、加拿大爱国同胞,积极协助,热心捐资,及当地政府离退休老干部大力支持加强精神文明建投,弘扬古德,追步前贤,再次重修古庙,活跃老人身心健康,为造福地方有所贡献。据说,1950年前,每隔三年都做一堂三旦连宵大醮,初始由杨国富、李火、李庆云、梁牧文、廖群等组成管理机构管理都爷庙。齐天大圣神庙:齐天大圣的民间故事早已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孙大圣的见义勇为、为保护唐三藏取真经,一路除恶务尽,为民众所敬仰,广东省粤北地区的黎埠镇就有这么一个“齐天大圣庙”。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敬仰孙大圣造福于民的信念。
李氏宗祠:黎埠镇李氏宗祠始建于1901年,李利贞为祖始人,由连阳地区汉、瑶和壮族兄弟共同筹建,2002年九月初九是李氏宗祠一百年庆典,国际客家学会会长劳格文和会员曾汉祥、谭伟伦教授也参加了这次庆典,为庆典增加了光彩和热闹。
同冠峡:同冠峡:又名“同官峡”、“凉纱峡”。位于阳山县西同官水口,与观音岩洞相对面500米。同官峡长数公里,河面宽阔,一水静碧,悠波涟漪;夹岩峰剌,险竣雄奇。洞峡苍枝挺崖,烟霞锁洞,飞瀑泻渲玉,云涛卷舒,峡景之美,妙绝千古。唐阳山令韩愈曾作《同冠峡》、《次同冠峡》诗两首,言置身同冠峡,“无心思岭北”。清阳山令潘元章亦寄情山水,挥毫峡壁。至今,“同冠峡”、“云涛”题刻仍赫然在目。
观音岩:在连江与同官水交汇处,一山屹然,背西向东,别具景致。观音岩就深藏在这青山之中。它又名“冷然洞”,在洞门右壁上刻有明崇祯东闸华斌的题字“冷然洞”和《冷然洞小引》等诗文。明崇祯阳山县令李一白葺为观音岩。观音岩洞口轩豁,上若楼台,如登台东望,连江碧波帆影,尽入眼帘。岩洞大厅宽宏,若宝刹宫中,正中设观音像,顶石上刻一青龙,香烟缭绕,森然神秘。内洞幽深至极,洞中有洞,游人秉炬明烛,辗转石径,但闻蝙蝠啾唧,凉气扑人,细看空悬钟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信善楼:淇潭李瑾初外出南洋成为富商。从南洋带回来“信善楼”的图纸。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建。主体呈“田”字型,二层,实用面积三千四百多平方米,108个房间,八个大厅,曾经入住过36户人家,当年好不辉煌。信善楼主建筑瓦檐、梁柱、门窗、屏风、金字架等,都有精美的木雕艺术作品,整体都有中国民间艺术雕刻,并带有西洋风格。
东观别墅:"东观别墅"坐落于均安村,是阳山县境内唯一的古老别墅。是黄鸿猷的四个儿子及其子孙的居所。属府第式客家民居。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民国十六年(1927年)始建,两年后建成入伙。据说用银十八担。其屋檐、门窗、大厅、屏曲等都有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