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东营市地图 >
利津县地图
利津县相关地区地图:

节令习俗

农历节日:
春节岁首第一日,俗称“过年”,家家年三十吃团圆饭。农村中仍有年初一晚辈给长辈磕头和挂“家堂轴子”拜祖先的旧习。长辈给年幼晚辈“压岁钱”。年初一早起,放鞭炮,吃饺子,更换新衣,到邻里间串门拜年,走亲访友,见面互问“新年好”,直到年初五。城镇机关单位年初一举行团拜,亲友间串门。近几年城乡中电话拜年者越来越多。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灯节。节日期间(从正月十四到十六日),家家户户门前、院内上灯,有的在大门挂红灯,燃放鞭炮焰火,吃元宵、庆节日。许多村组织灯会、跑高跷、舞狮、舞龙、扭秧歌、跑旱船,有的搞舞蹈、戏剧、曲艺会演。从2000年起,县城每年都举办大型灯展和放焰火,观者如潮。
填仓日正月二十五为填仓日。凌晨在院内外用草木灰撒成粮囤型,内放少许粮食,扣上筛子或碗,谓之填仓,祈求五谷丰登。20世纪90年代后此俗渐废。
二月二俗称“春龙节”,境内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乡村有吃面条,吃蝎豆,爆玉米花、大米花的习俗。此日为年节系列的终止,开始农忙,各业恢复正常。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日扫墓祭祖,并为祖坟添土。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踏青、放风筝、打秋千、拧柳哨、春游等。
端午节也称“五月端阳”,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诊-的日子。家家户户吃糯米红枣粽子。小孩子用五彩线系在手腕上,名曰“配五丝”,此俗仍存。
六月六境内有“六月六看谷秀”的农谚。此日,晾箱柜、晒衣被、晒书,据说这天晒东西不霉变、不生虫。
七月十五实则过十四,七月十四至十五日,上坟祭祖,悼念亡故亲人。
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仲秋节。是除春节外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讲究合家团圆。节前人们带上月饼、酒、水果及鱼虾等水产品看望亲友。节日晚上,设桌案摆上月饼、水果、酒菜举行家宴,共同赏月。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将此日定为老人节。此日机关单位组织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职工、老军人、老模范,一些家庭给老人购买礼品,祝老人健康长寿。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人们多于此日上坟祭祖。
腊八节此日,各户大都用米、豆、枣、莲子、花生米煮粥,称“腊八粥”,农村用黍米糗糕,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另有用醋腌腊八蒜的习俗。
辞灶古历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灶日,又称过小年。这天,外出者尽力赶回家,忌“辞”在外面,新媳妇必须在这天回到婆家,有“媳妇大的天,不敢在娘家过腊月二十三”的谚语。过去有供灶王爷的习俗,今已少见。
除夕腊月最后的一天,在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此日游子全归,全家团圆过大年。农家贴春联年笼-、贴门神灶户爷、放鞭炮烟花。农村有置办供品,祭天地诸神和祖先的旧习。20世纪90年代后,大都是举行家宴,饮酒贺岁,吃团圆饭,燃放鞭炮、烟花,看中央人民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年除夕忌说不吉利的话。
公历节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历节日逐渐约定俗成。
元旦1月1日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城镇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均放假,门前挂红灯、横幅。农村无过此节习俗。22世纪90年代后,寄贺年片、发电子邮件、用手机发短信成为贺年新时尚。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俗称“三八节”。城镇机关单位一般为妇女放假半天,并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有的为妇女进行健康查体,有的组织妇女旅游,有的发纪念品。
植树节3月12日为法定植树节,是日党政机关及群众团体带头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国际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按规定放长假。各群众团体组织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有的组织外出旅游。
青年节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为纪念1919年“五四”青年爱国运动而设。这天,共青团组织大都组织庆祝会、报告会、演讲会,有的举行歌咏比赛、“献爱心,做好事”、“学雷锋为社会做贡献”和“志愿者为民服务”等活动。
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小学、幼儿园组织举办联欢文艺演出、电影会,学校举办家长与孩子同乐会、家长会,有的单位向学校捐赠图书、纪念品,家长也为孩子送一份礼物。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各级党组织举行纪念会、报告会,请老党员做回忆报告,回顾党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建军节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日,军队举行庆祝活动,地方党政、群众团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有些学生寄贺卡给远方的解放军战士,表达对解放军的崇敬之心。部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教师节9月10日为全国教师节,教育系统举办庆祝活动,表彰先进,师生联欢,慰问离退休教师,社会各界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学生多寄贺卡给教师,表达敬爱之心。
国庆节10月1日为国庆节,按规定放长假休息。各单位升国旗、唱国歌,美化环境,挂红灯,开霓虹灯,插彩旗,组织纪念演出,表达热爱祖国之情。有的趁节日外出旅游,有的青年把这一天作为结婚佳日。
行业节日: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业节日渐多,主要有环保日、土地日、人口日、普法日、物价日、环卫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29”利津民营綷-济日等。
其他节日:2000年前后,某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利津城镇流传,群众称之为“洋节”。主要有“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

人口民族

据县公安部门统计,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为89614户,总人口达到294613人,其中女性146436人。当年统计出生2627人,人口出生率为8.9‰,出生婴儿性别比107;死亡1922人,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2.4‰;迁入2888人,迁出2470人。2006全县常住人口涉及2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6%。少数民族21个,共132人,占总人口的0.04%,其中回族23人,满族15人,土家族18人,苗族22人,维吾尔族8人,壮族7人,蒙古族5人,白族5人,彝族3人,土族3人,锡伯族3人,布依族、哈尼族、傣族、朝鲜族、侗族、畲族、纳西族、鄂温克族、拉祜族、黎族各2人。
文化名人:王恺,我国著名军旅文艺家,男,汉族,原名王华峰,海军政治部文艺处原副处长。利津县北岭乡台前村人,1929年9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45年2月参加解放军,历任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宣传队宣传员,渤海军区政治部耀南剧团编导股副股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股副股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和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副主任、文艺处副处长等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后从事专职创作,正师职。立三等功2次,受通令嘉奖1次,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杨加深,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男,1969年9月出生,陈庄镇人。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加州大学(UCSD)访问学者。先后获山东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山东大学汉语言学硕士学位、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文字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古钱文书法研究”。杨嘉伟,我国著名军旅书法家,男,1984年5月出生,陈庄镇人。现居江苏连云港。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先后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解放军第二届书法创作班。荣获解放军优秀人才奖。全国硬笔书法家“十杰”之一。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兼篆隶书专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连云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兼新闻发言人。曾被评为“全国最具升值潜力的50名青年书法家”之一。马剑畅,利津镇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东营书协副主席。多次入展中国书协大展。

经商习俗

传统的商业,有坐商和行商。坐商设店铺挂招牌,坐门等客;行商多是小商小贩,有的走街串巷四处叫卖,有的赶集。20世纪80年代后,有些农民边务农边j经商;有的已经弃农经商,在城镇租赁房屋开商店。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私营经济大发展,各类批发店、连锁店和超市逐年增多。商家门前都有醒目的广告牌,还有形式多样的霓虹灯广告,有的配备音响,既播广告又放音乐。活跃在乡村的小商贩,把叫卖声制成录音随时播放,用以吸引顾客。

礼仪习俗

婚姻:
提亲20世纪80年代,男女婚姻仍以提亲为主要方式,即使是男女双方恋爱多年,也要在定婚时找介绍人(俗称媒人)到双方家庭说开。进入90年代后,城乡青年自由恋爱增多,初为自找介绍人告知双方父母,后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分别到双方家庭“认门”,得到双方父母首肯后即正式定婚。也有少数通过婚姻介绍所牵线的。
定亲定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女方家长及近亲与媒人同到男家。男方备酒宴款待,同时给未婚儿媳备好“三金”(金戒指、金耳坠、金项链)和礼钱。当“儿媳”为男女老人们敬酒时,男方及近亲们要给未婚儿媳红包。女方也在未婚婿施礼时,将备好的红包给未来的女婿。二是男方去女家,由女方招待(会亲家),男方带去彩礼。2000年后,彩礼大增,少则1.1万(万里挑一),多则1.5万元,万无一失),还有1.7万元的,叫“万里挑七”(妻)。在订婚时,男女双方把各自姓名、年龄、生辰、属相写在柬(红纸)上綷-媒人交换(俗称换号)。同时把家长的姓名和情况写在红纸上綷-媒人交换,男方给女方“彩礼”。送日子(送柬)男女双方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后,按照双方众-商的时间,由男方带彩礼向女方送结婚的日子,与女方亲家商谈嫁娶议程及覾-送亲方式等事项,俗称“送日子”。一般是两亲家直接交流,也有介绍人同去的。
娶亲20世纪80年代,农村娶亲先是骑自行车,或坐马车,后是用拖繺-机、农用车,插彩旗、打锣鼓。有的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找来民间艺人吹吹打打,搭台唱戏演节目(俗称“响门”)。90年代后,改用高音喇叭播放戏曲和喜乐。2000年后,多用小轿车,一般6?8辆,也有10?15辆的。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罩婚纱,清晨4点去婚纱美容店做头。新娘由娘家人陪送到男方,上下车放鞭炮、奏鼓乐。车到男方后,由婚礼司仪主持结婚典礼。城镇居民多在宾馆酒店举行婚礼。农村大部沿续旧俗,新郎新娘拜天地、拜二老、入洞房,男方大摆筵席招待贺喜的亲朋好友。近17年里,政府倡导移风易俗,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集体婚礼。有的青年男女选择旅游结婚,既节俭又时尚,但为数极少。
丧葬:20世纪80年代,传统丧葬习俗中的不少旧礼仪在农村又流行起来。老人死后,由长子或晚辈面向西南“叫魂”、“指路”。然后将死者置于冷床上,供食品、上香、点长明灯、搭灵棚。主持丧事的族长或村干部委派人向死者的亲友报丧。一般是第一天亲朋好友、邻里百居去吊丧,第二天入殓、火化,第三天发丧(排三)。有些地方在老人死去的第一、第二天晚上到村头告庙,俗称“赦老”,意为送老人平安西去。全县推行火化后,村上死了人,到火化场火葬,骨灰盒入村“纪念堂”或埋入墓地。干部职工死亡,一般是单位众-助死者家属在火化场为死者举行追悼会。追悼会结束后,生前好友向遗体告别。死者若是女性,必须有娘家人在场,特别是农村,娘家人非常重视死者的装殓。在农村,旧习俗较重,出殡的那天,由执事人(俗称“白帽子”)带领去墓地,死者长子手捧骨灰盒,披麻戴孝走在最前头,后边按年龄辈份尾随缓行,依次举行“覾-门祭”、“路祭”、“出庄祭”,设供桌、摆腊台、祭品、叩首拜祭,为死者送行。90年代后殡葬改革,各村有红白理事会操持丧事,孝子只戴黑色孝章,系白腰绳。亲戚朋友吊唁者吃顿便饭。到墓地后,死者的外甥先将骨灰盒安放在坑穴内,再将食罐子摆到骨灰盒前。墓穴一般用砖砌,水泥抹缝。也有的预制一个小水泥棺材,将骨灰放进水泥棺材中。棺上再覆盖名旌。此时,晚辈先捧土撒于棺上,意在亲埋,然后乡邻再推土成坟。第三日,儿女们填土圆坟,烧纸祭悼。到七日再去上一次坟,至“七七”为止。葬毕孝子们上门致谢,2000年后改为发谢贴。2002年,全县推广汀罗镇毛坨村和裕后村丧事简办典型,推动了丧葬改革。近17年里,政府倡导移风易俗,多数村建立公墓,有的村建立纪念堂存放骨灰盒。农村时兴为去世者立石碑作纪念。
祭祖:20世纪80年代农村祭祖以“扫墓”为主。清明节扫墓最为普遍,除祭祀外,还要为坟墓添土、压坟头纸。也有少数户在家中祭祖。七月十五日(称鬼节)、“十月一”、春节是集中祭祖上坟的日子。“七月十五日”、“十月一”多是上坟拜祭,春节祭祖多是在家中设供桌,挂“家堂轴子”,上供品,燃香烛,除夕祭拜,初二送先人归。此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绝迹,80年代后再度出现。
称谓:上世纪80年代前,人们视年龄、身份,尊称有“大爷”、“大娘”、“大哥”、“大嫂”、“阿姨”、“大姐”、“同志”“××长”、“××书记”等。80年代后,除上述称谓外,称老板、老总、先生、小姐、师傅者渐多。
礼节:
看望80年代看病人、探朋友大多是带糕点、罐头、烟酒等物品。90年代多是带营养滋补品、奶粉、名酒名烟、水果等。2000年后,改为礼品加钱。
亲戚来往长辈诞辰、孩子生日、子女结婚、老人有病都要随礼或拿钱。
同学联谊同学毕业后走向社会,一般保持联系,逢婚嫁随礼庆贺,逢年过节带礼走访。2000年后,名目繁多的同学聚会多起来。
同乡交往出县、出省认老乡,见面犹如知心朋友,同在异地工作,礼尚往来。
邻里相帮邻里间大都相处较好,有事互帮,工具互使,串门聊天,随礼走动。
寿诞:为老人祝寿是传统习俗。1986年前后,一般是给60岁以上的老人做寿。寿日这天,儿女、亲友带上礼品为老人祝寿。礼物必备面条,谓之“寿面”,其余是老人喜爱食品。家中置办丰盛酒宴,全家老小给老人敬酒,祝老人长寿。90年代后,此俗日盛,祝寿大蛋糕是必备寿品,另有各种营养品。城镇不少户在酒店设宴祝寿。有的子女还到电视台为老人点歌。有的全家陪伴老人照“全家福”像。农村中也有为老人包一场电影以示庆祝的。

自然地理

地理概况:利津县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属暧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虽临渤海,但大陆性强。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春干旱,夏季多雨,晚秋偏旱的特征明显。利津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地下油气资源富积,境内已打油气井3300多口,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土地资源广阔,可利用土地180多万亩,耕地面积80多万亩,还有近百万亩土地有待于开发利用。全县有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40多万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自然环境
△[地质]县境地处华北断坳济阳凹陷之东部,境内广为第四系掩盖,无基岩初露。第四系之下发育有太古界、寒武系、奥陶系、朱罗-白栾和第三系。陈家庄凸起,横陈县城中部,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其南北分布属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宾县凸起的东端也伸入境内。境遇内断裂构造发育,活动强度大,并具有阶段性特点。境内岩浆活动不甚发育。
△[地貌]全境地势向西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近黄河处高,远黄河处低。西南端地面平均海拔11.5米,东北端沿海滩涂地面平均海拔12米,自然比降为1/11000。最高点为海拔14.3米,位于北宋镇的三岔、高家两村,境内虽系平原,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决口频繁,既受洪水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微地貌。河滩高地面积228278亩,占总面积的9.1%;缓岗面积198438亩,占总面积的7.9%;浅平洼地面积645720亩,占总面积的25.8%;微斜平地面积1197003亩,占总面积的47.9%;海滩地面积228961亩,占总面积的9.2%,其中属潮间带的滩涂22.8万亩。
△[气候特征]利津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临渤海,但大陆性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与少,气候干燥;夏季降雨集中,气温偏高;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县气候突出特征是冬春干旱,夏季多雨,晚秋偏旱。
△[河流]黄河为境内唯一自然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沿东县界径流,上届起自北宋镇董王村,桩号90+000,经北宋镇、利津镇、盐窝镇、北岭乡、陈庄镇至西河口(即罗家屋子旧址)折向东北,过垦利县地入海,境内流程74公里。全县共有人工排水河7条,控制排水总面积1236.7平方公里,分别是:褚官河,全长31.7公里,又潮河入海;太平河,全长40公里,由朝河入海;马新河,境内段15.44公里,进河口区入海;沾利河,境内段29.1公里,进河口区入海;挑河,全长32.62公里,进河口区入海;草桥沟西干流,全长28.04公里,入草桥沟;草桥沟,全长26公里,进河口区入海。利津县土地资源广阔,可利用土地190多万亩,耕地面积80多万亩,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40多万亩,近百万亩土地有待于开发利用。黄河水是利津县主要水源,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亿立方米。黄河水质良好,氢离子浓度在8~8.3PH值之间,总硬度在3~6度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2001年黄河供水4.84亿立方米。境内有石油、盐、贝壳等矿物资源。利津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地下油气资源富积,境内已打油气井3300多口,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全县海岸线长达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禽,生长着苇、蒲、茅、柽柳、黄蓿菜等野生植物和枸杞、茵陈、益母草、车前子、白蒺藜、羊角透骨草等中药材200多种,与黄河口日出、夕照、黄河入海等自然景观一起,形成了新、野、奇的旅游特色。

命名习俗

人名:小孩出生后,百日内起乳名,上学时起学名。乳名俗称“小名”,学名俗称“大名”。一个人一般只有乳名和学名,个别成年人,做事后还起“别名”俗称为号或字。传统的起名是本族人按辈份取字,同辈人用同字命名,有的取中间字,有的取末尾字。以孔姓、孟姓最严格,他们取名用字一排就是数辈。建国后起名习俗逐步改变,不以同辈人排字取名者渐多,名字的时代特点鲜明,有的带有政治色彩,有的带有纪念意义。有不少人模仿取名,造成同名现象。过去的姓名三字居多,如今用两字的多起来了。利津工商业单位的取名五花八门,有的以行业起名;有的以綷-营者姓名起名;有的以地名为名;也有以时髦新词起名。
商标名:改革开放后始有商标注册和商标命名,较有名气的是“黄河口酒”、“北岭丸子”、“三阳纺织”、“凤凰制药”、“利华益集团”、“振利油料”、“维果思水果罐头”、“津秀食品”等。
地名:1986-2002年,利津地名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命名者居多。近几年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新地名逐年增多,如凤凰广场、大唐人家、润泽小区、苏南花园、光彩一条街、夜市一条街、欧式商业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