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东营市地图 > 利津县地图 >
明集乡地图
明集乡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经济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01415万元,增长56.7%;实现销售产值694272万元,增长53.8%;实现增加值195313万元,增长43.0%。各种经济类型竞相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52.2%,股份制工业加值210525万元,比上年增长66.7%。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105853万元,轻工业增加值8946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3%和26.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04153万元,同比增长53.6%;实现利税54865万元,增长46.9;利润32632万元,增长44.2%。产品销售率达到98.98%。大中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6262万元,增长72.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人的4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7.5,比上年提高34.5个百分点。一是抓大企业。按照“1381”工程总体要求,到2007年,培植了华益集团1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业、8家过3亿元的企业,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00家。引导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好发展目标,不间断地增投人、搞技改、上项目,膨胀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新上的41个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全部投产后新增产值48.3亿元。二是抓大产业。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抓好石化、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医药、热电和盐化工等六大产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产业规模。截至2004年底,全县纺织业规模达到35万纱绽,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小麦和大豆日加工能力均达到26叨吨。三是抓大投入。广开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工业投入,全年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

地理位置

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进口段左侧。地跨东经118o07′~118o54′,北纬37o2,2′~38o12′。东依黄河,东北濒临渤海,东与垦利县、东营区为邻,东南与博兴县隔河相望,西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县接壤,北与河口区相交。县境呈西南至东北向狭长带状,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

瓜果种类

菜类:大白菜、小白菜、菠菜、苔菜、韭菜、茄子、辣椒、青椒、茼蒿、窝苣、小茴香、芹菜、莙荙、甘蓝、花椰菜、小油菜、黄花菜、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西红柿、洋葱、大蒜、小葱、土芋、藕、土豆、姜、菊芋(洋姜)等。瓜类:西瓜、冬瓜、南瓜、甜瓜、脆瓜、黄瓜、丝瓜、梭瓜、苦瓜、搅瓜、西葫芦等。豆类:豆角、扁豆、芸豆。食用菌类:蘑菇。

医院

明集乡中心医院是1994被省卫生厅首批命名的“一级甲等医院”,1996年被省卫生厅划分为中心,医院,1997年被市卫生局批准设立了精神卫生中心。医院以精良的设备、精湛的医术、一流的服务、先进的管理,竭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就医平台,用“人性化、综合性、开放式”的医疗服务特色,为促进患者的康复不懈努力。医院地处利津县明集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利津县精神卫生中心设于利津县县城驻地(枣园贸易市场北门路南50米),交通方便,环境舒适。现有职工50名,开设病床50张,设有内、外、妇、儿、影像检验等13个临床科室。医院配备有彩超、三导心电图、血球计数仪、脑电地形图、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能开展常见的阑尾炎、子宫肌瘤等普外常见手术和常见骨折的整复及手术治疗,尤其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的特色治疗。1994年被评为“全省百佳医院”,2003年,被评为“东营市先进党组织”、“全市防非典先进集体”、“东营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精神科为医院的特色科室,成立于1997年,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神经症、顽固性失眠、癫痫等多种疾病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医院采用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精神病,讲究营造“家庭式环境”,实行“开放式管理”,注重心理疗法和精神疗法,引进了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开创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的新路,填补了市县空白。每周日医院聘请心理专家坐诊,治疗心理障碍、病态人格等各种心理疾病。几年来,治疗各类精神病2000多例,治愈好转率达95%以上,在东营市享有很高的声誉。

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东汉以后,黄河来利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域地不断向渤海湾延伸扩大,隋代建永利镇(在今利津城河东岸),属浦台县。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元明时代属山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今惠民县城)。清末,组织义和拳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民国时期,先后有“吃大户”、“反验地契”、告贪(县)官斗争和响应“五四”反帝爱国游行示威、宣传演讲、罢课罢市、组织“红枪会”抵抗官匪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莱芜战役、泰安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许多著名战场以及渡江南下开辟解放区荣立战功,做出了应有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10月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广阔,可利用土地190多万亩,耕地面积80多万亩,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40多万亩,近,百万亩土地有待于开发利用。黄河水是利津县主要水源,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亿立方米。黄河水质良好,氢离子浓度在8~8.3PH值之间,总硬度在3~6度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2001年黄河供水4.84亿立方米。境内有石油、盐、贝壳等矿物资源。利津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地下油气资源富积,境内已打油气井3300多口,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全县海岸线长达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禽,生长着苇、蒲、茅、柽柳、黄蓿菜等野生植物和枸杞、茵陈、益母草、车前子、白蒺藜、羊角透骨草等中药材200多种,与黄河口日出、夕照、黄河入海等自然景观一起,形成了新、野、奇的旅游特色。

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还有种植绿豆、小豆、黍、稷等小杂粮的习惯。因受地势、水利条件和种植习惯的影响,作物分布有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