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地图
临渭区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临渭区自前秦甘露二年(360年)置县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北宋名相寇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军事家张仁愿都出生或居住在这块土地上,有“三贤故里”之美称。区内南部有尤河川道生态风景区、险峻秀美的石鼓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有建于唐代的下吉慧照寺宝塔,市区有全国仅存的秦始皇焚书台—灰堆遗址和渭南八景之一的“六姑泉”。临渭区西连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陵兵马俑和华清池,东邻闻名天下的西岳华山,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华山: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司马迁祠:司马迁祠位于渭南韩城南10公里的芝川镇南原上,距西安百余公里。整个祠庙建在高耸的龙亭原上,东瞰黄河滩,西枕梁山,北为立壁,南临深壑,下有古车马道,凭高远望,气势宏伟,“关中文物最韩城”,而司马迁祠文物之盛,尤为韩城之冠。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淡之子。他二十岁后开始云游,足迹遍布祖国南北,到处采集传说,考察风俗。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得读史官藏书,他遍读宫中藏书,搜集资料五年,于公元前104年开始著《史记》,后因李陵案牵连,被汉武帝处以“腐刑”,但他坚强的活了下来,在他55岁那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这部巨著共130篇,52万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并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影响十分深远。鲁迅曾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处女泉:处女泉风景区地处合阳县洽川镇,属于黄河滩涂湿地,是全国最大型的芦苇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湿地型旅游景区,占地15万亩,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荡”。“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也是洽川七眼瀵泉之一。瀵泉,堪称“华夏一绝”,全国独有,这个“瀵”字,在词典中可查出,专指洽川这七眼瀵泉,瀵泉的由来是古时洽川人民用瀵泉水浇地,发现即使不施肥料,庄稼也长得非常好,可称上是肥水,所以朴素的古代人民就把这七眼温泉称为“瀵泉”,经现代化验证明,瀵泉是喷发型温泉,富含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确实对庄稼生长非常有利。在黄河母亲的怀抱里,茂密的芦苇丛中,隐藏着神奇的处女泉。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处女”之名来源于当地一种古老的民俗。姑娘在结婚之前都要由母亲或姐姐陪同,在蓝天白云下,躲在绿色的屏帐中洗去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光辉时刻。
农业发展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农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区),是国家秦川牛保种区之一。全区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区域幅员辽阔,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14-32公里,国土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从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源和渭北平原,平原面积占60%以上。现有耕地面积113万亩。土地平坦、肥沃,有效灌溉面积98万亩,已形成灌、排、防洪于一体的水利设施系统。种植业以粮、棉、菜、瓜、果为主,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0多万亩,复种指数148.7%。养殖业以牛、鸡、猪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林果、蔬菜、畜牧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粮经比例已调整到4.5:5.5。一是粮棉油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面积141万亩,其中优质小麦30万亩左右,名特优杂粮约5万亩,总产达35万吨左右;优质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15万担;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7万亩,总产1.2万吨。二是蔬菜生产实现新突破。按照"连片种植、规模开发、突出特色"的思路,突出抓了六个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全区蔬菜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塑棚设施蔬菜面积6.2万亩,实现产值2.2亿元。三是林果业以品质和品种结构调整为重点,狠抓了"优果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果业生产不断向优质化方向迈进,全区水果面积12.1万亩,其中优质酥梨5.4万亩、苹果4.9万亩,水果总产8.6万吨,优果率达到75%以上。同时,依托黄河生态示范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万亩优质冬枣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冬枣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效益十分显著。四是围绕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目标,按照稳定猪鸡生产,突出发展秦川牛,大力发展肉牛和奶畜,积极推广工厂化和规模化养殖的思路,采取各种有效的扶持推动措施,促使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大家畜存栏达到9.3万头,实现产值2.33亿元。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农业生产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将紧紧围绕林果、蔬菜、畜牧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按照引龙头带基地,建基地招龙头的思路,着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使农业生产尽快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行政区划
临渭区辖8个街道、16个镇、495个行政村:杜桥街道、人民街道、解放街道、向阳街道、站南街道、双王街道、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桥南镇、阳郭镇、故市镇、下吉镇、三张镇、交斜镇、辛市镇、崇宁镇、孝义镇、吝店镇、官底镇、官路镇、丰原镇、阎村镇、龙背镇、官道镇。其中,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由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2011年7月7日,陕西省政府批准撤销渭南市临渭区大王乡并入阳郭镇,撤河西乡并入阎村镇,撤凭信乡并入蔺店镇,撤南师乡并入故市镇,撤龙背乡、信义乡合并设龙背镇。撤官道乡,将原官道乡周家部分并入下吉镇。撤田市镇,将田市镇与原官道乡部分合并,组建新官道镇。现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土族、黎族、白族、朝鲜族、俄罗斯族、哈尼族、锡伯族、羌族、土家族、蒙古族等民族分布。杜桥街道办事处辖12个社区居委会(乐天、铁二十局、国贸、西岳、三贤路、红化、市财政、杜桥、渭纺、朝阳西路、中心广场、惠园)、3个村委会(盈田、车雷、五里铺)。人民街道办事处辖13个社区居委会(朝阳东街、南塘、东风影院、东风东街、东风中街、人民东街、人民中街、胜利东街、胜利中街、渭南锅炉厂、招商、乐天中街、民生北路)、3个村委会(园里堡、曙光、尤西)。解放街道办事处辖9个社区居委会(渭通、陕西路、渭南供电、印机、光华、市二院、幸福、西南京路、新世纪)。向阳街道办事处辖7个社区居委会(文昌阁、林机、西门、铁二处、尤河、通塬、新寺)、26个村委会(蒋家、西张、瓦塔、保丰、毕家、赵家院、农元、翻身、郭壕、芦家、马家、马沟、孟家、程家、赵王、东王、田家、康沟、郭庄、长闵、新庄、张岭、淹头、樊家、蔡郭、赤水)。站南街道办事处辖10个社区居委会(秦东、渭南师、西电、铁路鑫苑、四号、秦牛、红旗、佳苑、渭南职专、朝阳)、4个村委会(贠张、高田、韩马、李家堡)。双王街道办事处辖17个村委会(双王、槐衙、张刘、八里店、朱王、许村、罗刘、梁村、赵村、丰荫、乔村、红星、西庆屯、木屯、灵阳、张东、张西)。良田街道办事处辖10个村委会(安雷、安陈、良田、金花、圣店、上庄、大寨、庙南、庙北、姚家)。崇业路街道办事处辖6个村委会(麻李、王贺、郑家、大闵、白扬、周家)。桥南镇辖34个村委会(桥南、平和、箭峪、拾甲、黑张口、杨魏、段李、寺峪口、西山口、天刘、曹峪口、时家、花园、综合、双马、秦阳、水泉、代家、畅家、小峪寺、长魏、黎明、阶子、庙底、岭东、毛家、双合、岭西、大寺、烟村、常村、五渠沟、箭坡、清水河)。阳郭镇辖55个村委会(阳郭、西刘、张胡、灵阳、牛家、贺家、庙底、坡史、古范、北庄、双雷、姜河、白嘴、安岭、严峪、樊梨、员曲、寺南、南杨、北杨、屯张、谷李、堡里、王明、葛沟、湾渠、康坡、南高、西高、北李、北董、东坡杨、大王、蔡脑、张湾、北坡、苌沟、肖底、马泉、牛寺庙、曹庄、白岩寺、刘才沟、高湾、惠沟、三官庙、姚湾、东骆、张村、老牛坡、胡寨、柳沟、陈坡、北庄、南庄)。故市镇辖32个村委会(故市、板南、故寨、白家、牛家、尹王、顾家、周曹、楼史、地尧、板北、东屯、辛、杜王、巴邑、春光、营里、桥马、板西、鲮鲤曹家、北焦、乔田、朱家、甘泉、吴章、三畛、南师、南马、易西、三高、李家、扁家)。下吉镇辖34个村委会(东关、西关、光明、邵刘、星光、阳尹、旭光、北徐、杜家、双明、甘庄、新兴、牛角庙、新店、碟吴、柳园、川王、闫柳、北七、红林、高钞、屈驾、凹里张、吝村、城角寨、见驾庄、城南、梁张、神寺、双楼屈、张庄、同家、曹王、周家)。三张镇辖24个村委会(三张、张毛、定李、韩家、宋村、邢家、背坡、盛家、中张、薛家、西洛、东洛、郭西、郭东、沟北、于家、北原、油张、铁王、铁韩、沟孟、岳家、油王、坡王)。交斜镇辖19个村委会(光新、果园、美王、光二、秋池、光一、新寨、兴禹、辛兴、芦任、仁村、交斜、雷丰、渭阳、团结、侯家、五丰、来化、秋丰)。辛市镇辖22个村委会(辛市、南孟、观西、布王、东四、马渡、里仁、新冯、王、大吉、贺田、大田、庞家、小霍、大寨、太夫张、刘田、东酒王、大李、前峰、灯塔、权家)。崇宁镇辖25个村委会(崇宁、樊庄、郭村、王尧、严家、隐村、五星、靳尚、线王、冯家、郭向、宋家、申田、田村寺、花庙、杈张、左家、尹家、斗田、徐村、仁村、小官、小官堡、段村、昝王)。孝义镇辖13个村委会(孝西、孝东、孝北、孝南、金滩、明星、吝家、洪新、杜家、詹家、什马、南刘、北周)。吝店镇辖32个村委会(吝店、吝南、常庄、程曹、胡家、石佛、刁刘、红花店、十三、金马、华莲、殿王韩、时赵、小钟寨、红池、高庙、贾家、荆村、永乐、赵家、凭南、凭北、景贤、庙合、义石、大兴、钟南、钟北、武家、总旗、瓦子店、蒲阳)。官底镇辖21个村委会(官底、薛、薛、庙王、保王、楼王、陡庙、陌张、赵家、紫郭、家、北郭、竹李、筱村、东来、黄家、朱家、左家、姜家、惠丰、化佛)。官路镇辖16个村委会(官路、新村、北志道、云祥、丰润、潘家、南志道、大同、张千户、邱寨、吝家、郭田、吊庄、潼关寨、瓦新、党集)。丰原镇辖24个村委会(丰原、北雷、三高、胜利、灌芝、西关、党家、东芦、流村、芦王、西尧、联、闫家、吕家、三孝、定王、明星、郭堡、西伍、三星、吴田、闵家、阿杆、木张)。阎村镇辖27个村委会(闫村、罗家、北韩、李庄、北闫、卢王、张家、高李、西李、西王、辛赵、申郭、徐家、邓家、双刘、王崇寺、桶张、史家、王埝、崖头、河西、韩家、宋家、张坡、周坡、雷家、张嘴)。龙背镇辖29个村委会(龙背、程前、油陈、安王、永丰、高杨、北史、程庄、前进、东风、青龙、南袁、信义、陈北、陈南、新光、任李、骞雷、苍渡、南焦、新庄、段刘、郝家、安刘、午赵、洼张、候家、太庄、刘宋)。官道镇辖35个村委会(李家、郭家、翁家、南家、友好、冯拜、东姜、骆家、武赵、大什、贾家、李新、屯南、刘新、小什、韩家、秦桥寨、鱼家、坡李、张南、铁杨、杨公、新田、南张、腊羊、伏家、满寨、黑杨、楼赵、屈家、蒲家、苏武、赵东、牟家、井家)。历史沿革
临渭区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秦武公十年(前688),在渭河以北设立下邽县。秦统一中国后,在下邽之东设莲勺县,隋大业元年(605)莲勺并入下邽;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在渭河以南设置渭南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在阳郭塬一带曾设灵源县、中源县。自汉高祖二年(前205)以后,曾多次设郡,历经数次变异沿革,分合兴废。元代至元元年(1264),下邽并入渭南,从此,渭河南北统一于渭南县。其后虽隶属变换频繁,但疆域未变。1984年1月,渭南县改设渭南市(县级)。1995年5月,原渭南地区改设渭南市(地级)时,县级渭南市撤销,改设临渭区(县级),沿用至今。临渭区行政区划变化颇多。唐武德初年,渭南县设19个乡,下邽县设28个乡。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渭南县将19乡并为4乡,下邽将28乡并为7乡。从明嘉靖元年(1522)直至清末,全县共设4乡56里。民国24年(1935)以后,国民党政府改乡里制为乡、保、甲制,全县编14个联保。民国29年(1940)6月,全县设23个乡1个镇,辖183个保,3329个甲。1949年5月,人民政权建立,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的保甲制,全县设置1个市(渭南市,区级),23个区,162个乡。之后,行政区划多次调整,至2006年底,临渭区共有15个镇,7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行政村。工业发展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地处800里秦川腹地,秦、晋、豫金三角地带,是陕西“一线两带”的核心地区;境内道路四通八达,陇海铁路、西南铁路、郑西高速客运铁路横贯东西,连—霍高速公路、108、310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穿区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区内资源丰富,是国家优质粮、棉、菜、果、畜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及水、电、气供应充裕,区内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20余所,是全国最大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渭南市临渭区新型工业项目区位于渭河以北辛市镇,是规划中的渭南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底设立,2004年3月启动建设。四年以来,我区始终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举全区之力建设项目区。项目区依托西安大都市、渭南中心城市和当地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着力建设东部产业西移的首选承接地和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加工基地,项目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三大产业。计划到2010年,入区项目达到100户以上,投资50亿元,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8000万元。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渭河以北再建一座新城,并作为中心城市的一个新市区的总体要求,渭南城市渭北新区总体规划用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人;远景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一期启动新型工业项目区,规划用地5.2平方公里,力争在短期内使项目区形成企业分布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形象鲜明的高效发展区域。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按照优惠的政策招商、优良的环境留商、优质的服务安商的思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商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项目区正式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35.9亿元,其中44户企业正式入区建设。海普药业现代化中药生产项目、大东印刷机械制造项目、嘉丰2万锭纺纱项目、恒鑫硫酸锌加工提取项目、润丰果蔬产品深加工项目等19户企业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入园项目投资过亿元的6个,南京雨润食品集团、山东泰和石膏建材公司、山东乐福记食品公司、西安国德电器公司、泓利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科集团天诚药业公司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陆续在项目区落户,项目区整个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我们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工业大道、兴渭路、三贤路、前进北路已建成,项目区给水、排水、电力、通讯全部安装到位,正常使用,项目区基础设施可以满足企业建设和生产的需要。项目区现有水厂一座,日可供水2万吨,排水站一座,排水能力2700吨/小时;正在建设的110KV变电站可为企业用电提供持续保障,全力打造的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流的信息服务。10万平方米的绿化、整体美观的路灯、顺畅干净的道路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舒心的生产经营环境。经过四年的努力,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工业项目区正在迅速形成。
服务优质高效:新型工业项目区信奉“厂内的事法人办,厂外的事园区办”的理念,全面推行项目服务承诺制,从优惠政策到服务工作,承诺企业,坚决兑现;手续办理代理制,企业开办所有手续由项目区免费代理办理,并限期送达企业,企业不需派员出面;客商服务保姆制,企业的事就是项目区的事,不分大小,不分上班下班,全程全天候服务;入区检查审批制,行政执法部门进企业检查需经一定程序审批,并由项目区统一安排,减少了部门对企业生产的干扰。项目区始终把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视作项目区的“生命线”,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在企业中形成一个观念,所有事情在项目区可以办好,不需要同任何部门直接打交道,也不需要同当地农民直接打交道,一些外地投资者万分感慨地说,在这里有回到家的感觉。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已成为临渭区新型工业项目区一个响亮的品牌。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新型工业项目区走过了开发建设的初期阶段,开始迈上全面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新型工业项目区将以新型工业技术为先导,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扩大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着力打造渭南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和临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融入全国经济大潮之中。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的新型工业项目区永远张开热情的双臂,热忱欢迎国内外一切高新产业和有识之士的到来。让我们携手并肩,抢抓机遇,立业兴区,与时俱进,共同铸就辉煌的篇章,创造项目区更加美好的未来!